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惠阳唐节推以事至潮辱枉骑过东山因游曲水爰有短述为赠且订罗浮夙约云尔

惠阳唐节推以事至潮辱枉骑过东山因游曲水爰有短述为赠且订罗浮夙约云尔

明代 林大春

向晓看山紫翠重,为攀玉节探仙踪。青云器远情偏洽,白纻歌残兴正浓。

风送瀑泉鸣锦瑟,霞披彩袖削芙蓉。临流却忆罗浮胜,期尔同登四百峰。

诗人林大春的古诗

题戴文进画图

明代 林大春

叠嶂俱环翠,中山似蕊珠。日岩几深浅,烟树半虚无。

沙际停舟楫,村间卖酒垆。断桥如有路,应可到蓬壶。

中秋还自辽海至山海关赋得关山月留别陈司马四首 其一

明代 林大春

微月昏出东,美人秋卧起。明发送征夫,飞刍渡辽水。

雨中卧痾小楼辱曾水部以诗见怀次韵答之

明代 林大春

高楼独立城南陲,亦有凌烟入陲思。多病祇宜沧海去,素心聊与白云期。

川西华藻传巴檄,泽国秋兰见楚辞。为赋离居感萧瑟,满天风雨暮吟时。

于容县江上遇方海围至自勾漏因与维舟夜酌

明代 林大春

见说西寻勾漏归,沧江东去对朝晖。丹砂已就仙人鼎,烟水应牵赋客衣。

鹦鹉笼中秋自语,蜻蜓竹里暮还飞。烝徒莫讶维舟急,尘世相逢此地稀。

郑惠阳邀上白鹤峰同叶宾州夜集二首 其二

明代 林大春

胜集谁相候,贤哉二大夫。行藏千古合,名位半分无。

缥缈秋含雨,清新夕荐蒲。偏怜漫游者,几复话方壶。

过邯郸吕公祠柬杨次泉阴月溪二公时阴赴关右督学予与杨并之官河南 ...

明代 林大春

拜将封侯事几回,朱轮鼎食总堪哀。东都建节西都骑,不信曾从梦里来。

客至忆弟二首 其一

明代 林大春

晓月在南户,风高鸦乱諠。客从东方来,道路多险偏。

自云遇回车,渺如帆外山。但闻车上音,恨不随车还。

念已过徐泗,入共荆人言。

季夏之初澄海陈生泛舟来访会海阳萧生书至自郡因遂赋此

明代 林大春

绿池香动碧荷风,挂席遥驰到海东。漫道说诗似刘向,谁知问字过扬雄。

冰弦引满彤云外,玉树飞英紫气中。夜静忽闻箫史曲,欲乘双凤入高空。

冬日过同年赵司理话旧遂成四绝 其三

明代 林大春

归欤吾道任洄环,那复姬公入梦班。独有凤凰台上客,逢人犹自说孤山。

起复赴京途闻赵良弼自辽东领郡之顺德寻以母忧奔汝上因取道过其庐 ...

明代 林大春

夙有东都好,言过叔度庐。门前馀辙迹,客至见图书。

林暖秋藏笋,溪寒夕荐鱼。犹怀将母意,惆怅对篮舆。

读辽海集寄苏中丞

明代 林大春

黄河碧海词源远,中夏诸夷半远名。礼乐重开箕子国,车徒新筑仲山城。

玉鱼卜地悲群姓,金鸟传方泣五兵。作诵谁如周吉甫,勒名已有汉公卿。

至郡得郑使君见寄之作有怅别之意焉因用韵答之

明代 林大春

名山有约已多年,迢递无由访葛仙。海日夜腾谈里见,洞梅春涌梦中悬。

星垂佩剑催行色,风送征帆阻别筵。岂意卧游传丽藻,先收花鸟入新篇。

赠王提举二首 其二

明代 林大春

江城新月带微霜,策马征途幽兴长。闻道海氛今欲净,登高何处醉重阳。

题萧处士之居

明代 林大春

茫茫天地即吾庐,肯向人间赋卜居。漫插疏篱种霜菊,閒添新水豢金鱼。

图开崧岳丹霞古,梦入花源紫洞虚。带却清风满城郭,门前时许驻高车。

童使君邀游清源山同蔡中丞王符卿二首 其二

明代 林大春

层峦积翠晓云凉,古洞参差紫凉香。碧海秋涛见舟楫,长空霁色隐桥梁。

凭虚似复登华岳,望远真仍忆朔方。戎马年来暗西北,凭谁谈笑静封疆。

九日陪郭使君梅别驾饮少峰池亭使君有诗四首因用其韵各得一字和之 ...

明代 林大春

深林残暑退,宿雨乍凉天。片月弦初上,长河影渐连。

论文樽酒外,看剑斗牛边。更觉沉冥思,飘飘入紫烟。

赠白将军

明代 林大春

平生负豪气,自云秦起裔。北行云暴齐,南游破彊魏。

三十握兵符,西抚朱明桂。一朝海上来,慷慨敌王忾。

青山骠骑馀,碧水戈船外。閒来过里人,痛饮从欢会。

浮云世事多,物态良堪畏。将军莫夜行,恐有灞陵尉。

题夏昶四时画竹图四首 其三 悬崖老节

明代 林大春

偃仰悬崖几度秋,老龙蜕骨入林幽。扶疏直节干霄上,化作长虹跨九州。

送刘同知之福宁

明代 林大春

雪霁春云度锦旌,风吹祖道荐旌觥。论文共惜休玄别,献赋空馀子骏情。

天转雁声多楚塞,日含海气近闽城。何时更遇双龙剑,深夜重听五凤笙。

题董村小隐园中竹

明代 林大春

爱汝干霄节,无亭也自幽。有时凡鸟出,戛击惊鸣球。

春回邹律变,泪染湘君怨。何当拟如金,砺彼淇澳心。

林大春

林大春

(1523—1588)明广东潮阳人,字邦阳,一字井丹。嘉靖二十九年进士。授行人,累官浙江提学副使,致高拱私党于法,为言官论劾,罢官。有《井丹集》。► 410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