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湖州崔郎中曹长寄三癖诗自言癖在诗与琴酒…四韵以谢之

湖州崔郎中曹长寄三癖诗自言癖在诗与琴酒…四韵以谢之

唐代 刘禹锡

视事画屏中,自称三癖翁。管弦泛春渚,旌旆拂晴虹。
酒对青山月,琴韵白蘋风。会书团扇上,知君文字工。

诗人刘禹锡的古诗

杂曲歌辞 其三 浪淘沙

唐代 刘禹锡

汴水东流虎眼纹,清淮晓色鸭头春。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

吟乐天自问怆然有作

唐代 刘禹锡

亲友关心皆不见,风光满眼倍伤神。
洛阳城里多池馆,几处花开有主人。

西塞山怀古

唐代 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伤丘中丞

唐代 刘禹锡

邺下杀才子,苍茫冤气凝。枯杨映漳水,野火上西陵。
马鬣今无所,龙门昔共登。何人为吊客,唯是有青蝇。

和州送钱侍御自宣州幕拜官便于华州觐省

唐代 刘禹锡

五彩绣衣裳,当年正相称。春风旧关路,归去真多兴。
兰陔行可采,莲府犹回瞪。杨家绀幰迎,谢守瑶华赠。
御街草泛滟,台柏烟含凝。曾是平生游,无因理归乘。

古词二首(一作讽古)

唐代 刘禹锡

轩后初冠冕,前旒为蔽明。安知从复道,然后见人情。
簿领乃俗士,清谈信古风。吾观苏令绰,朱墨一何工。

相和歌辞。团扇郎

唐代 刘禹锡

团扇复团扇,奉君清暑殿。秋风入庭树,从此不相见。
上有乘鸾女,苍苍虫网遍。明年入怀袖,别是机中练。

莫猺

唐代 刘禹锡

莫猺自生长,名字无符籍。市易杂鲛人,婚姻通木客。

星居占泉眼,火种开山脊。夜渡千仞溪,含沙不能射。

泽宫诗

唐代 刘禹锡

秩秩泽宫,有的维鹄。祁祁庶士,于以干禄。
彼鹄斯微,若止若翔。千里之差,起于毫芒。
我矢既直,我弓既良,依于高墉,因我不臧。
高墉伊何,维器与时。视之以心,谁谓鹄微。

酬思黯见示小饮四韵

唐代 刘禹锡

抛却人间第一官,俗情惊怪我方安。兵符相印无心恋,
洛水嵩云恣意看。三足鼎中知味久,百寻竿上掷身难。
追呼故旧连宵饮,直到天明兴未阑。

别友人后得书因以诗赠

唐代 刘禹锡

前时送君去,挥手青门桥。路转不相见,犹闻马萧萧。
今得出关书,行程日已遥。春还迟君至,共结芳兰苕。

华清词(一作华清宫词)

唐代 刘禹锡

日出骊山东,裴回照温泉。楼台影玲珑,稍稍开白烟。
言昔太上皇,常居此祈年。风中闻清乐,往往来列仙。
翠华入五云,紫气归上玄。哀哀生人泪,泣尽弓剑前。
圣道本自我,凡情徒颙然。小臣感玄化,一望青冥天。

翰林白二十二学士见寄诗一百篇,因以答贶

唐代 刘禹锡

吟君遗我百篇诗,使我独坐形神驰。玉琴清夜人不语,
琪树春朝风正吹。郢人斤斫无痕迹,仙人衣裳弃刀尺。
世人方内欲相寻,行尽四维无处觅。

重寄表臣二首

唐代 刘禹锡

对酒临流奈别何,君今已醉我蹉跎。
分明记取星星鬓,他我相逢应更多。
世间人事有何穷,过后思量尽是空。
早晚同归洛阳陌,卜邻须近祝鸡翁。

咏史二首

唐代 刘禹锡

骠骑非无势,少卿终不去。
世道剧颓波,我心如砥柱。

贾生明王道,卫绾工车戏。
同遇汉文时,何人居贵位。

洛中早春赠乐天

唐代 刘禹锡

漠漠复霭霭,半晴将半阴。春来自何处,无迹日以深。
韶嫩冰后木,轻盈烟际林。藤生欲有托,柳弱不自任。
花意已含蓄,鸟言尚沉吟。期君当此时,与我恣追寻。
翻愁烂熳后,春暮却伤心。

梁国祠

唐代 刘禹锡

梁国三郎威德尊,女巫箫鼓走乡村。
万家长见空山上,雨气苍茫生庙门。

和令狐仆射相公题龙回寺

唐代 刘禹锡

兹地回銮日,皇家禅圣时。路无胡马迹,人识汉官仪。
天子旌旗度,法王龙象随。知怀去家叹,经此益迟迟。

裴令公见示诮乐天寄奴买马绝句斐言仰和且戏乐天

唐代 刘禹锡

常奴安得似方回,争望追风绝足来。
若把翠娥酬騄耳,始知天下有奇才。

和思黯忆南庄见示

唐代 刘禹锡

丞相新家伊水头,智囊心匠日增修。化成池沼无痕迹,
奔走清波不自由。台上看山徐举酒,潭中见月慢回舟。
从来天下推尤物,合属人间第一流。
刘禹锡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684篇诗文

唐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