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留辞

留辞

唐代 刘长卿

南楚迢迢通汉口,西江淼淼去扬州。
春风已遣归心促,纵复芳菲不可留。

诗人刘长卿的古诗

献淮宁军节度使李相公

唐代 刘长卿

建牙吹角不闻喧,三十登坛众所尊。家散万金酬士死,
身众一剑答君恩。渔阳老将多回席,鲁国诸生半在门。
白马翩翩春草细,郊原西去猎平原。

同姜泛水题裴司马东斋

唐代 刘长卿

不记鄱阳郡,俱因谪官过。白云心已矣,沧海意如何?

藜杖全吾道,榴花养太和。春风骑马醉,江月钓渔歌。

步履侵苔廨,顷冠拂薜萝。远山终日在,芳草傍人多。

莫学灵均怅,愁竟楚水波。

双峰下哭故人李宥

唐代 刘长卿

怜君孤垄寄双峰,埋骨穷泉复几重。白露空沾九原草,
青山犹闭数株松。图书经乱知何在,妻子因贫失所从。
惆怅东皋却归去,人间无处更相逢。

江州留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唐代 刘长卿

江海相逢少,东南别处长。独行风袅袅,相去水茫茫。
白首辞同舍,青山背故乡。离心与潮信,每日到浔阳。

送沈少府之任淮南

唐代 刘长卿

惜君滞南楚,枳棘徒栖凤。独与千里帆,春风远相送。
此行山水好,时物亦应众。一鸟飞长淮,百花满云梦。
相期丹霄路,遥听清风颂。勿为州县卑,时来自为用。

送严侍御充东畿观察判官

唐代 刘长卿

洛阳征战后,君去问凋残。云月临南至,风霜向北寒。
故园经乱久,古木隔林看。谁访江城客,年年守一官。

湘中纪行十首。浮石濑

唐代 刘长卿

秋月照潇湘,月明闻荡桨。石横晚濑急,水落寒沙广。
众岭猿啸重,空江人语响。清晖朝复暮,如待扁舟赏。

夏口送徐郎中归朝

唐代 刘长卿

星象南宫远,风流上客稀。九重思晓奏,万里见春归。
棹发空江响,城孤落日晖。离心与杨柳,临水更依依。

过邬三湖上书斋

唐代 刘长卿

何事东南客,忘机一钓竿。酒香开瓮老,湖色对门寒。
向郭青山送,临池白鸟看。见君能浪迹,予亦厌微官。

送南特进赴归行营

唐代 刘长卿

闻道军书至,扬鞭不问家。虏云连白草,汉月到黄沙。
汗马河源饮,烧羌陇坻遮。翩翩新结束,去逐李轻车。

北归次秋浦界清溪馆

唐代 刘长卿

万里猿啼断,孤村客暂依。雁过彭蠡暮,人向宛陵稀。
旧路青山在,馀生白首归。渐知行近北,不见鹧鸪飞。

灞东晚晴,简同行薛弃、朱训

唐代 刘长卿

客心豁初霁,霁色暝玄灞。西向看夕阳,曈曈映桑柘。
二贤诚逸足,千里陪征驾。古树枳道傍,人烟杜陵下。
伊余在羁束,且复随造化。好道当有心,营生苦无暇。
高贤幸兹偶,英达穷王霸。迢递客王程,裴回主人夜。
一薰知异质,片玉谁齐价。同结丘中缘,尘埃自兹谢。

送营田判官郑侍御赴上都

唐代 刘长卿

上国三千里,西还及岁芳。故山经乱在,春日送归长。
晓奏趋双阙,秋成报万箱。幸论开济力,已实海陵仓。

初至洞庭,怀灞陵别业

唐代 刘长卿

长安邈千里,日夕怀双阙。已是洞庭人,犹看灞陵月。
谁堪去乡意,亲戚想天末。昨夜梦中归,烟波觉来阔。
江皋见芳草,孤客心欲绝。岂讶青春来,但伤经时别。
长天不可望,鸟与浮云没。

饯王相公出牧括州

唐代 刘长卿

缙云讵比长沙远,出牧犹承明主恩。城对寒山开画戟,
路飞秋叶转朱轓.江潮淼淼连天望,旌旆悠悠上岭翻。
萧索庭槐空闭閤,旧人谁到翟公门。

送李端公赴东都

唐代 刘长卿

轩辕征战后,江海别离长。远客归何处,平芜满故乡。
夕阳帆杳杳,旧里树苍苍。惆怅蓬山下,琼枝不可忘。

送严维赴河南充严中丞幕府

唐代 刘长卿

久别耶溪客,来乘使者轩。用才荣入幕,扶病喜同樽。
山屐留何处,江帆去独翻。暮情辞镜水,秋梦识云门。
莲府开花萼,桃园寄子孙。何当举严助,遍沐汉朝恩。

新息道中作

唐代 刘长卿

萧条独向汝南行,客路多逢汉骑营。
古木苍苍离乱后,几家同住一孤城。

初闻贬谪,续喜量移,登干越亭赠郑校书

唐代 刘长卿

青青草色满江洲,万里伤心水自流。越鸟岂知南国远,
江水独向北人愁。生涯已逐沧浪去,冤气初逢涣汗收。
何事还邀迁客醉,春风日夜待归舟。

郧上送韦司士归上都旧业(司士即郑公之孙顷客于郧上)

唐代 刘长卿

前朝旧业想遗尘,今日他乡独尘身。郧地国除为过客,
杜陵家在有何人。苍苔白露生三径,古木寒蝉满四邻。
西去茫茫问归路,关河渐近泪盈巾。
刘长卿

刘长卿

刘长卿(709—789),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苏州长洲县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484篇诗文

唐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