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宝州为庄上人赋

宝州为庄上人赋

元代 凌云翰

大宝州中无不有,难分高下与洪纤。海名香水随心见,珠号摩尼信手拈。

莫道山河如幻化,须知世界要庄严。上人燕坐悠然处,俗士如何不具瞻。

诗人凌云翰的古诗

送赵永贞改丞德化县以万水千山路孤舟几日程为韵 其十

元代 凌云翰

日出春雾消,江头潮水平。舟人理轻棹,送客联诸生。

州县虽徒劳,由兹至公卿。仁爱在民物,举世皆和亨。

请看萧曹业,承作邦家荣。南溟岂不遥,万里开鹏程。

论诗次张行中韵

元代 凌云翰

开门方觅句,折简复论诗。每到真成趣,由来不费辞。

艰深文浅近,臭腐化神奇。得失真悬绝,须劳一转移。

次韵范石湖田园杂兴诗六十首 晚春十二首之四 其十六

元代 凌云翰

林绕方塘水绕洲,杖藜随处得迢游。却嫌薄暮东风急,便觉经寒似麦秋。

画 其三

元代 凌云翰

小艇东去西去,长江朝流暮流。笑入芦花深处,清风明月悠悠。

香奁八咏 其五 金钱卜欢

元代 凌云翰

底事春来减玉肌,藁砧一去杳无期。定知玉箸偷垂处,正在金钱暗掷时。

握粟几朝空出卜,采蘋何地重相随。下阶羞见宜男草,背立东风听子规。

南屏对雪宿简公房次王子中韵

元代 凌云翰

远近湖山淡复浓,此浓浑失旧浓容。天寒故把瓶梅浴,雪冻难将野菜供。

东阁又吟年后句,南屏同听晚来钟。翻疑一舸长桥过,重叠云衣护玉峰。

四时花鸟图 其四 梅花鲍老

元代 凌云翰

红梅竹里报春光,双鸟依依恋夕阳。自有天生好毛羽,当筵舞袖错教长。

送赵永贞改丞德化县以万水千山路孤舟几日程为韵 其三

元代 凌云翰

水流必赴壑,况乃值大川。伟哉朝宗意,浴日乃滔天。

昨日哦庭松,明朝犯蛮烟。皇威遍四海,所见如目前。

勿谓道路难,民事在所先。会看一士谔,当胜诺者千。

画马为顾彦明赋

元代 凌云翰

老骥伏枥志千里,烈士松心同不已。因思饮水向天山,枕上边声梦中起。

昨者试洛江之干,蹴踏细浪成狂澜。青丝络头系乘柳,云湿五花犹未乾。

朱衣奚官在坰野,不独爱马尤知马。一顾冀北无留良,秪使世间观画者。

画师今古孰后先,曾韩古有今龙眠。近时亦有任水监,不及吴兴为自然。

吴兴父子真游戏,皮氏丹青亦同嗜。曾貌前朝十二闲,落笔颇得吴兴意。

摩挲树者重入图,韩公所记今则无。歌行屈指能几教,谪仙少陵并大苏。

虎头好古宁论价,神骏端令万人讶。他年按图倘得之,拟献君王赤墀下。

钱塘十咏 其八 六桥烟柳

元代 凌云翰

疏柳长烟远自迷,六桥南北带沙堤。乱分雌霓连蜷挂,深蔽娇莺自在啼。

红出天桃销处薄,翠和芳草望中低。赤阑于外清阴满,曾见苏公过马蹄。

辋川别业诗意

元代 凌云翰

夏木轩窗瞰水田,黄鹂白鹭总堪怜。那知诗到无声处,能使高人忆辋川。

题克俊主事蓟丘山传

元代 凌云翰

生号蓟丘今有传,为因先世重怀思。白云瞻怅空千里,铜狄摩挲又一时。

盘谷隐居知李愿,辋川图画见王维。他年昼锦归来日,准拟登堂诵此诗。

赠道士毛启宗

元代 凌云翰

上士高居有好客,每因斋戒阐客宗。青天尽处来孤鹤,黄道中间卜六龙。

说法宝珠悬黍米,步虚仙履蹑芙蓉。有时对客谈中诫,应有人疑是赤松。

鸣鹤轩为徐文质赋

元代 凌云翰

双唳轩前鹤,松梢更作群。在阴其子和,随处有人闻。

夜警多因露,皋鸣每切云。从兹縻好爵,细玩易中文。

次韵范石湖田园杂兴诗六十首 秋日十二首之十 其四十六

元代 凌云翰

自笑迷方著处家,去年犹记客天涯。今朝又是重阳节,鐏有新醪菊有花。

拟赋桃灯杖 其三

元代 凌云翰

斜倚弯弯玉一枝,策勋虽小贵逄时。近床不厌频挑早,开卷宁辞再举迟。

乘暗每于贪睡后,生明多在正心时。独怜映雪囊萤者,如此形容想未知。

四时花鸟图 其三 桂花佳雀

元代 凌云翰

天香一夕满人间,佳雀飞来意自闲。纵使枝头风露冷,也应不是纥千山。

钱塘十咏 其三 浙江秋涛

元代 凌云翰

八月观涛独虎林,朱轓皂盖浙江浔。偶因威武三军勇,还感朝宗万古心。

沧海神龙从变化,长空孤鸟付消沉。美潮有禁关仁政,民说若谟直到今。

牧童画

元代 凌云翰

田家养牛缘种谷,童不解耕还解牧。日暮麾之匍匐归,犹向笼中顾鸲鹆。

西风入树秋有声,千村万落皆收成。截来短笛吹未得,拍手时时歌太平。

太平气象难摹写,依稀似在桃林野。披图见此黑牡丹,始信戴篙善画者。

次杨仲弘宗阳宫对月韵

元代 凌云翰

古月只同今月看,月华更好岁华更。露凝仙掌横秋气,云度天河学水声。

金母自来青鸟使,玉童对按紫鸾笙。箫台占断蓬壶景,何必重寻海上瀛。

凌云翰

凌云翰

浙江仁和人,字彦翀。博览群籍,通经史,工诗。元至正间举人。洪武初以荐,授成都府学教授。后坐事谪南荒。有《柘轩集》。► 616篇诗文

元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