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灵岩寺二首

灵岩寺二首

宋代 罗公升

石门木老势槎牙,曾见吴娃拥翠华。
底事秦宫与唐苑,百年多属梵王家。

诗人罗公升的古诗

戏萧高风曾孟声二友 其一

宋代 罗公升

丹凤辞旧栖,四海求其凰。偶来梧竹间,振翮鸣朝阳。

众禽不自揣,竞欲依馀光。神物要自珍,微羽那足当。

了知霄汉姿,不集灌莽场。所忧燕雀杂,坐更鸿鹄藏。

丹山有佳侣,足以陪双翔。人间勿为留,归哉白云乡。

疏渠

宋代 罗公升

疏渠行活水,水鸣空院幽。
堂坳地母小,中有万里流。
向来手拮据,华屋俄荒丘。
犹余愚沟迹,洗我中山羞。
九河且平陆,起灭况一沤。
相娱亦聊耳,南涧何多忧。

送刘玉田通判归山

宋代 罗公升

诗工穷鬼妒,貌古人只讥。
达士何荣辱,閒官更是非。
面无三已愠,身带一癯归。
已度囊中法,春田春正肥。

春日皇帝阁 其一

宋代 罗公升

蓬莱宫阙五云端,太液冰澌不敢寒。须信帝家春事早,勾芒昨夜引春班。

秋夜有怀 其一

宋代 罗公升

今夕凉已透,开阳月初生。忽思会心友,谈锋隔江城。

是非天意高,宠辱人事惊。众宾亦笑语,我独难为情。

回风避老树,中宵有馀声。

灵岩寺二首

宋代 罗公升

石门木老势槎牙,曾见吴娃拥翠华。
底事秦宫与唐苑,百年多属梵王家。

食新稻

宋代 罗公升

野人何所赠,金粟眩双目。
吾庐幸徒壁,恐受贾祸速。
熟视心始平,中有稻一斛。
开囊带风露,入釜间黄绿。
云碓明珠跳,甆椀幽兰馥。
已分先农余,不假惠伯卜。
侑以手种松,领此一岁熟。
大笑老杜陵,橡栗款空腹。
天不怜万民,何以生百谷。
所惧风雨疾,翻使风雨覆。
倘无飘泊忧,田舍有余福。

洪扇馈松野叔

宋代 罗公升

霜筠析丝豪,雪楮翦圭琬。
凉飕生其间,怀袖觉清婉。
贱子西北来,持此献大阮。
亦知秋气深,为表别怀远。
洪钧转二气,暑极寒必返。
君看千古日,未可异衰盾。
霜雪虽云夺,箧笥亦何损。
倘朋解愠功,来岁出未晚。

秋夜有怀二首

宋代 罗公升

今夕凉已透,开阳月初生。
忽思会心友,谈锋隔江城。
是非天意高,宠辱人事惊。
众宾亦笑语,我独杂为情。
回风避老树,中宵有余声。

乙酉元日游长春宫奚真人所居之地雕砌文礎皆

宋代 罗公升

元日能关一日开,解鞍杖策访云端。
树冲剑气千秋老,泉遇松声六月寒。
朝市未妨閒野乐,山村犹恨世途难。
凄凉龙德宫中石,装点琳宫处道冠。

儗过钱塘约诸客同赋

宋代 罗公升

去者勿戚戚,来者勿赫赫。
天地犹乘除,万古晨有夕。
讵知今时今,不作异时异。
吴山越山青,旧日钱王宅。

自沟河乃旧日南北分界之地

宋代 罗公升

万里封疆到白沟,祖宗犹拟复幽州。
他年海岛无归处,谁解捐躯为国谋。

再如吴门

宋代 罗公升

地冻江空雁不飞,孤帆何事又乘危。
更无残雪山阴兴,漫有穷通蜀道诗。
自笑大瓢长濩落,可辞群鸟议瑕玼。
吴门市隐非梁籍,名姓宁须假手知。

戏萧高风曾孟声二友二首

宋代 罗公升

丹凤辞旧楼,四海求其凤。
偶来梧竹间,振翮鸣朝阳。
众禽不自揣,竞欲依余光。
神物要自珍,微羽那足当。
了知霄汉姿,不集灌莽场。
所忧燕雀杂,坐更鸿鹄藏。
丹山有佳侣,足以陪双翔。
人间勿为留,归哉白云乡。

偶赋 其一

宋代 罗公升

定力了万花,正眼空须弥。俯仰天地间,此身亦如遗。

平生空洞腹,不受俗子窥。奈何区区者,妄欲求吾嗤。

掀须对南山,但见云度迟。却后百五岁,举似尔辈知。

见远亭次韵

宋代 罗公升

望中无处觅尘嚣,只有诗人度名桥。
只里龙鳞归雪屋,千山羊角下风条。
斜阳尽处青山小,飞鸟行中碧树遥。
更把新吟作三绝,不妨东国使人描。

偶赋二首

宋代 罗公升

定力了万花,正眼空须弥。
俯仰天地空,此身亦如遗。
平生空洞腹,不受俗子窥。
奈何区区者,妄俗求吾嗤。
欣须对南山,但见云度迟。
却后百五岁,举似尔辈如。

燕城读史 其二

宋代 罗公升

敖仓转粟走天下,山积云委如蒿蓬。子孙粒粟不到日,留与楚汉争英雄。

次韵严叔贤见寄

宋代 罗公升

威凤翔九天,栖息惟十洲。
胡为落世人,下与鸡鹜游。
吟仙霄汉间,清液瑶琴秋。
余音遇风至,不可言语求。
黄尘隔辰晤,回首生暮愁。
櫜弓定何日,春驭已莫留。
柳营岂云远,邈若青海头。
何当踏月来,羽衣啸黄楼。

发湖州二首

宋代 罗公升

秋色频於客鬓加,归期犹自叹无涯。
行缠剩欠江湖债,未著袈裟已出家。
罗公升

罗公升

罗公升,字时翁,一字沧洲,永丰(今属江西)人。宋末以军功授本县尉。大父开礼从文天祥勤王,兵败被执,不食死。宋亡,倾资北游燕、赵,与宋宗室赵孟荣等图恢复,不果。回乡隐居以终。有《无名集》、《还山稿》、《抗尘集》、《痴业集》、《北行卷》等,后人合为《沧洲集》五卷。事见本集附录刘辰翁《宋贞士罗沧洲先生诗叙》,清同治《永丰县志》卷二四有传。 罗公升诗,以清金氏文瑞楼钞《宋人小集六十八种·宋贞士罗沧洲先生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宋百家诗存·沧洲集》(简称四库本)。► 76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