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天界寺宴集

天界寺宴集

明代 卢龙云

近郊多宝地,兹地景偏饶。诸天开净景,上界出僧寮。

阴森翳草树,乔木且干霄。万松间修竹,绿荫垂丰条。

值我同心友,折简相招邀。夙驾西南隅,弭盖陟山椒。

历览穷幽胜,徙倚任逍遥。置酒长檐下,远俗隔尘嚣。

鸟哢声声巧,林响复翛翛。举杯能勿醉,耳热一长谣。

日晚促归骑,始觉路迢迢。秉烛兴未尽,入户已深宵。

诗人卢龙云的古诗

答诸叔侄劝驾二首 其二

明代 卢龙云

回首风尘满凤城,朔云不断雁南征。游人自厌冰霜苦,倦客偏多湖海情。

闭户已能甘寂寞,登车谁与共澄清。谢家群从多兰玉,次第还参上国盟。

飞云洞景十二首 其五 绿野耕云

明代 卢龙云

春来日上课农亭,满壑云含雨气青。东作易成耕犊健,居閒能诵兔园经。

入京补谪奉老母暂居清源途中感述四首 其三

明代 卢龙云

僻巷柴扃仅避喧,何知行乐有潘园。板舆未尽承欢意,菽水还应似里门。

题小景八首 其一 渔

明代 卢龙云

风清鸥鹭渚,波静荻芦湾。何必桃源渡,孤舟尽日閒。

乌龙潭道院社集

明代 卢龙云

一鉴寒光旧液池,同来竹院坐题诗。乌龙自昔闻呈瑞,白凤于今梦斗奇。

南国山川多暇日,中原鞭弭并驱时。不妨选胜频高会,儒雅风流异代师。

将适西粤早发芦沟

明代 卢龙云

自我辞霄汉,行行雪满途。驱车出广野,迟回恋上都。

初承天子命,新领郎官符。王事无宁处,严程敢后趋。

五更霜气肃,号寒悯仆夫。北风利如剑,坚冰正在须。

凄凉向前语,京华贵侠徒。千金裘自美,日醉酒家胡。

讵念窭人困,敝褐不完肤。方今宰百里,絮寒饥待哺。

谁知穷檐下,一夫或向隅。闻者皆叹息,迩言等训谟。

生平慕莘野,不获信予辜。愿无离苦状,免绘郑公图。

送贾中丞抚甘肃四首 其一

明代 卢龙云

饮马居延志复东,谁还五利策和戎。军声稍似平淮后,雪里人人识晋公。

怨歌行二首 其一

明代 卢龙云

膏沐徒为理,长宵恨有馀。罗衣新染泪,明月怨离居。

夜饮惟学宅

明代 卢龙云

雨过云开月正圆,朱门宾从集初筵。西园尚美当春候,下里宁惭和郢篇。

绮席沾香花似锦,金樽漾绿酒如泉。归来醉起更残后,犹记谈高座上玄。

答亲友赠别十九首 其九

明代 卢龙云

草堂无事只科头,谁遣膏车赋远游。开径转应怜仲蔚,轻舟难复似王猷。

因耽薄禄居频卜,久识微名世共浮。明到蓟城春未晚,与谁觞咏散乡愁。

答亲友赠别十九首 其一

明代 卢龙云

归来似为厌时名,又听阳关送别声。得丧漫同失马叟,去还宁比弃繻生。

惭余浪迹过三仕,喜尔雄文重二京。莫遣风尘双鬓改,东隅犹及见功成。

馀庆堂为郝司理赋二首 其二

明代 卢龙云

亲舍瞻云万里遥,桂丛犹记小山招。莫论巢许轻尧禄,须信金张重汉貂。

玉树栽培来已远,金茎雨露喜初饶。总缘召顺膺多福,不尽恩光下九霄。

熊颜二茂才各以诗为贽赋答二首 其一

明代 卢龙云

蓬莱宫阙待仙班,倾盖逢君暂解颜。结客少年场渐散,异乡岐路辙俱环。

相看气味投兰芷,不为泥途弃蒯菅。珍重双珠来合浦,案头交映夜光寒。

元夕泊舟钱塘

明代 卢龙云

春波荡漾水悠悠,今夕钱塘始系舟。今拥一江寒白马,路如三峡见黄牛。

城中箫鼓千家月,客里云山独酌愁。况是旅怀思旧切,不堪闻笛过西州。

署中连赏牡丹呈周姚苏谭四曹长共三首 其二

明代 卢龙云

奇葩昔日美姚黄,清署依然擅众芳。酒态未应孤酒圣,花期谁更负花王。

开帘秀色辉瑶席,授简飞香溢锦囊。多少向阳誇丽质,何如新艳出东皇。

澹然亭八景有序 其二 兽石龙吟

明代 卢龙云

突兀孤峰孰斗奇,地灵盘毓许先知。冲霄头角看来近,戛石音声识者希。

亭似草庐诸葛卧,人方渔钓渭阳师。天池云雨年年在,递看飞腾万里时。

冉伯牛墓二首 其二

明代 卢龙云

自古天难定,斯人疾久婴。止馀南牖诀,堪与暴平生。

送程比部出守袁州

明代 卢龙云

几年法署号持平,江国今荣五马行。谢氏本留康乐迹,韩公初重斗山名。

祇应治行光前哲,即拟徵书下汉京。岂为揶揄仍恋别,儿童知已候双旌。

皞如阻风江上复有寄怀之作次和

明代 卢龙云

遥望江头彩鹢飞,轻鸥点点暮烟微。心随驿路川原远,目断来鸿信息稀。

天划重湖波淼淼,诗因同调思依依。石尤不谓翻留客,正值思君半掩扉。

过豫让桥二首 其一

明代 卢龙云

匹马踟蹰度石桥,寒沙古木共萧萧。总缘国士恩难报,留得英雄恨未销。

卢龙云

卢龙云

广东南海人,字少从。万历十一年进士。授马平知县,补邯郸,治行为诸县之最。复补长乐,以忤权要,左迁江西藩幕。累官至贵州布政司参议。有《四留堂稿》、《谈诗类要》。► 614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