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送谢广文之衡阳

送谢广文之衡阳

明代 林大春

江城严鼓角,送客值愁时。浮海存吾道,临岐动尔书。

山传龙度远,秋识雁回迟。何日岣嵝上,披云觅禹碑。

诗人林大春的古诗

徂暑山行过临江宿熊氏池馆留题五首 其四

明代 林大春

湜湜池中鱼,熠熠枝上禽。禽声一何哀,鱼泳如有心。

犹记含环归,日暮听鸣琴。感此叹人生,胡为悲陆沉。

元夜邀孙比部李山人园林小集

明代 林大春

盈盈皓魄隐林端,今夕何期此共看。海岳游人探玉烛,江湖迁客忆金銮。

歌声入座停云袅,桂影浮空满露团。休问行藏怅歧路,天涯相聚尽新欢。

寄金生

明代 林大春

故游何处望中迷,一札遥传浙水西。漫道终军方弱冠,谁怜仲蔚久幽栖。

江云翠绕龙湫远,海日光涵凤岛低。何得重逢在霄汉,雄文亲睹御书题。

李山人春日别予郊居以诗画寄予作此答之

明代 林大春

曾陪仙客醉辞林,此日南来泛海心。徙鳄溪头频倚剑,眠牛陇上忆还金。

青宵过我卿云合,长啸出门春草深。怅别诗成浑是画,况堪画里见骚吟。

送滑州张明府二首 其二

明代 林大春

今朝相送五云间,春树犹含冰雪颜。明日相思定何处,满天风雨过秋山。

拟古忆西山遗老

明代 林大春

昨予登南山,山中见垂钓。云本太丘遗,不幸生末造。

先人捋虎须,比屋多俘剽。从之复九仇,退焉修四庙。

族里擅豪华,信义从吾好。晚来卧松石,结友思同操。

瞥然忽遇予,揖予摅怀抱。谓予金马客,何用栖玄豹。

今乘紫气游,盍著五千道。感此父老言,区区愧琼报。

笑谈犹在目,颜容未枯燥。如何厌尘氛,翛然竟长啸。

重来不再逢,中心怛而悼。一滴慰幽冥,聊用发高蹈。

将至京遇闻博士时博士来自南都

明代 林大春

江东岭表忽同来,千里风尘旅色开。雪里闻鸡怀远道,月中骑马步荒苔。

悲歌共有燕门思,作赋真怜建业才。圣世相看岂无意,黄金迟尔上昭台。

东归过赣州辱施徐二岭北邀游望江楼偶成二绝 其二

明代 林大春

长江东去意何如,醉倚江楼问太虚。百折从来回不住,乾坤到处即吾庐。

去大梁入辉县道中人不知其为故臬吏也漫有短述却寄同游诸君子二首 ...

明代 林大春

海上幽居岁几更,山中一出为苍生。祇今听得孙登啸,肯向时人说姓名。

读杨文贞公家世德录二首 其二

明代 林大春

草昧攀龙日,朝阳起凤年。赐书存故老,遗训入新编。

社稷功难并,天曹事可传。将来有名彦,应不愧前贤。

季秋八日发博罗数里许风雨大作因偕同游叶大夫张将军郑文学诸君子 ...

明代 林大春

岭表兹何地,山中别有天。徒闻星猝聚,不见月初弦。

村远篝灯出,云深拥被眠。晨兴还举网,呼酒坐烹鲜。

嵣山图为张别驾

明代 林大春

溪上卜居静,山间开径遥。人悬朱绂望,客至白云朝。

树色明沙岸,泉声下浦桥。佩刀终有气,宝剑暗干霄。

藜杖聊空阔,松门任寂寥。谁知仲举座,此日正相招。

过邯郸吕公祠柬杨次泉阴月溪二公时阴赴关右督学予与杨并之官河南 ...

明代 林大春

拜将封侯事几回,朱轮鼎食总堪哀。东都建节西都骑,不信曾从梦里来。

天尺楼

明代 林大春

高筑危楼霄汉间,飞甍咫尺近天颜。登临赋客留新制,邂逅仙人讲大还。

宸翰几惊神物护,丹心聊与彩云閒。先忧后乐吾曹事,须记岳阳镇禹山。

送周耿西计偕北上

明代 林大春

爽气西山发,于今三荐书。声华五岭外,家学百年馀。

辩玉人应遇,鹏抟事岂虚。他时过锦里,宁复羡相如。

九日陪郭使君梅别驾饮少峰池亭使君有诗四首因用其韵各得一字和之 ...

明代 林大春

泉源分凤渚,山色蔼丹丘。姓字曾题座,风骚忆壮游。

庭芳金粟吐,池涌锦鳞浮。剪作东篱菊,聊充北海瓯。

开岁六日风□□□□吴生光卿同诸侄小集于大隐轩适叶郑二老者至遂 ...

明代 林大春

新春天气好,夜始见飘风。幸有诸贤聚,何妨二老同。

清歌欺白纻,绿酒妒新丰。人日明朝是,晴阴付太空。

寄易水张兵宪二首 其一

明代 林大春

鹿野怆离襟,鸿飞各故林。空怀慈乌恨,犹想伏龙吟。

沧海催行剑,青山违素心。知予惟鲍子,千里待徽音。

题张许二公庙

明代 林大春

临岐高会拥笙讴,谁念睢阳将士愁。虏骑合围边月暮,孤城接战阵云秋。

忠成剩有江淮粟,论定宁专李郭筹。千载钟生作神语,可怜一梦博封侯。

起复赴京途闻赵良弼自辽东领郡之顺德寻以母忧奔汝上因取道过其庐 ...

明代 林大春

晓觉倚庐卧,秋深别梦残。片云生树杪,明月在檐端。

闻礼谈何易,知心谅独难。与君俱有父,行矣慎加餐。

林大春

林大春

(1523—1588)明广东潮阳人,字邦阳,一字井丹。嘉靖二十九年进士。授行人,累官浙江提学副使,致高拱私党于法,为言官论劾,罢官。有《井丹集》。► 410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