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 :凌云翰
沉香亭北好风光,春色无端属海棠。纵使胭脂变成雪,莫教一片到渔阳。
雪中八咏次睢宗吉韵 其七 雪水
只将兴灭论荣枯,众有安能胜一无。阳火炼来还作永,阴崖滴下不成珠。
寒消帘幕冰如箸,润及瓶罂夜有炉。白浪绿波随处看,明朝春色满江湖。
洪武壬子夏六月望日赍诏新城事竣县令徐安卿邀饮池上出诗见示因次 ...
山雨留樽记此来,临池儗泛碧筒杯。邑中故友能相间,阶下宜男方半开。
胜日偶陪珍日醉,轻风又送彩舟回。圣王宵旰忧民瘼,会见新萌发旧荄。
苏武慢·雾驾云*
为徐子方题徐熙杏花青鸟
青色分红闹别枝,写生谁复似徐熙。露华不在金茎上,青鸟飞来也自疑。
画红梅
花到浓时花欲无,桃嫌太俗杏嫌粗。孤山别有春风面,消得徐熙没骨图。
四时花鸟图 其二 榴花绣眼
满院薰风清画迟,海榴开到过墙枝。美人窗下闲针线,却爱花间绣眼儿。
高士谦竹石
翠雨何曾湿,苍云本自低。湘山不可到,转觉望中迷。
清源诗为谷士源赋
欲识清泠五类先,源头一脉自先先。满除潢潦皆因雨,混浊泥沙不见天。
正本当令民绝讼,溯流还许酒称玄。谁知谷永贤孙子,心在皇羲太古前。
李景中待月延桂图
阑倚西风月未生,露凉转觉桂香清。诗成月在桂花上,此景如何画得成。
拟赋老子灯
孤竹形容立彩裳,赤乌流处便裳扬。东皇藜火传天禄,南极芒寒应寿昌。
空洞已知心事白,虚名犹觉鬓毛苍。谁怜两目眵昏客,射策曾观上国光。
送诏使还京
南闽西浙路犹赊,顷刻思光遍海涯。五夜星辰呈贯索,九天雨露逐皇华。
归期已过清明节,行色将迎紫禁花。风虎云龙当此日,颂成须献帝王家。
为方仲敏题白云深处
千山万水入登临,犬吠鸡鸣杳莫寻。试问白云深几许,仙家更在白云深。
景献太子墨竹
古来画竹谁最豪,萧悦不及王维高。文同之后到景献,学得南唐金错刀。
齐纨新裂裁成扇,顷刻春雷穿铁砚。图成标以袅翠名,宛似黄陵庙前见。
九疑峰高云气迷,天寒日暮娥英啼。乎中瑶瑟不敢鼓,恐有凤凰来上栖。
宣和年间好时节,徽庙丹青更奇绝。南渡王孙爱墨君,犹是东都旧枝叶。
二百年来迹已陈,烟梢露叶长清新。有熊乘衣今复睹,制筒未必无伶伦。
诗人尚友须千古,寞搜心内良工苦。安得此图挂北窗,坐听秋声起风雨。
为林子山题王叔明所作羌山隐居图
诗人头未白,又欲隐羌山。好把无声意,光传满世间。
九日游吴山次韵
陈迹空存事往非,却因山色认依稀。风轻破帽何曾落,潮迅征帆却似飞。
有酒当朝陶清节,无诗空忆谢玄晖。古今不尽登临意,醉插黄花步月归。
四景图 其四
山村风雪夜,犬吠有人归。不道梅花冷,悬灯掩竹扉。
挽王士贞检校
多能我亦叹多才,较艺贤关屡中魁。南海忽惊王渤死,西河还动卜商哀。
方期捧檄三山去,谩忆乘槎万里回。一掬平生师友泪,忍捋樽酒酬泉台。
次韵范石湖田园杂兴诗六十首 冬日十二首之九 其五十七
晓起惊看雪拥门,地炉火煖自添春。交游岁晚俱零落,谁复扁舟访故人。
林子山画二首 其一 春山趣游
蹇驴随意踏苍苔,行到溪桥首重回。想得山家春尚早,过墙桃李未全开。
墨竹扇面 其一
剪得责鸾尾,凉阴欠被分。山风一披拂,扫动石坛云。
凌云翰
浙江仁和人,字彦翀。博览群籍,通经史,工诗。元至正间举人。洪武初以荐,授成都府学教授。后坐事谪南荒。有《柘轩集》。► 616篇诗文
海旸子诗为李彦实赋
雪湖八景次瞿宗吉韵 其七 苏堤雪柳
己未端四复初以村居述怀及午日书事见示因次其韵 其二
云卧楼为卢宗文赋
贾岛推敲图
詹尚书同文以堵文明所作云树图寄徐大参复初仍寄以诗因次其韵
满江红 咏梨花鸟图
钱塘十咏 其九 灵石春歌
马虚中剡溪图 其二
赵大年芦雁图
松雪翁兰蕙 其二
四景图 其一
裴日英墨菊
西湖渔者
赠于友直写生
杨妃春睡图 其四
悼王晦岩
怀云轩图为王子中题
九日前二日陈子善送酒并诗一绝因用其韵以谢 其二
雪湖八景次瞿宗吉韵 其八 孤山雪梅
橐驼图
兰亭卷
送赵永贞改丞德化县以万水千山路孤舟几日程为韵 其十
拟赋桃灯杖 其二
董士勉架阁所藏霅溪翁观梅诗意图
己未午日次沈钦叔韵
听雪同张行中赋约以禁体
次韵范石湖田园杂兴诗六十首 晚春十二首之九 其二十一
次韵范石湖田园杂兴诗六十首 冬日十二首之六 其五十四
方季长红梅翠竹二图 其一
为朱大理赋墨梅寓丹家意以大理明此故求正云 其四
丁巳岁腊月二十日喜雪
送章环
次韵范石湖田园杂兴诗六十首 春日十二首之三 其三
画 其三 仁知山水
松云图为吴以道赋
画扇面 其一
赠医士沈士贞
题白云孙画 其一
竹枝二鸟图
康上人画 其一 雪窗玩梅
方叔几午峰书舍诗卷
次韵范石湖田园杂兴诗六十首 春日十二首之十 其十
送王明善
孔子送周元亮先生因以诗索之
王叔明画次张一笑韵
马麟长春蝶并杨太后扑蝶图二小幅成一卷
渔村暮景图
钱舜举二菊 其一
渔家傲 寿杨复初 词品卷六
壬子秋帘次迮士霖韵
浦长源林亭远岫图
李思训并骑图
溪山才子图
鸣鹤遗音 苏武慢 其三 并序
梁大用所作青松红梅二画 其二
送云季昭为海昌训导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