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题龙门僧房

题龙门僧房

唐代 刘沧

静室遥临伊水东,寂寥谁与此身同。禹门山色度寒磬,
萧寺竹声来晚风。僧宿石龛残雪在,雁归沙渚夕阳空。
偶将心地问高士,坐指浮生一梦中。

诗人刘沧的古诗

春日旅游

唐代 刘沧

玄发辞家事远游,春风归雁一游愁。花开忽忆故山树,
月上自登临水楼。浩浩晴原人独去,依依春草水分流。
秦川楚塞烟波隔,怨别路岐何日休。

望未央宫

唐代 刘沧

西上秦原见未央,山岚川色晚苍苍。云楼欲动入清渭,
鸳瓦如飞出绿杨。舞席歌尘空岁月,宫花春草满池塘。
香风吹落天人语,彩凤五云朝汉皇。

题龙门僧房

唐代 刘沧

静室遥临伊水东,寂寥谁与此身同。禹门山色度寒磬,
萧寺竹声来晚风。僧宿石龛残雪在,雁归沙渚夕阳空。
偶将心地问高士,坐指浮生一梦中。

秋日山寺怀友人

唐代 刘沧

萧寺楼台对夕阴,淡烟疏磬散空林。风生寒渚白蘋动,
霜落秋山黄叶深。云尽独看晴塞雁,月明遥听远村砧。
相思不见又经岁,坐向松窗弹玉琴。

怀江南友人

唐代 刘沧

久绝音书隔塞尘,路岐谁与子相亲。愁中独坐秦城夜,
别后几经吴苑春。湘岸风来吹绿绮,海门潮上没青蘋.
空劳两地望明月,多感断蓬千里身。

晚秋野望

唐代 刘沧

秋尽郊原情自哀,菊花寂寞晚仍开。高风疏叶带霜落,
一雁寒声背水来。荒垒几年经战后,故山终日望书回。
归途休问从前事,独唱劳歌醉数杯。

长安逢友人

唐代 刘沧

上国相逢尘满襟,倾杯一话昔年心。荒台共望秋山立,
古寺多同雪夜吟。风度重城宫漏尽,月明高柳禁烟深。
终期白日青云路,休感鬓毛霜雪侵。

送友人下第飞归

唐代 刘沧

漠漠杨花灞岸飞,几回倾酒话飞归。九衢春尽生乡梦,
千里尘多满客衣。流水雨馀芳草合,空山月晚白云微。
金门自有西来约,莫待萤光照竹扉。

春晚旅次有怀

唐代 刘沧

晚出关河绿野平,依依云树动乡情。残春花尽黄莺语,
远客愁多白发生。野水乱流临古驿,断烟凝处近孤城。
东西未遂归田计,海上青山久废耕。

入关留别主人

唐代 刘沧

此来多愧食鱼心,东阁将辞强一吟。羸马客程秋草合,
晚蝉关树古槐深。风生野渡河声急,雁过寒原岳势侵。
对酒相看自无语,几多离思入瑶琴。

春日游嘉陵江

唐代 刘沧

独泛扁舟映绿杨,嘉陵江水色苍苍。行看芳草故乡远,
坐对落花春日长。曲岸危樯移渡影,暮天栖鸟入山光。
今来谁识东归意,把酒闲吟思洛阳。

过沧浪峡

唐代 刘沧

山叠云重一径幽,苍苔古石濑清流。出岩树色见来静,
落涧泉声长自秋。远入虚明思白帝,寒生浩景想沧洲。
如何地近东西路,马足车轮不暂留。

浙江晚渡怀古

唐代 刘沧

蝉噪秋风满古堤,荻花寒渡思萋萋。潮声归海鸟初下,
草色连江人自迷。碧落晴分平楚外,青山晚出穆陵西。
此来一见垂纶者,却忆旧居明月溪。

秋日山斋书怀

唐代 刘沧

启户清风枕簟幽,虫丝吹落挂幽钩。蝉吟高树雨初霁,
人忆故乡山正秋。浩渺蒹葭连夕照,萧疏杨柳隔沙洲。
空将方寸荷知己,身寄烟萝恩未酬。

过北邙山

唐代 刘沧

散漫黄埃满北原,折碑横路碾苔痕。空山夜月来松影,
荒冢春风变木根。漠漠兔丝罗古庙,翩翩丹旐过孤村。
白杨落日悲风起,萧索寒巢鸟独奔。

长洲怀古

唐代 刘沧

野烧原空尽荻灰,吴王此地有楼台。千年事往人何在,
半夜月明潮自来。白鸟影从江树没,清猿声入楚云哀。
停车日晚荐蘋藻,风静寒塘花正开。

江城晚望

唐代 刘沧

一望江城思有馀,遥分野径入樵渔。青山经雨菊花尽,
白鸟下滩芦叶疏。静听潮声寒木杪,远看风色暮帆舒。
秋期又涉潼关路,不得年年向此居。

邺都怀古

唐代 刘沧

昔时霸业何萧索,古木唯多鸟雀声。芳草自生宫殿处,
牧童谁识帝王城。残春杨柳长川迥,落日蒹葭远水平。
一望青山便惆怅,西陵无主月空明。

代友人悼姬

唐代 刘沧

罗帐香微冷锦裀,歌声永绝想梁尘。萧郎独宿落花夜,
谢女不归明月春。青鸟罢传相寄字,碧江无复采莲人。
满庭芳草坐成恨,迢递蓬莱入梦频。

题王校书山斋

唐代 刘沧

猿鸟无声昼掩扉,寒原隔水到扉稀。云晴古木月初上,
雪满空庭鹤未归。药囿地连山色近,樵家路入树烟微。
栖迟惯得沧浪思,云阁还应梦钓矶。
刘沧

刘沧

  刘沧(约公元八六七年前后在世),字蕴灵,汶阳(今山东宁阳)人。生卒年均不详,比杜牧、许浑年辈略晚,约唐懿宗咸通中前后在世。体貌魁梧,尚气节,善饮酒,好谈古今,令人终日倾听不倦。公元854年(大中八年),刘沧与李频同榜登进士第。调华原尉,迁龙门令。沧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刘沧为公元854年(宣宗大中八年)进士。据 《唐才子传》,刘沧屡举进士不第,得第时已白发苍苍。► 87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