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林鸟 其一

林鸟 其一

明代 祝允明

无柰恩情密,临别自依依。思君如林鸟,同宿不同飞。

诗人祝允明的古诗

重过元抑

明代 祝允明

再谒还图笑口开,客襟长恋校书台。每从王郑求新义,试把琼玫共品裁。

直恐星辰惊太史,岂容江海阻雄才。悠悠尘迹期君定,泽国秋高更拟来。

送洽住天王寺李弟请赠

明代 祝允明

权姿妙腊气翩翩,应世机翩自颖然。修习久栖三宝地,主维新属四王天。

高台旷苑宜舒啸,蒲座香床好息禅。我为青莲李居士,挥毫题得壁头篇。

述行言情诗 其十五

明代 祝允明

人生有穷惨,大化当极否。偪蹙适三月,凶割降重累。

钜痛深故创,沈冤等堕海。人生覆无天,云胡不遄死。

题何大参菊花图卷子

明代 祝允明

花有仙灵笔有神,化权终不在阳春。化般秋色成千品,前度桃花却后尘。

谁信珠玑颜色好,独怜霜雪性情亲。菊诗万首从君选,未必微篇愧古人。

秋晚由震泽松陵入嘉禾道中作 其一

明代 祝允明

晚发西南郭,秋深雨气偏。人家低似岸,湖水大于天。

日崦长如阁,风樯不用牵。辞燕还入越,才费半流年。

广州戏题

明代 祝允明

生世投閒四十年,瘴江班顶试鸣弦。今朝也是为官日,白日青天闭户眠。

山窗昼睡

明代 祝允明

身在云房梦亦闲,松头鹤影枕屏间。
一声隔谷鸣华雉,信手推窗满眼山。

次韵郭令虎丘千顷云夜坐 其二

明代 祝允明

登山向落晖,曙色又熹微。不到上方寂,安知尘境低。

池星辉国剑,松露晕朝衣。民事忧方切,陶公莫谓非。

梦故知

明代 祝允明

气涵珍玉语良金,不论穷通话尽心。枕上一时南北海,半窗梅影月阴阴。

次韵表弟蒋煜及门生翁敏见赠喜予归田之作四首 其四

明代 祝允明

高眠不怕唤当关,一月华胥游未还。意在可兼无可处,身居材与不材间。

琼敷玉藻六七子,金雀雅头十二鬟。愧有金陵无李白,栖霞即是虎丘山。

白莲寺

明代 祝允明

台殿切层霄,丹霞远建标。名传白莲妙,年纪赤乌遥。

迤逦城连郭,回环水贯桥。重来拟分榻,尘虑未全消。

黄金篇

明代 祝允明

灵质自化育,英姿藉炉锤。虹光衡煜煜,晨曦纵焞焞。

紫霞煽虚燄,青渠晕幽蕤。在镕未云卜,跃冶讵其宜。

能函大钧体,伏型韫神奇。何当错宝铦,戮妖血荒陲。

鸿秘已出柙,勋用吾未知。痎市碎砧斧,交易方纷披。

赠鲍元卿

明代 祝允明

人间有几鲍参军,已见遗文又见君。材器共为时世重,声华相及古今闻。

身随李贺新囊锦,箧贮羊欣旧练裙。一日京华尘土尽,十年深恨久离群。

八咏 其五 禅林

明代 祝允明

泥洹金为地,祗园宝作坊。莲猊两足宝,天龙亿万王。

灯存千岁燄,垆腾百种香。精舍坐苾刍,屈曲蜂联房。

又如拘陀叶,处处荫青凉。暂栖蕴已空,弘慈不可量。

哭子畏 其二

明代 祝允明

万妄安能灭一真,六如今日已无身。周山既不容神凤,鲁野何须哭死麟。

颜氏道存非谓夭,子云玄在岂称贫。高才剩买红尘妒,身后犹闻乐祸人。

北郊访友

明代 祝允明

风物幽妍上郭宽,访朋因得一回看。家家黄土墙三尺,处处清渠竹数竿。

欲雨欲晴云半密,如秋如夏汗微乾。苦吟应得山人句,却笑笼头少鹖冠。

皓月

明代 祝允明

玉田金界夜如年,大地人间事几千。
万籁萧萧微不辨,露繁霜重月盈天。

和王太学见赠 其四

明代 祝允明

三载相看有别离,春鸿秋燕不同时。我寻松菊去方急,君会风云行莫迟。

一曲

明代 祝允明

一曲娇歌酒一觞,难醒难醉又难忘。
争知一别还非易,满地月明归路长。

唐寅画山水歌

明代 祝允明

杜陵一疋好东绢,韦郎上植松两干。唐寅今如曹不兴,有客乞染淞江绫。

前山如笑后如怒,疏林如风密如雾。黯黯浑疑隔千里,蜿蜿忽辨缘溪路。

黑云冱苍梧,丹霞标赤城。壮哉画工力,九州通尺屏。

两厓远立觢两角,一道空江浸寥廓。吴绫本自淞水剪,谁把淄渑辨清浊。

茅斋傍江绝低小,羡尔高居长自好。今年吴地几鱼鳖,看画转觉心热恼。

黄金壶中一斗汁,我欲濡毫映手湿。莫教童子误攐翻,忽使痴龙携雨出。

祝允明

祝允明

  祝允明(1460—1527)字希哲,号枝山,因右手有六指,自号“枝指生”,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汉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家学渊源,能诗文,工书法,特别是其狂草颇受世人赞誉,流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祝枝山所书写的“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都是传世墨迹的精品。并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齐名,明历称其为“吴中四才子”之一。由于与唐寅遭际与共,情性相投,民间流传着两人的种种趣事。 ► 458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