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对残春

对残春

唐代 刘沧

杨花漠漠暗长堤,春尽人愁鸟又啼。鬓发近来生处白,
家园几向梦中迷。霏微远树荒郊外,牢落空城夕照西。
唯有年光堪自惜,不胜烟草日萋萋。

诗人刘沧的古诗

汶阳客舍

唐代 刘沧

年光自感益蹉跎,岐路东西竟若何。窗外雨来山色近,
海边秋至雁声多。思乡每读登楼赋,对月空吟叩角歌。
迢递旧山伊水畔,破斋荒径闭烟萝。

入关留别主人

唐代 刘沧

此来多愧食鱼心,东阁将辞强一吟。羸马客程秋草合,
晚蝉关树古槐深。风生野渡河声急,雁过寒原岳势侵。
对酒相看自无语,几多离思入瑶琴。

题王校书山斋

唐代 刘沧

猿鸟无声昼掩扉,寒原隔水到扉稀。云晴古木月初上,
雪满空庭鹤未归。药囿地连山色近,樵家路入树烟微。
栖迟惯得沧浪思,云阁还应梦钓矶。

春日游嘉陵江

唐代 刘沧

独泛扁舟映绿杨,嘉陵江水色苍苍。行看芳草故乡远,
坐对落花春日长。曲岸危樯移渡影,暮天栖鸟入山光。
今来谁识东归意,把酒闲吟思洛阳。

长洲怀古

唐代 刘沧

野烧原空尽荻灰,吴王此地有楼台。千年事往人何在,
半夜月明潮自来。白鸟影从江树没,清猿声入楚云哀。
停车日晚荐蘋藻,风静寒塘花正开。

题书斋

唐代 刘沧

一日不曾离此处,风吹疏牖夕处晴。气凌霜色剑光动,
吟对雪华诗韵清。高木宿禽来远岳,古原残雨隔重城。
西斋瑶瑟自为侣,门掩半春苔藓生。

秋日登醴泉县楼

唐代 刘沧

闲上高楼时一望,绿芜寒野静望分。人行直路入秦树,
雁截斜阳背塞云。渭水自流汀岛色,汉陵空长石苔纹。
秋风高柳出危叶,独听蝉声日欲曛。

怀汶阳兄弟

唐代 刘沧

回看云岭思茫茫,几处关河隔汶阳。书信经年乡国远,
弟兄无力海田荒。天高霜月砧声苦,风满寒林木叶黄。
终日路岐归未得,秋来空羡雁成行。

与重幽上人话旧

唐代 刘沧

云飞天末水空流,省与师同别异州。庭树蝉声初入夏,
石床苔色几经秋。灯微静室生乡思,月上严城话旅游。
自喜他年接巾舄,沧浪地近虎溪头。

旅馆书怀

唐代 刘沧

秋看庭树换风烟,兄弟飘零寄海边。客计倦行分陕路,
家贫休种汶阳田。云低远塞鸣寒雁,雨歇空山噪暮蝉。
落叶虫丝满窗户,秋堂独坐思悠然。

过北邙山

唐代 刘沧

散漫黄埃满北原,折碑横路碾苔痕。空山夜月来松影,
荒冢春风变木根。漠漠兔丝罗古庙,翩翩丹旐过孤村。
白杨落日悲风起,萧索寒巢鸟独奔。

从郑郎中高州游东潭

唐代 刘沧

烟岚晚入湿旌旗,高槛风清醉旗归。夹路野花迎马首,
出林山鸟向人飞。一谿寒水涵清浅,几处晴云度翠微。
自是谢公心近得,登楼望月思依依。

春晚旅次有怀

唐代 刘沧

晚出关河绿野平,依依云树动乡情。残春花尽黄莺语,
远客愁多白发生。野水乱流临古驿,断烟凝处近孤城。
东西未遂归田计,海上青山久废耕。

下第东归途中书事

唐代 刘沧

峡路谁知倦此情,往来多是半年程。孤吟洛苑逢春尽,
几向秦城见月明。高柳断烟侵岳影,古堤斜日背滩声。
东归海上有馀业,牢落田园荒草平。

秋日望西阳

唐代 刘沧

古木苍苔坠几层,行人一望旅层增。太行山下黄河水,
铜雀台西武帝陵。风入蒹葭秋色动,雨馀杨柳暮烟凝。
野花似泣红妆泪,寒露满枝枝不胜。

经炀帝行宫

唐代 刘沧

此地曾经翠辇过,浮云流水竟如何?
香销南国美人尽,怨入东风芳草多。
残柳宫前空露叶,夕阳川上浩烟波。
行人遥起广陵思,古渡月明闻棹歌。

留别复本修古二上人

唐代 刘沧

二远相知是昔年,此身长寄礼香烟。绿芜风晚水边寺,
清磬月高林下禅。台殿虚窗山翠入,梧桐疏叶露光悬。
西峰话别又须去,终日关山在马前。

题桃源处士山居留寄

唐代 刘沧

白云深处葺茅庐,退隐衡门与俗疏。一洞晓烟留水上,
满庭春露落花初。闲看竹屿吟新月,特酌山醪读古书。
穷达尽为身外事,浩然元气乐樵渔。

经无可旧居兼伤贾岛

唐代 刘沧

尘室寒窗我独看,别来人事几凋残。书空萧寺一僧去,
雪满巴山孤客寒。落叶堕巢禽自出,苍苔封砌竹成竿。
碧云迢递长江远,向夕苦吟归思难。

江楼月夜闻笛

唐代 刘沧

南浦蒹葭疏雨后,寂寥横笛怨江楼。思飘明月浪花白,
声入碧云枫叶秋。河汉夜阑孤雁度,潇湘水阔二妃愁。
发寒衣湿曲初罢,露色河光生钓舟。
刘沧

刘沧

  刘沧(约公元八六七年前后在世),字蕴灵,汶阳(今山东宁阳)人。生卒年均不详,比杜牧、许浑年辈略晚,约唐懿宗咸通中前后在世。体貌魁梧,尚气节,善饮酒,好谈古今,令人终日倾听不倦。公元854年(大中八年),刘沧与李频同榜登进士第。调华原尉,迁龙门令。沧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刘沧为公元854年(宣宗大中八年)进士。据 《唐才子传》,刘沧屡举进士不第,得第时已白发苍苍。► 87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