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癸未生朝幸庵翁诗为寿和答并以寿翁 其二

癸未生朝幸庵翁诗为寿和答并以寿翁 其二

明代 林俊

海日苍凉辍视朝,病坊旬浃愧甄陶。因高祗觉邱陵小,仰止真怜泰华高。

虎帐令严看节制,鹤袍名重副逍遥。南阳捷上天颜慰,宴罢从容下紫霄。

诗人林俊的古诗

除夕次山斋韵 其一

明代 林俊

更始三元盛,穷宵一例除。寓形空老大,阅岁属孤虚。

海郡传新历,桃符易旧书。浪仙劳酒脯,诗草谢芟锄。

东瀛为银台张廷器作

明代 林俊

簉迹仙班己岁华,沧洲老木旧名家。分明子夜见初日,隐约神楼住彩霞。

海上独来青鸟使,人间几度碧桃花。万牛莫漫移山力,只赤蓬莱岂待赊。

癸未生朝幸庵翁诗为寿和答并以寿翁 其二

明代 林俊

海日苍凉辍视朝,病坊旬浃愧甄陶。因高祗觉邱陵小,仰止真怜泰华高。

虎帐令严看节制,鹤袍名重副逍遥。南阳捷上天颜慰,宴罢从容下紫霄。

三慰篇 其一

明代 林俊

穷年淹散宦,甫月侍清班。野旷云平出,林孤鸟共还。

买山曾有具,涉世本无官。写易青峰下,樵流识故颜。

四思忆韩宫保 其一

明代 林俊

有所思兮在长安,欲往从之风雪寒,引领北望投所欢。

美人赠我药玉船,何以报之镂金鞭。路远莫致心神悬,胡为清音寄烦弦。

次何少宰燕泉和陶六诗 其五 宿好次行涂口韵

明代 林俊

长风振林木,摋羽辞高冥。委身失所托,惴己曾人情。

清阶历形要,残梦多南荆。叉鱼句尚续,来燕泉又生。

一春晴雨节,故老谈盛明。互歌责难外,倍见台阶平。

玉帛走万国,土宇无师征。安眠起常宴,竹杖时课耕。

幸无幻化术,废举非素萦。相期慎迟暮,造物憎完名。

寿从子仁卿

明代 林俊

子梧稚竹上青烟,转瞬风光六十年。服贾食家儒固在,主盟睦族义仍先。

车船五鬼无穷送,鱼笋千心有孝传。子姓行中吾独许,勉将情事对皇天。

召命纪怀 其一

明代 林俊

新词孤调属更弦,诏下欢声己盛传。捧腹歌随帝力后,渴心时到圣人前。

竟陵云气天申日,大陆河清震出年。衰朽老臣叨起命,一封重乞木兰船。

茗川为徐子明题

明代 林俊

忆卜城中已岁年,故园云物尚依然。神清不断爱茶癖,官瘦真无食肉缘。

龙焙禁前收紫笋,玉尘销尽见清烟。葛溪一水来天地,自在中流陆羽船。

次白岩燕泉赠篇 其二

明代 林俊

分浅遭逢巳后时,馀年空与病相随。地天共喜云龙会,丘壑真怜野鹤姿。

起赞中兴曾几策,遂归长别可无诗。旧行假迹嵩呼下,萦结心多是此辞。

萧侍御两湖纡道云庄短章为别 其一

明代 林俊

薜荔巢居小,青骢柱史临。怀虚贪得士,调绝副知音。

风雅酬前话,云泥结素心。酸咸浮迹外,纡道故相寻。

登李宫谕叙庵午风亭 其二

明代 林俊

微凉茑院足幽居,书带生齐绿居渠。树影正中还鹤梦,屏围以外更虫书。

讲回赭案园初涉,制下黄麻席久虚。硕果化机酬竟在,一邱云物是乘除。

次张方伯两山登丹霞

明代 林俊

洞门有客试荷衣,忽报修琴野衲归。风挟泉声过子院,日移霞气上禅扉。

仙龛一种书还异,灵谷千年韭尚肥。静里乾坤真自得,玄谈谁了俗尘非。

梦侍经筵写怀

明代 林俊

老爱云庄毕素缘,觉来天上梦常悬。垂衣圣主颜如舜,应箓山人骨巳仙。

日绕法筵宫扇引,风回辇路御垆烟。梦随赐食文华后,细检周书无逸篇。

屏山草舍

明代 林俊

隐几醒残梦,披云坐素屏。鸟声千嶂暝,人语一峰青。

古壁行秦篆,黄庭写道经。非关城郭懒,皓首北山灵。

喜诸孙问安

明代 林俊

展转席曾帖,起看星又阑。诗篇随老退,药物辅衰残。

叔世能完局,孩孙足大欢。黎明索梳洗,仄枕问平安。

悼陈原习母谭孺人 其一

明代 林俊

夕景重苦短,风灯良易灭。入门慰强健,周岁非长别。

讵知心内言,于此成永诀。西风递恶报,口泪俱残血。

依依堂背花,柔情抱中绝。

溪阁写怀 其二

明代 林俊

雨啬麦犹短,春寒荠始青。过墙梅似豆,应候草如蓂。

岁积瓶中记,官征火处听。俯流心自领,无语答川灵。

寓直话别次白岩南坞燕泉联句韵 其一

明代 林俊

匏系何情出屡希,调孤俗尚故应违。阅来沧海应三变,数尽长鸿是四归。

草野生成天地德,玉关离合鬼神几。双溪云水经年别,细苇新蒲暗旧矶。

修省志喜

明代 林俊

宣室求言诏,虞廷献纳篇。遇灾容有此,责己重无前。

国步风神壮,途谣雅颂传。漏声朝百辟,蜡炬引经筵。

林俊

林俊

(1452—1527)明福建莆田人,字待用,号见素、云庄。成化十四年进士。授刑部主事,进员外郎。曾上疏请斩僧继晓并治中贵梁芳罪,触帝怒,下狱,贬姚州判官。寻召还,复官,改南京。正德时,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四川,镇压蓝廷瑞等起事。嘉靖时官至刑部尚书。有《见素文集》、《西征集》。► 262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