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

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

宋代 安道

六月天兵征腐恶,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
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

安道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译文

六月天兵征腐恶,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
六月红军征讨腐朽凶恶的国民党军阀,人民要用长长的绳索把鲲鹏捆缚。赣水那边根据地红旗高展,这都是依靠黄公略的努力。
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
所有的工农们要踊跃与敌人争斗,让革命席卷江西大地,捣破敌人占领的湖南湖北。国际歌的歌声中,我们的革命力量如同天兵降临一般的茁壮起来。

安道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注释

蝶恋花:词牌名,出自唐教坊曲,双调,分上下两阕,上下片同调,押仄声韵,共六十字,前后片各四仄韵。
汀州:古时州名,州治在今闽西长汀县。
天兵:指红军。
征腐恶:指征讨腐朽凶恶的国民党军阀。
长缨:长绳索。汉武帝时终军出使南越(古国名,今广东、广西一带),请授长缨,说要把那里的国王缚住带回来(见《汉书·终军传》)。
鲲鹏:《庄子·逍遥游》中所说的一种极大的鱼和由它变成的极大的鸟,所以既可分指两物(通常“鲲”不单用),也可合指一物。通常是褒义词,这里作贬义用,等于说巨大的恶魔。
赣水那边红一角:指赣西南的赣江流域黄公略率领的红六军(1930年7月改称红三军)所建立的根据地。
偏师:配合主力作战的部队。
黄公略:(1898――1931)湖南湘乡人。1927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30年,任红三军军长。1931年9月,在江西省吉安的东固地区行军中遭敌机扫射牺牲。当时他留守闽西根据地。
踊跃:奋起刺击。汉代刘熙《释名》卷四《释言语》:“勇,踊也,遇敌踊跃,欲击之也。”
湘和鄂:湘指湖南,鄂指湖北。
国际悲歌:指国际歌。
狂飙(biāo):疾风。这里形容正在兴起的革命风暴。

安道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创作背景

  这首词最早发表在《人民文学》一九六二年五月号。彭德怀率红三军团于1930年7月28日攻进长沙,后又在湖南军阀何键十五个团的优势兵力面前被迫退出。毛泽东赴长沙与彭德怀会合,于9月10日再次进攻长沙。攻城战中红军损失惨重,9月13日毛泽东下令撤围退军。退军时写下了这首《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

