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庆清朝慢 湖墅高会,同王丹麓、陆荩思诸公即席

庆清朝慢 湖墅高会,同王丹麓、陆荩思诸公即席

清代 毛奇龄

候属添丝,人方系缆,还逢高会南皮。闲堂夜来红烛,倒映金卮。

争投博箸,妓帘不挂夏侯衣。频倾看,有葡萄酿,色似胭脂。

夙昔只愁间阔,长从纸上,汗漫寄相思。今夕不知何夕,能预斯期。

城头紞如五鼓,傍筵耿耿玉绳低。那堪与,曹刘沈谢,即席为词。

诗人毛奇龄的古诗

菩萨蛮 其一 即事

清代 毛奇龄

花前鼓瑟花间听,红灯低照新妆靓。红婢唤行云。

高唐曾见君。

玉笼香雾绕,怕见青铜晓。井上辘轳声,翻教睡画屏。

虞美人 其一 九日蠡城遇雨

清代 毛奇龄

龙山秋曙官亭冷。烟锁茱萸井。西风吹雨雁南来。何处还登戏马宋公台。

美人垆下桑郎熟。细把金钱菊。辽东皂帽堕堪伤。不道满城风雨又重阳。

潇湘神 其二

清代 毛奇龄

邛竹枝。生古祠。丛丛峭壁鹧鸪啼。朝雨过来还暮雨,不知神女几时归。

瑞鹧鸪 其三 合虞美人调和侄阿莲

清代 毛奇龄

吴娃窈窕裁芳纻,楚竹参差聚列星。歌扇影回屏半褶,舞裙丝挂箔头钉。

觞迎水曲翻龙㔶,车转花梢动鸽铃。天上旧曾听鼓瑟,归来几度暮山青。

虞美人 其一 九日,同姚庸庵、张德远、左夔友诸君,泛湘湖登越 ...

清代 毛奇龄

平明载酒登高去。湖畔停船处。几株乌桕未全红。犹喜黄花开遍小桥东。

长江一望环如带。放眼千山外。开樽更上越王城。多少夕阳江上晚来晴。

女冠子 其四

清代 毛奇龄

仙房寂寂。戏采瑶林珠实。是何乡。红尾梢花犬,青衣覆石羊。

鲛丝裁绶短,鹅管呷笙长。倘得逢燕使,问昭王。

临江仙 其三 徐东建纳姬,自题临江仙词,即用其原调并韵嘲之

清代 毛奇龄

何处玉台堪倚镜,徐陵原有新题。今徐同住巷东西。

门迎桃叶渡,人胜苎萝溪。

散掷明珠安有价,无钱多买胭脂。只愁初制夏侯衣。

茜裙裁剪未,帘外杏花飞。

蕃女怨 其一

清代 毛奇龄

吴蛾窈窕初拂舞。堂下春雨。柳垂鋋,花转毂。暖翻红烛。

只怜却舞汗衣干。又春寒。

酒泉子 其三

清代 毛奇龄

宁扫空床。怕见满栏月色。写金针,萦栏尺。坐灯凉。

屏欹漏月灯犹悄。坐远影儿较小。为孤单,长伴晓。

似双双。

遇陈王 其二

清代 毛奇龄

阿侯十六南邻女,对门居。相视欲申无限意,口中朱。

朝起青烟萦兽爪,晚来红烛透虾须。牙箱实裹冰蚕茧,骨里相思岂是虚。

·金斗熨开鱼子襭,衬红裳。铜瓶注暖狮头炭,理黄妆。

频呼小玉因声巧,欲写泥金恐恨长。那见瑶台成粉幛,果然银汉是红墙。

天仙子 贺生子

清代 毛奇龄

韦氏双珠真可喜。芝兰欲在阶庭耳。春园况值有莺迁,人道是。

天仙子。曾见宣尼抱送此。

里号高阳从此始。凤毛麟角纷纷起。我来正值浴兰时,看取靧。

金盘里。半是桃花半雪水。

桂枝香 姜桐音芳树斋留别

清代 毛奇龄

去冬冬至。刚雪霁梅花,山楼残醉。儿女灯前感叹,宛如梦寐。

春来重订王孙约,竟淹留、又攀丛桂。青阳下榻,玄霜解缆,顷刻间事。

念晨夕、盘餐并对。更寒雨鸡鸣,暖风花坠。巴里联吟古调,逊君佳细。

云门旧誓寻难度,顿阳关、衰柳摇曳。几时还看,宾鸿万里,碧天留字。

念奴娇 其一 集张登子南华山馆

清代 毛奇龄

兰亭秋暮,眺晴原、并到南华山墅。画并横塘看两岸,多少断红残紫。

鳌禁当年,鹭车昔日,休沐时来此。苍梧颍嗣,至今长读秋水。

闲备彩缆青丝,玉壶携酒处,锦鳞鲜美。吴下阿蒙何日至,相对邺宫才子,舞凤雄图,放龟遗迹,衰柳频低起。

耶溪相望,不知去几何里。

览镜词

清代 毛奇龄

渐觉铅华尽,谁怜憔悴新。与余同下泪,只有镜中人。

天仙子 其四

清代 毛奇龄

墙里花枝墙外影。嘶騧缓踏飞花冷。隔墙见得不分明,金甃井。

银络绠。井面看身见斜领。

蕃女怨 其二

清代 毛奇龄

胡腾起作石国语。愁杀番女。罽靴尖,铜带软。蹴踏宛转。

回头忽忆旧安西。两眉低。

临江仙 其四 赠任石友初度

清代 毛奇龄

记得蜀葵花发后,一樽长对花前。鸣鸠初拂杖乡年。

巫山一段云 其一

清代 毛奇龄

筱壁含烟澹,椒花滴露稀。风吹细雨晓云低。十二碧峰迷。

神女祠前泪,清猿峡里啼。瞿塘新水曲尘微。行客自依依。

竹枝 其一

清代 毛奇龄

十二峰前十二滩。嘈嘈急水渡来难。

菩萨蛮 其六 为杨生催妆者,多见纸落,椽上官知书也。最后弟子 ...

清代 毛奇龄

雕篮细压花毬小。金箱叠锁珠丝绕。花烛满帘栊,双樽琥珀红。

芙蓉清漏曙,晓凤衔烟去。慢撒帐头珠,香奁贮有馀。

毛奇龄

毛奇龄

  毛奇龄(1623—1716)清初经学家、文学家,与兄毛万龄并称为“江东二毛”。原名甡,又名初晴,字大可,又字于一、齐于,号秋晴,又号初晴、晚晴等,萧山城厢镇(今属浙江)人。以郡望西河,学者称“西河先生”。明末诸生,清初参与抗清军事,流亡多年始出。康熙时荐举博学鸿词科,授检讨,充明史馆纂修官。寻假归不复出。治经史及音韵学,著述极富。所著《西河合集》分经集、史集、文集、杂著,共四百余卷。 ► 180篇诗文

清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