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右军墨池

右军墨池

唐代 刘言史

永嘉人事尽归空,逸少遗居蔓草中。
至今池水涵馀墨,犹共诸泉色不同。

诗人刘言史的古诗

上巳日陪襄阳李尚书宴光风亭

唐代 刘言史

碧池萍嫩柳垂波,绮席丝镛舞翠娥。
为报会稽亭上客,永和应不胜元和。

初下东周赠孟郊

唐代 刘言史

鹤老身更卬,龟死壳亦灵。正信非外沿,终始全本情。
童子不戏尘,积书就岩扃。身著木叶衣,养鹿兼牸耕。
偶随下山云,荏苒失故程。渐入机险中,危思难太行。
十发九缕丝,悠然东周城。言词野麋态,出口多累形。
因依汉元寮,未似羁细轻。冷灶助新热,静砧与寒声。
断蓬在门栏,岂当桃李荣。寄食若蠹虫,侵损利微生。
固非拙为强,懦劣外疗并。素坚冰蘖心,洁持保坚贞。
修文返正风,刊字齐古经。惭将衰末分,高栖喧世名。

江陵客舍留别樊尚书

唐代 刘言史

信陵门馆下,多病有归思。坠履忘情后,寒灰更湿时。
委栏芳蕙晚,凭几雪髫垂。明日秋关外,单车风雨随。

恸柳论

唐代 刘言史

孀妻栖户仍无嗣,欲访孤坟谁引至。
裴回无处展哀情,惟有衣襟知下泪。

玉京词

唐代 刘言史

绝景寥寥日更迟,人间甲子不同时。
未知樵客终何得,归后无家是看棋。

桂江逢王使君旅榇归

唐代 刘言史

故人丹旐出南威,少妇随丧哭渐归。
遥想北原新垄上,日寒光浅水松稀。

夜入简子古城

唐代 刘言史

远火荧荧聚寒鬼,绿焰欲销还复起。
夜深风雪古城空,行客衣襟汗如水。

读故友于君集

唐代 刘言史

大底从头总是悲,就中偏怆筑城词。
依然想得初成日,寄出秋山与我时。

竹里梅

唐代 刘言史

竹里梅花相并枝,梅花正发竹枝垂。
风吹总向竹枝上,直似王家雪下时。

葛巾歌(贝州漳南县赠杨炯燗)

唐代 刘言史

一片白葛巾,潜夫自能结。篱边折枯蒿,聊用簪华发。
有时醉倒长松侧,酒醒不见心还忆。谷鸟衔将却趁来,
野风吹去还寻得。十年紫竹溪南住,迹同玄豹依深雾。
草堂窗底漉春醅,山寺门前逢暮雨。临汝袁郎得相见,
闲云引到东阳县。鲁性将他类此身,还拈野物赠傍人。
空留棁仗犊鼻裈,濛濛烟雨归山村。

放萤怨

唐代 刘言史

放萤去,不须留,聚时年少今白头。架中科斗万馀卷,
一字千回重照见。青云杳渺不可亲,开囊欲放增馀怨。
且逍遥,还酩酊,仲舒漫不窥园井。那将寂寞老病身,
更就微虫借光影。欲放时,泪沾裳。冲篱落,千点光。

广州王园寺伏日即事寄北中亲友

唐代 刘言史

南越逢初伏,东林度一朝。曲池煎畏景,高阁绝微飙。
竹簟移先洒,蒲葵破复摇。地偏毛瘴近,山毒火威饶。
裛汗絺如濯,亲床枕并烧。坠枝伤翠羽,萎叶惜红蕉。
且困流金炽,难成独酌谣。望霖窥润础,思吹候生条。
旅恨生乌浒,乡心系洛桥。谁怜在炎客,一夕壮容销。

乐府杂词三首

唐代 刘言史

紫禁梨花飞雪毛,春风丝管翠楼高。
城里万家闻不见,君王试舞郑樱桃。
蝉鬓红冠粉黛轻,云和新教羽衣成。
月光如雪金阶上,迸却颇梨义甲声。
不耐檐前红槿枝,薄妆春寝觉仍迟。
梦中无限风流事,夫婿多情亦未知。

潇湘游

唐代 刘言史

夷女采山蕉,缉纱浸江水。野花满髻妆色新,
闲歌欸乃深峡里。欸乃知从何处生,当时泣舜肠断声。
翠华寂寞婵娟没,野筱空馀红泪情。青烟冥冥覆杉桂,
崖壁凌天风雨细。昔人幽恨此地遗,绿芳红艳含怨姿。
清猿未尽鼯鼠切,泪水流到湘妃祠。北人莫作潇湘游,
九疑云入苍梧愁。

闻崔倚旅葬

唐代 刘言史

远客那能返故庐,苍梧埋骨痛何如。
他时亲戚空相忆,席上同悲一纸书。

题茅山仙台药院

唐代 刘言史

扰扰浮生外,华阳一洞春。道书金字小,仙圃玉苗新。
芝草迎飞燕,桃花笑俗人。楼台争耸汉,鸡犬亦嫌秦。
愿得青芽散,长年驻此身。

别落花

唐代 刘言史

风艳霏霏去,羁人处处游。明年纵相见,不在此枝头。

赋蕃子牧马

唐代 刘言史

碛净山高见极边,孤烽引上一条烟。
蕃落多晴尘扰扰,天军猎到鸊鹈泉。

冬日峡中旅泊

唐代 刘言史

霜月明明雪复残,孤舟夜泊使君滩。
一声钟出远山里,暗想雪窗僧起寒。

伤清江上人

唐代 刘言史

往年偏共仰师游,闻过流沙泪不休。
此身岂得多时住,更著尘心起外愁。
刘言史

刘言史

  刘言史(约公元742年至813年间),唐代诗人。藏书家,赵州邯郸人。约公元742年至813年间,约自唐玄宗天宝元年至宪宗元和八年间在世。少尚气节,不举进士。与李贺同时,工诗,美丽恢赡,自贺外世莫能比。亦与孟郊友善。初客镇襄,尝造节度使王武俊。武俊好词艺,特加敬异卒后,葬于襄阳。孟郊作歌哭之。言史著有歌诗六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曾旅游金陵、潇湘、岭南等地。王武俊任成德军节度使时,颇好文学,为之请官,诏授枣强县令,世称“刘枣强”,但未就任。

► 61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