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赴谪益津留别诸亲友

赴谪益津留别诸亲友

明代 卢龙云

南陆循修景,朱明丽初节。恭承兹嘉丽,稽首辞帝阙。

行役本近疆,酌酒重为别。感往情内劳,抚今念悠结。

昔来冬始寒,风吹马前雪。及往春既徂,柳长堪攀折。

浓阴覆路蹊,芳草藉蹄辙。岁序如电奔,缅想愧时哲。

中心难具陈,薄宦良自拙。愿保崇兰姿,毋俾芳香灭。

诗人卢龙云的古诗

济河杂咏八首 其七

明代 卢龙云

草色芊绵望,蝉声断续闻。舟中无一事,匡坐对南薰。

和体韶妹丈劝发

明代 卢龙云

几年泉石托清流,差胜尘途感百忧。差为交亲辞野服,又随京国梦宸旒。

山间木叶催寒序,径里花枝恋酒筹。更美莼鲈思缓发,免教长路即悲秋。

寿林乔化明府

明代 卢龙云

早岁辞荣访赤松,林泉乐事得相从。归来正似陶彭泽,引去何惭邴曼容。

真率渐成耆社会,优游好袭醉乡封。閒居日就千秋业,翻笑尘游少定踪。

送陈天卿兄弟归豫章

明代 卢龙云

千里冲寒访旧劳,片帆南望趁江涛。雌雄斗下皆龙气,颉颃云间总凤毛。

归路不辞乡国远,德星重聚里门高。传家清白真无忝,赠尔谁方范叔袍。

送王孝廉归柳州兼寄刘司理

明代 卢龙云

风尘漂泊始龙城,岁月长悬旧友生。拙宦积薪殊未达,故人怀璞晚初成。

比年抚字能为政,阖郡循良并有声。问讯江头曾种柳,并州他日总多情。

答林无华时自莆中来访因之阳春

明代 卢龙云

世上少知音,与君初握手。文章宦达我难兼,满耳蛙鸣亦何有。

九漈壶山类毓奇,见君颇恨识君迟。囊中白雪堪谁和,听尔复赋阳春时。

建朱文公祠崇祯堂

明代 卢龙云

师友渊源聚乐时,于今俎豆复同祠。儒林有传归青史,异世无阶迩绛帷。

千载图书留故业,一时堂构践遗基。同来宇下频瞻拜,共仰清高作训彝。

入京补谪奉老母暂居清源途中感述四首 其二

明代 卢龙云

冲泥匹马笑重来,可道王阳驭未回。寸禄总非淹国士,北堂还待旅颜开。

答林存古

明代 卢龙云

知交几寓入行封,每为奇游少定踪。白雪新篇惭下里,黄梅法座识南宗。

清秋孰与吟怀壮,薄宦其如旅思浓。到处青山君是客,莫将羁勒笑尘容。

和金陵怀古六首 其一 吴

明代 卢龙云

一自金车应闿阊,秣陵佳丽属吴王。但誇卷土天为堑,肯信中流苇亦航。

风火楼船思赤壁,英雄部伍失丹阳。当年筹策需人望,谁为东南惜仲翔。

冰桃行寿刘隐君

明代 卢龙云

寒威凛冽冰塞川,止见梅花犯雪妍。止上碧桃元异种,冬来结实实逾鲜。

刘郎自识止台路,亦解瑶池接王母。黄竹歌馀宴白云,擎出冰桃非下土。

丹丘紫洞美仙居,蓬蒿亦自爱吾庐。萧然一径成真隐,含毫因暇著潜夫。

谢家兄弟多兰玉,登筵并奏南山曲。未须笙鹤侈霓裳,汉露金茎仍所欲。

答徐仲仁别驾时镇毕节

明代 卢龙云

闽海当年别思频,风烟澒洞渺无津。风缘旧事悲隍鹿,谁遣馀波及涸鳞。

天末龙光悬紫气,途长骥足动清尘。干城此日功逾懋,萍梗他乡遇转亲。

得家报喜咸儿生

明代 卢龙云

千里椷书自粤南,真传消息喜逾深。官同鸡肋淹微禄,家有熊祥送好音。

此日已徵兰入梦,他时应附桂为林。年来棣萼关情处,重睹连枝慰远心。

答亲友赠别十九首 其二

明代 卢龙云

幽居曾傍水云开,已分清时只草莱。最是亲朋工劝驾,非关廊庙远抡才。

天閒拟共驰中驷,列宿还从望上台。握手慇勤各持赠,多君别赋旅中裁。

送单持玉归罗浮次留别韵

明代 卢龙云

倚闾里巷号鸣珂,游子能为雪调歌。将母自缘陟屺切,思乡谁似入秋多。

方欣白下联桑梓,已向朱明念薜萝。京国抡才需此日,莫轻衣马恋渔蓑。

寄答熊楚伯

明代 卢龙云

几载周南欲二毛,好将白雪向谁操。好薪薄宦怜余拙,丰草逃名羡汝高。

万壑云霞生倚杖,四时花月照濡毫。卜邻近有樽好约,雁帛空传望尚劳。

惠山泉酒二首 其一

明代 卢龙云

山泉祗道因茶胜,谁识尊中绿倍嘉。好倩老僧通水脉,百杯扶醉更烹茶。

从张高二宪使阅视舟师

明代 卢龙云

扬波无奈杞人忧,赖有材官据上游。水寨当关雄虎豹,楼船截海壮貔貅。

衣袽实切中流戒,桑土能周未雨谋。但得务农销战甲,免从烟水问戈矛。

入京补谪奉老母暂居清源途中感述四首 其一

明代 卢龙云

候馆萧森旅思频,西风其奈倚闾人。凭谁共对忘忧草,坐见秋容次第新。

送周廷评张大行还朝二首 其一

明代 卢龙云

使节迢遥自帝廷,真教南斗避文星。翘材或拟平津馆,驱传翻劳送客亭。

玄草我惭嘲尚白,蓝成俱谢出于青。封轺再入邯郸道,莫笑卢生梦未醒。

卢龙云

卢龙云

广东南海人,字少从。万历十一年进士。授马平知县,补邯郸,治行为诸县之最。复补长乐,以忤权要,左迁江西藩幕。累官至贵州布政司参议。有《四留堂稿》、《谈诗类要》。► 614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