安道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赏析

  词的上阕以虚实相生、正反对比等艺术手法着重叙事而又渗透着热烈而深沉的情感活动。“六月天兵征腐恶”,起句突兀而来,首先推出“天兵”与“腐恶”两个对立的意象,并以“征”字相关联,直有一股令人振奋的摧枯拉朽的磅礴气势,造成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以“天兵”指作者所率的工农红军,既显其神威,又张其正义。以“腐恶”指敌人,是形容词名物化的用法,既暴露了敌人腐朽丑恶的本质,又反衬了“天兵”的正义和不可抗拒。中间着一“征”字,可谓兴师有名,仁义自见。这一句从时令“六月”落墨,看似寻常,其实多有包孕。
  “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就其喻指的事物而言,是前句的复现;就其意象创造而言,却发生了耐人寻味的推移和转换。“万丈长缨”与“天兵”语意相承,是意象的推移;“鲲鹏”与“腐恶”相应,用以吟指作者所要否定的对象,则是一种出人意料的意象转换。此前,作者在《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中有“鲲鹏击浪从兹始”句;此后,在《七律·吊罗荣桓同志》中有“斥鷃每闻欺大鸟”句;在《念奴娇·鸟儿问答》中有“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句。其中“鲲鹏”、“大鸟”都被用来喻指作者所赞美和肯定的对象。这里,作者之所以进行异乎寻常的意象转换,以“鲲鹏”属应“腐恶”,意匠在于既真实地揭示当时国民党蒋介石政权虚弱而又暂时强大的两重性本质,又隐约披露作者对当时攻取中心城市的不可能性与危险性的深层的情感判断。“万丈长缨”要缚住那大而“不知其几千里”的鲲鹏,气不可谓不壮,然而谈何容易!
  正是沿着上述已经隐约披露的深层的情感潜流,作者的思绪很自然地流向了另外的意象空间:“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赣水那边”,是以切入的远景转换了意象空间;“红一角”则以鲜明的色彩造成了耀人眼目的视觉形象。这种空间的跳跃转换和鲜明意象的创造,无疑显示了作者强烈的情感流向,透露了作者对已经是“红一角”的“赣水那边”分外瞩目的眷顾之情。这种深刻的情感潜流,毕竟是难以抑而不发的,至“偏师借重黄公略”一句,可谓情不自禁而溢于言表了。作者之所以在作品中对黄公略赞赏有加,不仅仅是因为黄公略所率的红三军在从汀州向长沙的军事行动中确实是足可倚凭的“偏师”,黄公略本人在关键时刻赞同并支持了毛泽东抵制攻取南昌的决策;更重要的是,他向来理解和支持工农武装割据的主张,坚持在粤北至赣西南赣水一带开展武装斗争,深入进行土地革命,建立工农红色政权,为创建革命根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可以说,黄公略与毛泽东在革命战略上是志同道合、心心相印的,是毛泽东足可信赖与借重的。
  词的上阕一、二句与三、四句构成了层次分明而又相互联系、相映成趣的艺术思维空间,笔调也前后相承而又显出变化。如果说一、二句是作者立足于现实而在幻化的意象空间进行形象思维,豪情浩气之中隐然生出一缕深沉的忧思,笔调雄浑而凝重;那么,三、四句则是从虚境回复现实,于深情眷顾中流露出对正确的战略道路及其成功实绩的热情赞美,笔调也显得活脱轻灵。
  词的下阕,作者挥洒酣畅的笔墨,紧扣意脉进一步状写革命气势,抒发强烈而深沉的情怀。
  词的下阕,作者挥洒酣畅的笔墨,紧扣意脉进一步状写革命气势,抒发强烈而深沉的情怀。“百万工农齐踊跃”,是上阕“天兵”、“万丈长缨”等虚拟意象的现实具体化,是对如火如荼的工农武装斗争形势的真实描写与概括。“齐踊跃”三字,极富动感,极有力量,既讴歌了广大工农群众革命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又为下句意象空间的开拓引弓蓄势。
  “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紧承前句笔力豪气,一泻万里,势不可遏。从汀州向长沙的军事行动,自闽西、赣南北上,纵贯江西,几及全省,而后自赣西北取进逼湘鄂态势,状以“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并非“虚笔”。句中驱遣“席卷”、“直捣”这两个力度极强的词语,意锐词锐,如同雷轰电掣,使得上阕开辟的“万丈长缨”、“红一角”的意象空间急剧伸张拓展,令人心驰神往,了无滞碍,似觉锋芒所向,红旗漫天,以至席卷江西、直捣湘鄂意犹未尽,情不能已。
  至此,作者顺势翻笔,凌空一变,由已经极大地伸展开来的外在的意象空间转向逐渐亢奋起来的内在的心灵世界:“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红了一角的古老土地上红旗跃动,百万奋起的工农正迈开排山倒海的行进步伐,“席卷”、“直捣”旧世界的革命气势……此情此景,本身就构成了大气磅礴、悲壮动人的时代旋律、人类史诗。而呼唤“饥寒交迫的奴隶”、“全世界受苦的人”起来把“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让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的《国际歌》,正是这种时代旋律、人类史诗汇集而成的全世界无产者革命的歌,心中的歌。毛泽东身在此情此景之中,扮演着“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的时代主角,是我唱《国际歌》,还是《国际歌》唱我,自是浑然难分而神思飞越了。所谓“狂飙为我从天落”,正是这种物我浑然的诗家妙语。“狂飙”何物?它既指革命风暴,此为物;又指内心的情感波涛,此为我。二者交激鼓荡,奔突于天,深沉于心,以“为我从天落”言之,信不虚也!

