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次韵答龚润寰

次韵答龚润寰

明代 林熙春

归来暌别怅如何,燕市当年意何多。我已有心依菽水,君今何事叹嗟跎。

凤雏自是毛俱奋,鸥侣犹然鬓未皤。国是纷拿殊未了,可容紫帽发长歌。

诗人林熙春的古诗

闻失广宁志愤 其三

明代 林熙春

岔河甫渡阵方陈,横玉横金作遁臣。只见刘琨能抗敌,仅闻高兄克成仁。

上方不斩单于贼,军令惟驱窜逐民。哆口且云能殿后,英雄千古是谁真。

丙辰除夕立春同伯兄儿孙集先祠

明代 林熙春

龙飞丙岁绚龙光,腊去春来两光忙。万户竹声开竹叶,三阳梅岭见梅芳。

忽思椿树音容远,却喜杏坛俎豆香。但愿弟兄频聚首,云仍奕世重羹墙。

送孝廉王浙泉北上二首 其二

明代 林熙春

以我高阳侣,期君济世才。惊传鹦鹉赋,信步凤凰台。

北望青天近,东浮紫气来。长杨如献纳,愿许辟污莱。

送广文萧宾竹归将乐 其一

明代 林熙春

倡道东来欲订顽,昌黎一脉可跻攀。青藜光照清华地,玄草声传霄汉间。

凤渚莫缘开虎观,龙池自是接龟山。归与定作千年计,岂肯浮生半日閒。

草堂成郑德进以诗扁见贻依韵谢

明代 林熙春

家世薇垣重,高标望斗南。藏书心独解,怯酒兴同酣。

天地容吾懒,风尘自尔惔。甘泉应献赋,谷口未宜耽。

甲子请告绝句十二首中多缀以旨意亦葵藿之思 其二

明代 林熙春

再以全身吁阙庭,圣明犹复喜明刑。自知驽品非千里,岂肯妨贤负法星。

集唐六绝送骆见羲广文归延津 其五 李涉

明代 林熙春

一片孤城万仞山,全家远过九龙滩。孤舟一夜东归客,犹得浮生半日閒。

吾父崇祀乡贤志喜四首末一道耑谢诸友 其一

明代 林熙春

传礼传诗老逸民,短檠茹苦百酸辛。河渠竭力千年计,衾影潜脩百世身。

幸以教忠褒圣主,复从报德重乡人。使臣特举阐幽事,祠墓松楸雨露新。

庚戌除夕

明代 林熙春

无计回天听,栖迟十五春。今宵尘垢净,明日岁华新。

未献南山颂,先开北海樽。庚星留德曜,长照八千椿。

亲郊恭纪三十首 其十七 观神位

明代 林熙春

正位居中从在旁,高皇原是配天皇。圣明自与神明合,典故何须问太常。

诸生官拱微为龙池先生子戊午自镛访余北归五绝送之余辛卯令镛拱微 ...

明代 林熙春

故人侠气访樵渔,多病偏逢疏又疏。正欲论心弹往昔,可能携手即分裾。

谢郑德进惠种瓜叠韵三绝 其三

明代 林熙春

数日离君一井蛙,晓来兀坐诵南华。多君劳我瓜时意,柰我无心恋及瓜。

九月十五日任公祖登凤凰台次李韵一首时公次日初度

明代 林熙春

凤皇台上凤皇游,杰阁弘开砥柱流。山斗霄悬呈彩笔,金银夜合作丹丘。

波环两水沧溟外,影落长虹虎豹洲。为报老人星绚耀,凭轩沉醉有何愁。

无题五言绝四首 其四

明代 林熙春

岂是悬鱼操,天涯乐意疏。终旬不列肆,顿令食无鱼。

余与畅梧兄友有年最称莫逆己酉兄夫妇同化心甚伤之时余以病弗及临 ...

明代 林熙春

昔年梅墅锁研旧,羡尔交情久旧新。蚤擅雕虫仍数厄,因贪训鲤更家贫。

那知鸾凤星辰化,顿令龙蛇卜谶真。即使过君终挂剑,子牙能不转伤神。

喜潮秋捷

明代 林熙春

婆娑姮女桂花庄,散与瀛洲满地香。天上宿星缠岭表,云台豪俊集潮阳。

况逢双阙门楣峻,更有盈阶桃李芳。一自昌黎千载后,满江风雨见龙翔。

入虔闻奴陷辽阳 其一

明代 林熙春

藩蔽辽阳在沈阳,繇来推毂为封疆。犬羊有计劳群策,帷幄无人负上方。

草木风声成破竹,山川缺陷黯长杨。何时得饮奴猷血,雪耻除凶振百王。

勿逾方先生令惠来据九年始终一节业当通考忽有贾傅之行伤哉贫也去 ...

明代 林熙春

两袖翩翩拂海烟,清风曾达圣人前。时逢庚癸无歌雁,政减征求有翼蝉。

奏牍忽当投杼事,束装还欠买舟钱。君归更作遴名客,九华山头结何缘。

送广文杨东霍之楚

明代 林熙春

泮水初开物色赊,公车同占上林花。瓯西碧玉千金价,岭外青萍十里华。

世掌丝纶推彩凤,斋仍苜蓿动吹蛙。荆阳亦是多才地,武文桃李即通家。

侄元英远访回羊城诗以送之兼致勉私

明代 林熙春

江天秋爽满瀛州,小阮回车作胜游。珠海光连金玉气,龙门路接凤凰洲。

匣中干莫宁终闭,囊里琴书自有投。愿尔亢宗倍努力,无令鹤发叹淹留。

林熙春

林熙春

林熙春,字志和,号仰晋,生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海阳龙溪宝陇村(今潮安庵埠)人。出生后父母相继亡故,家境中落,全凭嫂嫂抚养成人。但据志书所载,林熙春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中进士后,授四川巴陵县令,不久即“以内艰归”。所谓“内艰”,即母丧(按,俗称父丧为外艰,母丧为内艰,统称丁忧,丁艰)。据此,乃母似应逝于他登第授官之后。当然,这也不排除林熙春视嫂为娘的可能。据称,林熙春为报答嫂恩,登第后还特为其嫂在屋旁挖塘放养乌耳鳗,抵今池塘尚在。► 435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