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登太白楼 其四

登太白楼 其四

明代 林光

凤凰台上望分明,白鹭洲连白下城。好景未忘崔灏句,此楼谁扁谪仙名。

一樽留醉任人里,千载来歌越客情。纵步危栏虽百尺,天阶犹有未趋程。

诗人林光的古诗

题乐山卷

明代 林光

我昔持衡向闽东,闽山青拥数百峰。一朝直上鼓山顶,海涛千顷扬天风。

喝水岩前发长笑,至今梦想青原中。文山义水在何处,层楼高揖烟台雄。

烟台之中数十仞,浮空积翠看无穷。春风荡摇花烂熳,暮云映带溪冥濛。

山兮云兮千万态,笔端孰与收天工。少年公子气如虹,观山耿耿留双瞳。

倚楼尽日开帘栊,有时放歌偕儿童,有时载酒呼邻翁。

颓然一醉拍两手,海光山色磨青铜。

赠别钟给事使湖贵

明代 林光

燕语莺啼柳万丝,春风又见出京时。公储会计何遗漏,饥殍流移无尽期。

光耀共瞻司谏节,疏狂还赠老夫诗。湖南滇北间关路,试把皇华入咏诗。

舟张泾汇示诸生

明代 林光

苍田红树入霜天,独立船头思渺然。诸子欲谙云水性,试留双眼看晴川。

过宝应湖四首 其一

明代 林光

渔艇穿云去未归,水光昏接日光微。蒲帆不遇天风便,笑倚蓬窗咏绿衣。

桃花四首 其四

明代 林光

桃花初放柳丝丝,傍柳看桃履屡移。淑气熏人浓似醉,隔花啼鸟忽催诗。

再游三洲岩五首 其一

明代 林光

蒙茸鹧鸪啼,珠露滴秋晓。揽衣寄幽情,岩风吹料峭。

江湖胜览为陈似明题

明代 林光

中原何处不穷搜,好是平生爱搜游。匹马几嘶梅岭月,片帆高挂洞庭秋。

林泉鬓发频看改,湖海风情尚未休。火枣交梨新悟得,不愁无路到瀛洲。

赏瑞香和杜醉老

明代 林光

春杯吾欲挽西江,况有天香傍玉缸。醉眼换将醒眼看,题诗还得笔如杠。

神泉为大参将钟君题四首 其一

明代 林光

中冷尝一歃,已过惠泉甘。不遇贤藩佐,谁来发地藏。

汲江子二首 其二

明代 林光

长绠疑惊浊,轻瓢谩撇新。不知坭闪履,贪看过船人。

次韵答陈石翁

明代 林光

老脚年来陟两畿,南溟空仰一轮丝。考亭旧学曾称伪,严子滩声也未夷。

坛杏坐忘春雨后,浙山看到晚晴时。含情细和江门句,不怕烧灯下笔迟。

送郎黄门上京三首 其二

明代 林光

霹雳声沉又几年,片帆今挂北趋船。文卑贾谊徒流涕,璧有相如定保全。

天入春来晴复暗,山随人去断还连。送君直欲轻千里,江水江花兴满前。

再雪八首 其六

明代 林光

乌龙山耸处,便合借一区。上忘空中鸢,下忘溪中鱼。

颓然依木石,杳杳杂猿狙。对此万山玉,照我胸中珠。

送诸生往杭州时吴提学檄选诸生听讲三首 其一

明代 林光

燕语莺啼又半年,金针绣手问谁传。扁舟试向西湖去,画本烟云别有天。

书堂十咏奉和少司寇新昌何世光先生韵 其一 竹

明代 林光

繁枝争洗几梢斜,清绝当轩更斜加。春老虚心还自挺,岁寒直节却堪嘉。

声谐韶管仍须制,影舞祥鸾不受拿。李径桃溪从艳治,东风容易扫浮夸。

题金陵折桂图

明代 林光

昔年曾记金陵游,衣冠文物称神州。千年王气凝钟阜,万里襟带长江流。

东梁西梁辟门户,三山驱逐江天浮。龙蟠虎踞没天险,中原形胜那能俦。

大明神祖扫区宇,江淮百万驱貔貅。西望鄱阳东震泽,群雄接戟咸殍囚。

百年宇内混腥秽,天戈一洗无停留。攘夷绥夏功莫比,普天率土同歌讴。

遂开明堂宅斯胜,巍巍大业过商周。金银宫阙插星汉,祥云瑞霭深龙楼。

宫墙绕护松百尺,屈铁偃仰蟠蛟虬。琉璃闪烁争台殿,凤阙掩映罗罳罦。

南都岂止天一柱,储养俊乂资旁求。词官典领在桂籍,鹿鸣三载歌呦呦。

蓝袍济楚谁氏子,手持仙桂欢遨游。酒酣欲过石桥去,马蹄踏碎台城秋。

少年我亦狂如此,至今语亦犹含羞。是谁好事貌此幅,操笔欲语倦还休。

六朝文物今何在,俯仰不觉生閒愁。乌衣巷口白鹭洲,古来文士添语柄,长江滚滚风飕飕。

次韵石斋先生赠姜仁夫进士三首 其三

明代 林光

严子名存旧钓台,宦途看去复看来。乘田委吏风尘里,无分山中久闭斋。

墨蒲萄为慎庵殿下题

明代 林光

偃蹇乌龙蟠屈,参差珠实高低。满架藏春风韵,灵根出自关西。

平湖御史曹琼挽

明代 林光

一从飞跃出泥涂,往往逢人问玉夫。旧学语来醒似梦,虚名身后有如无。

官荣柱史终何忝,病反当湖更不扶。身计浮云过转瞬,百年何事是良图。

京口三赠陈刚

明代 林光

睽离二纪各心倾,逆旅相看即弟兄。杯酒话穷三百里,晨钟撞破几年情。

江波远照金山影,酒舫飞摇瓜步旌。莫放高谈惊俗耳,此身原属旧科名。

林光

林光

广东东莞人,字缉熙。成化元年举人。通经史,得吴澄论学诸书,读之大喜。中举后,从陈献章学。初为平湖教谕,官至襄王府左长史。► 560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