诗人安道的古诗

梅村歌为金溪王用霖赋

宋代 安道

王先生,有高趣,家在梅村最深处。清溪一派绕孤村,种得寒梅千万树。

年年冻雪封林园,群木生意俱斩然。忽惊一蕊破香玉,直与天下春争先。

繁花烂熳相高下,彷佛枯梢晴雪亚。光涵冰树不胜秋,影入琼林欲无夜。

先生巾屦独行吟,看花绕树穷幽深。奚奴不觉锦囊重,发兴兼有龙蜃吟。

笑杀西风明月冷,负却暗香与疏影。绝似罗浮仙者流,妙处无言心自领。

伊谁醉墨图银笺,一段风流千载传。摩挲老干如何掇,竹篱茅舍穷清妍。

只愧平生困尘俗,胜赏何由寄遐躅。援笔往来赋广平,分我花阴半间屋。

和廉州望同府琼台除夜韵

宋代 安道

望陵守岁阿咸家,博望穷年西海涯。我似望陵惟少句,君非博望却乘槎。

睡呼老妇看春酒,坐待当关报晓衙。两地闲忙各成趣,从教爆竹换年华。

百花生日

宋代 安道

众芳国里寿称觥,蝶板莺簧作贺声。好趁蟠桃春酒熟,为花岁岁祝长生。

田荡

宋代 安道

农事方殷春已归,绿云满掘春秧齐。秧马既具田成畦,尚欠有物平水泥。

横木叉头手自携,荡磨泥面如排挤。人畜一过饶足蹄,却行一抹前踪迷。

莹滑如展黄玻瓈,插莳足使无高低。处污不染濯清溪,归来自洁从高栖。

一遇诗人经品题,附名农谱名始跻,愿言永用同锄犁。

官军攻克金陵诗以志快

宋代 安道

蛮触纷纭一炬枯,欣传露布达京都。不因尘海欃枪患,肯发天威霹雳诛。

十二年华稽国法,九重筹算盼民苏。连营匝合皆精旅,名将风流本宿儒。

立帜先登城属汉,挥戈直入地平吴。狼奔豕突氛终扫,鼠尾牛头谶已符。

探本穷源恢大业,酬功覃赏壮皇图。摇墀忭舞龙颜近,凤诏遥颁圣泽敷。

群公高宴诗

宋代 安道

中郎敷奏罢,司隶坐朝归。开筵引贵客,馔玉对春晖。

尘起金吾骑,香逐令君衣。绿酒犀为椀,鸣琴宝作徽。

寸阴良可惜,千金本易挥。

赠陈克甫诗

宋代 安道

夜过浮丘月满山,一尊相对坐漫漫。门临大海风涛壮,家有小天星斗寒。

寄和常理斋四弟二十一首 其五 闻署篆遂宁

宋代 安道

待徵黄相晋城间,膏雨倏移到石山。回首棠开花作县,行将油卜凤巢关。

鸣琴韵雅应重理,问俗诗新未可删。万里故人时拭目,德声定载雁鱼还。

朝阳穿破衲

宋代 安道

横片竖片胡乱搭,长针短针信意联。
但见日头东畔出,不知尘世是何年。

冬夜怀归

宋代 安道

寒风飒飒夜苍苍,腊月江城卧雪霜。
腊为食鱼常作客,偶因闻雁又沾裳。
青山梦里行难到,白发愁中镊更长。
不见北堂萱草色,忧心那得暂相忘。

上册宝十三首 册宝入门用《隆安》。

宋代 安道

威仪皇止,庶尹在庭。爰举徽章,遹观厥成。勒崇扬休,写之琼瑛。

迄于万祀,发闻惟馨。

题范宽临流独坐图

宋代 安道

茅堂结构背江干,日日爱看江上山。
箕踞盘陀吟未稳,不知身在画图间。

集句 其二十六

宋代 安道

道字娇讹苦未成,淡蛾羞敛不胜情。

有时歌罢下阶砌,闲把宫花独自行。

