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岁除寇至和吴广文五首 其四

岁除寇至和吴广文五首 其四

明代 林大春

年来金甲几时销,一望烟村迥销寥。石窦夜窥南海月,云门晴吼越江潮。

张罗豢虎谋何拙,纵壑游鱼势自骄。大会番禺须此日,楼船应不让嫖姚。

诗人林大春的古诗

光山小驻至麻城道中答山中故人

明代 林大春

山城十日渡江干,不是悠悠恋一官。世事犹闻贾傅泪,交游未厌贡生冠。

溪田漠漠通泉细,竹舍阴阴带雾寒。若效耦耕空避世,平生幽意讵应难。

徐州道中遇陈比部归吴因讯钱惟重

明代 林大春

经秋惜别感飘蓬,旅夜相逢对蓬风。看剑君行向渚北,驱车我已入山东。

人情黯惨干戈后,歧路苍茫涕泪中。尺素凭将寄言偃,百年飞动几时同。

赠王广文还馀姚四首时广文以徵其伯父阳明先生像赞至 其一

明代 林大春

晋代风流忆谢安,笑将明月对玄看。为询赌墅围棋处,孰与君家小杏坛。

次韵酬郑使君兼以奉招二首 其二

明代 林大春

尺牍劳相讯,新诗老自娱。忘年惟我共,清梦或时俱。

天暖墨池草,人间笔阵图。使君倘乘兴,还为市清酤。

腊月九日以立雪程门试诸文学令各赋诗因成十二句

明代 林大春

圣迹三川外,斯文洛水东。伊人何处至,问业此宵同。

瑞雪连坤轴,飞花满太空。寒来宁自觉,立久意踰恭。

载酒嗤剔子,吹笙陋马融。谁知一见后,浑似坐春风。

将之罗浮赵隐君以诗见赠次韵为别

明代 林大春

罗浮海上号仙山,长拟閒游未得閒。台榭半凋千古迹,江湖空老壮时颜。

欲骑白鹤身飞去,若见黄龙手自攀。可奈同怀不同往,为君须取大丹还。

山东旅行即事四首 其四

明代 林大春

倾盆三月水连天,沃野全归乱草边。为问城齐仲山甫,可能一辟汶阳田。

孙比部以建言谪潮阳宾于小墅清夜相过感而赋此四首 其四

明代 林大春

吴越归来十载馀,乾坤空老万山居。忽驰北海通家刺,欲效河汾诣阙书。

西山初结小隐舍弟季子偕陈宋二贡士及萧赵诸亲友棹舟来访迟明别去 ...

明代 林大春

小筑浑如戏,相逢却道真。系船桥间竹,入座雨随人。

载酒东邻远,听鸡北望频。应怜交泰日,天末见垂纶。

萧都事席上戏赠歌者二首 其二

明代 林大春

清歌宛转玉箫閒,嬴女空传引凤还。任是萧郎同化去,何如却住在人间。

毛明府以夏昶四竹见贻既题四绝其上复戏为长句一首以报毛君

明代 林大春

夏君画竹如画龙,毛君赠我胜鼎钟。閒来为扫百十字,天风吹落双芙蓉。

凉飘乱叶声飒飒,光生四壁秋溶溶。户外竞走侯王驾,看竹问字开心胸。

安知凤兮歌楚客,但见鸟迹凌斯邕。书罢烦将报明府,莫比杜甫题韦松。

过邯郸吕公祠柬杨次泉阴月溪二公时阴赴关右督学予与杨并之官河南 ...

明代 林大春

拜将封侯事几回,朱轮鼎食总堪哀。东都建节西都骑,不信曾从梦里来。

九日栾城逢赵侍御

明代 林大春

曾为汉使接清班,犹记周游河济间。此日相逢对秋色,与君未减旧时颜。

孤城月落中山出,平野烟销滹水还。不用登高重垂泪,风云直北是京关。

寄郭舜举行人

明代 林大春

钱塘挥袂忽三秋,羡汝名成四国游。仗节恩新逢圣主,分庭礼自抗王侯。

南随越鸟湖山远,东望秦松岱岳幽。我亦昔曾陪汉使,壮心今已负名流。

六月三日出郊园

明代 林大春

别墅依林泉,薄言避諠燠。入门言南风,奇花间修竹。

坐久神气清,胸怀了无俗。烹茶焚柏香,馀烟淡苍玉。

蝉琴间迭奏,鸟语欢相续。客至自城隅,童归散沂浴。

摧薪煮碧芹,移脯具饘粥。翛然世味殊,曲肱枕初熟。

得解官报离陈至大梁写怀寄示陈中诸生三首 其一

明代 林大春

拙宦已忘机,言归便得归。出门看柳色,驻马更春衣。

卦冢筮初长,歌台雪尚飞。他年何处望,应觉从游稀。

海阳柯明府挽辞

明代 林大春

走马京华引骏髦,飞凫岭峤试髦刀。才名蚤已誇天目,家学遥应接地曹。

海气侵人诗骨瘦,江城作客壮心劳。濒归不洒长沙泪,应化祥云五色高。

罗浮归路寄怀曾明吾二首 其二

明代 林大春

海岳心犹壮,风尘鬓未华。听诗怀上国,度德忆通家。

庐隐江门树,书封石洞霞。音徽才咫尺,相望即天涯。

入楚忆舍弟

明代 林大春

雾重峰高花气悲,风烟处处总愁思。天低野馆游秦梦,月落江楼入楚时。

海内交游空满眼,山中松桂忆连枝。池塘此日仍春草,长夏无妨同赋迟。

郊园小霁

明代 林大春

雨霁得凉风,花间过小童。龙吟苍屿外,鹤舞乱烟中。

山简来应惯,嵇康懒更工。平生青白眼,独坐向高空。

林大春

林大春

(1523—1588)明广东潮阳人,字邦阳,一字井丹。嘉靖二十九年进士。授行人,累官浙江提学副使,致高拱私党于法,为言官论劾,罢官。有《井丹集》。► 410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