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 :凌云翰
日出春雾消,江头潮水平。舟人理轻棹,送客联诸生。
州县虽徒劳,由兹至公卿。仁爱在民物,举世皆和亨。
请看萧曹业,承作邦家荣。南溟岂不遥,万里开鹏程。
宋授之春山隐居图
楼倚东风外,凭高取次吟。柳低黄鸟近,日抚翠屏深。
世换如收局,人亡不在琴。凄凉图画里,愁绝百年心。
辋川别业诗意
夏木轩窗瞰水田,黄鹂白鹭总堪怜。那知诗到无声处,能使高人忆辋川。
望云诗为常德新赋
慈母音容阻见闻,举头何处是闻汾。心思白发千茎雪,目极青天万里云。
寒逐晓鸦采点点,暖随春雁去纷纷。八年不作斑衣舞,日下空瞻五色文。
风入松 寿郭仲和
陈叔起松石图为峨嵋山人张原题
谁将青李来禽帖,写作苍松怪石图。大厦他年要梁栋,长竿此日拂珊瑚。
辞存飞白看来好,直计兼金买得无。何处曾经照颜色,峨嵋山馆月轮孤。
松雨斋为胡拱衡赋
西山澹幽姿,脩眉亘天宇。飞来眉上云,散作松间雨。
前声犹淅沥,后势稍轩舞。风惊八月涛,地裂万雷鼓。
斯须籁画息,惨淡形可睹。谁谓工之良,自觉心也苦。
于焉名斋居,允矣好奇古。愿效谪仙吟,因之梦天姥。
悼黄氏父子次周元亮韵
善人不得归乡里,此事端为识者哀。客死忽惊枯骨返,人生那得好怀开。
眼中无复驱羊起,身后犹疑化鹤来。丹井西颜松树在,空山斜日尚低徊。
碧梧生诗为马伯庸赋
丞梧当年号碧梧,生因同姓转梧呼。玉岗春霁鸣威凤,金井秋阴集好乌。
琴荐虞廷应有待,圭封唐叔岂梧诬。人材特立真如此,高拂青冥见一株。
剡西八景为开明空相寺僧华月江赋 其八 孤松晚翠
岁晚归来日,苍枝忽转东。神龙能护法,日夜吼天风。
潇湘八景图为镏养愚赋 其六 渔村夕照
绿树村村暗,黄茆处处低。渔人贪落照,晒网屋檐西。
徐子方竹
蝌蚪曾闻写汗青,先生人复理图经。故人赠竹缘何事,要使清风满笏庭。
四景图 其四
山村风雪夜,犬吠有人归。不道梅花冷,悬灯掩竹扉。
温日观墨蒲萄 其二
天风动地拂苍须,摇落骊龙颔下珠。一斗竟须浇渴吻,道人从此厌醍醐。
拟赋桃灯杖 其五
灯掭还于盏面横,却因挑剔强为名。赋形且截长为短,举手能教暗作明。
轻助草生还有色,缓推花落更无声。美人闲却金钗股,却笑蛾眉尽未成。
次韵范石湖田园杂兴诗六十首 秋日十二首之四 其四十
坐对疏林日渐低,闲看归鸟正高飞。野夫自为吟诗苦,不是悲秋减带围。
次韵范石湖田园杂兴诗六十首 冬日十二首之二 其五十
年来读易太冬烘,赖有先贤为启蒙。三十六宫都历遍,眼中物物是春风。
清隐堂为徐清隐赋
清隐之堂何所奇,赤岸气接银潢湄。德公岂无刘表叹,孺子亦有陈蕃知。
不独丘园事高尚,况复河水清涟漪。小篆有文人解读,月下凤管应曾吹。
木兰花慢 寿侄云逵时七月十四日也
问初秋明月,更一夕、十分圆。喜鸿雁行中,居然生子,眉目娟娟。
秪今年踰弱冠,遇生朝刚要赋诗篇。莫学汝家痴叔,蹉跎已傍中年。
博山风袅水沉烟。绛蜡照华筵。有檀板歌词,金樽劝酒,银甲弹弦。
阶庭旧时玉树,正朱颜绿鬓似神仙。丹桂不妨似窦,紫荆还见如田。
潇湘八景图为镏养愚赋 其三 烟寺晚钟
漠漠长烟际,钟鸣寺已昏。山僧归去晚,和月扣松门。
画 其五
长松落落千丈,大厦渠渠万间。应笑樗材拥肿,等闲空老深山。
凌云翰
浙江仁和人,字彦翀。博览群籍,通经史,工诗。元至正间举人。洪武初以荐,授成都府学教授。后坐事谪南荒。有《柘轩集》。► 616篇诗文
卢伯庸宰水图
竹枝二鸟图
吴以道扇
四时花鸟图 其四 梅花鲍老
戊午元夕遇雨次莫景行韵 其一
次韵范石湖田园杂兴诗六十首 晚春十二首之九 其二十一
包涛玩月次睢宗吉韵
墨菊为杨复初赋
渔隐图
次韵范石湖田园杂兴诗六十首 晚春十二首之七 其十九
次无溢满上人纪梦诗韵
雪中八咏次睢宗吉韵 其四 雪雀
梅月水仙图
居闲为济人潘士中赋
次韵范石湖田园杂兴诗六十首 春日十二首之十 其十
郑敬常函扇
扇面画竹
分题得钟山送沈明德
双鹤轩为鲁嗣衡赋
俞碧窗画紫菊
秋江图
筼轩为吴兼喜赋
松雪翁兰蕙 其二
雪樵为吴江谢聘之赋
画菜次米仲谊韵
脑月见白牡丹为吕仲善长司赋
次韵范石湖田园杂兴诗六十首 秋日十二首之十二 其四十八
题李渊之所藏裴日英翠竹黄花图
次徐总制韵 其一
为朱大理赋墨梅寓丹家意以大理明此故求正云 其四
雪中八咏次睢宗吉韵 其七 雪水
滕王阁图
柳塘春水图
拟赋桃灯杖 其一
云门草堂为徐彦钟赋
己未端四复初以村居述怀及午日书事见示因次其韵 其二
林塘幽乃会稽陈惟贤轩扁又号西畴因赠诗 其一
四景图 其三
宝州为庄上人赋
刘伯伦像
画扇面
大方圆上人有亭扁客航在越上远林先生索赋
戊午七月六日书事 其二
万红窝
美人图 其一
美人折花图
拟赋桃灯杖 其二
次韵范石湖田园杂兴诗六十首 秋日十二首之十一 其四十七
丁巳岁腊月二十日喜雪
赠陈惟铭北行
香奁八咏 其四 月奁匀面
为华子宜赋山隐
画 其一 子陵
苏武慢 鸣鹤余音 世传全真冯尊师苏武慢二
送赵永贞改丞德化县以万水千山路孤舟几日程为韵 其五
钱塘十咏 其九 灵石樵歌
鸣鹤遗音 苏武慢 其三 并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