薅马

宋代 安道

尝见儿童喜相迓,抖擞繁缨骑竹马。今落田家薅具中,髣髴形模悬跨下。

头尾微昂如据鞍,腹胁中虚深仰瓦。乘来垄上敛褰裳,借竹于人宽两髁。

初无鞭辔手不施,只有丛草常满把。昔闻坡老歌秧田,以木为躯名我假。

虽云制度各殊工,不出同涂趋稼野。岂无燕市骐骥材,千里驱驰汗如泻。

亦有尚厩麒麟姿,路乘一鸣何似哑。争如寓器干同宫,刍秣不烦殃咎寡。

又如画幅出龙媒,过目徒教费模写。尤疑铁骑响风檐,聒耳胡为劳铸冶。

岂知创物利于民,独有老农真智者。朝骑暮去有常程,暑月奔忙非夏庌。

荼蓼朽止方告劳,杳不闻期驯里厦。回看所历稼如云,拟贺丰穰奏豳雅。

功成翻为一长嗟,控御由人多用舍。

谒金门(秋兴)

宋代 安道

秋淡淡。弥望暮天云黯。窗小新糊便老眼。不应疏酒盏。
菊净橙香霜晚。何处数声来雁。飞下湖边红蓼岸。有诗方许看。

渡江云 回雁峰

宋代 安道

翠螺江上影,悬崖古树,树树有西风。一行征雁字,带著秋阴,嘹唳度孤峰。

登高写望,踏残云支稳孤筇。空眼前、冷红飞舞,城郭晚烟中。

游踪,僧楼瀹茗,石磴题诗,便回头如梦。还寄问、天涯消息,水远山重。

思量又近黄花节,怅年年、孤负金钟。愁独立、催人几杵疏钟。

夏日潭柘寺

宋代 安道

微云缀冈岭,细路扬前旌。磴转松门开,渐觉沙旌平。

潭湮石甃露,柘古苔纹生。一径得疏豁,层轩面峥嵘。

爱此户外泉,俯视涓涓清。修篁挺苍翠,其下流交横。

斐然淇澳思,宛尔渭滨情。嶰谷有遗响,箫韶鸾凤声。

鹊桥仙 七夕词索和璞斋

宋代 安道

凉风瑟瑟,罗云冉冉,又是纤纤明月。漫将奇巧乞双星,怕弄巧、依然成拙。

无情河汉,有情乌鹊,万古千秋此夕。一年一度一相逢,总赢得、伤离惜别。

遗偈

宋代 安道

四大之身,水月空云。一轮湛湛,廓落乾坤。

六亲五法

宋代 安道

  以家为乡,乡不可为也;以乡为国,国不可为也;以国为天下,天下不可为也。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毋曰不同生,远者不听;毋曰不同乡,远者不行;毋曰不同国,远者不从。如地如天,何私何亲?如月如日,唯君之节!

  御民之辔,在上之所贵;道民之门,在上之所先;召民之路,在上之所好恶。故君求之,则臣得之;君嗜之,则臣食之;君好之,则臣服之;君恶之,则臣匿之。毋蔽汝恶,毋异汝度,贤者将不汝助。言室满室,言堂满堂,是谓圣王。城郭沟渠,不足以固守;兵甲强力,不足以应敌;博地多财,不足以有众。惟有道者,能备患於未形也,故祸不萌。

  天下不患无臣,患无君以使之;天下不患无财,患无人以分之。故知时者,可立以为长;无私者,可置以为政;审於时而察於用,而能备官者,可奉以为君也。缓者,後於事;吝於财者,失所亲;信小人者,失士。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