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祝允明
赠朱孝廉性甫
宝应衡君公式授宰番禺在都诸君为燕台春饯之什君至粤出示允明倩为 ...
皇都日日敞离筵,夫子分符岭海天。见面谩询为县谱,观诗遥想过溪贤。
陀楼桂雾迷蛮堞,宓室秋涛杂雅弦。我愿君王明万里,岂宜重咏北山篇。
舟中忆续
功名尔已誇雏凤,情爱吾犹愧老牛。怅望燕山云海隔,晓风吹梦过沧洲。
赠锲生殷邦宁
沔阳夫子有佳孙,四载花斋侍艺文。合江亭下别我去,望眼悠悠逐暮云。
次韵得之看梅
江梅不畏寒,时至开如霰。瑰姿静在野,卧病不得见。
国士抱奇宝,端居察时变。杖策出城市,蒿莱满荒甸。
遐寻得幽赏,独对姑射面。化泰草木蕃,时闭贤不见。
无禾比两岁,□□将九县。分圭善会计,弃士如土贱。
俗儒诵腐简,乡子乐耽燕。熹歌唐虞授,复誉汤武战。
子有经世怀,待贾不自献。神威盛龙熊,奇秘卷帐钤。
时节会应求,风虎期非晏。巍然奋载绩,志沛声亦建。
述行言情诗 其十六
六极兼弱贫,百罹萃凶孤。素薄综物怀,坐为鄙人图。
仓箱既凉匮,米盐务锱铢。自持椅桐姿,埋沈向泥涂。
赠张守之工部
世交先进两先生,白首今成老弟兄。知我得师终不改,如君直道岂难行。
路无荆棘安能塞,川汰泥沙只自清。皓月清风居不隔,酒杯茶碗共馀情。
京馆闻莺
未足句 其二
忧国天高惟有梦,思家怀近不能归。
孟玉涧画瓜
溧阳夜燕来仲虚,示我玉涧画瓜图。嫣绵生意好手笔,灯前摸索聊为娱。
尔日南至气转纾,我心之喜君知无。黄台离离几抱蔓,野田倘有青门夫。
焉知大瓞方包杞,含章陨天天下理。天地相逢与子起,品物咸章自此始。
招凤辞送弹琴杨三游金陵
玄桐挂朱丝,碧轸黄金徽,独抱登高台。坐石上,时一挥,清商不如清角悲。
凤来归,凤来归,高台红日丽秋晖。秋晖欲落兮,凤来不来。
代东园梅见嘲
祝家园里一株梅,旧是三郎手自栽。今岁寒花开欲尽,三郎何处不归来。
子昂小景 其四
晴阳破岚暝,水色当春和。如何异人境,而有樵者歌。
俞汉远云山图
洞庭之南潇湘西,湿云从龙凝不飞。湿疑纵横不可辨,二女望断重华归。
山河茫茫都一暝,仙宫隐入层霄迥。水浒浑迷行路踪,云端忽露青枫顶。
披图亦觉乱心曲,嗟尔良工意何局。人间晴雨相倚伏,秪在君手一翻覆。
答钱二
病喉少日兼辞酒,养性经年不看花。君问情怀看此纸,新诗字字学唐家。
吴文定公挽歌词 其一
鼎轴参黄阁,阶符坼紫垣。位迁如始筮,人慕过生存。
一德天犹格,三朝国共尊。君臣两无负,元烈荷厖恩。
边文进翎毛二首 其二 樱桃白头翁
的历丹饴妃女唇,含来名重不胜春。柏梁台上刘郎老,断送因他郭舍人。
循州春雨
送方行人
彤门九重远万里,四海平康此中起。六月七月杂暑雨,街泥才乾行沮洳。
送君都门东,堂堂仪貌清且雄。手持绣斧骑花骢,丈夫意气凌紫虹。
飞帆南指青冥度,石城微茫绕烟雾。明月娟娟淮水楼,晴霞苒苒钟山树。
玄武湖边揽苍翠,北睇皇居想安寐。何以献之缄皂囊,一日三发迅鸟翔。
君能言,君理尽。君言安得皆流行,一日三发翔鸟迅。
酌君玉壶之美酒,赠以锦橐之琼琴。清尘弱水自此隔,天涯日望瑶华音。
寄吉安太守徐士元同年
梅关归路拜车尘,阁皂书来语意勤。始信凌云江海客,能怀闭户薜萝人。
酬知但有篇章旧,名世争看事业新。玉版金枨无用递,涧藤崖刻不妨频。
祝允明
祝允明(1460—1527)字希哲,号枝山,因右手有六指,自号“枝指生”,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汉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家学渊源,能诗文,工书法,特别是其狂草颇受世人赞誉,流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祝枝山所书写的“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都是传世墨迹的精品。并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齐名,明历称其为“吴中四才子”之一。由于与唐寅遭际与共,情性相投,民间流传着两人的种种趣事。 ► 458篇诗文
和吴文定诸公听琴联句
一曲
泪 其一
戏作纪梦
卧病怀勉之二首 其一
海槎
哭表弟蒋焘
梦啖菜甚美
述行言情诗 其六
一把
赠江阴方达之
怀知诗 其十八 朱孝廉
宿摄山栖霞寺三首 其二
和王太学见赠 其三
寿陈叟
偶述情事
松寿 其一
咏床头剑
述行言情诗 其二十六
唐寅画山水歌
题广州客邸壁间
杂题画景三十一首 其十七
述行言情诗 其二十九
述行言情诗 其三十二
与句曲李令徐博士等夜饮
舟行汶上薄暮看月作
遥看隔水倚窗钓鱼
寄谢雍
赠罗抱拙
归与
述行言情诗 其十九
北郊访友
短长行
番禺留别衡明府公式
儿子召试馆职
述行言情诗 其九
述行言情诗 其四十八
家藏李兴宗毛女
金兰操二首 其一
戴文进松崖
述行言情诗 其四十三
西台伊公枉和赠篇至于再三重次呈答
述行言情诗 其十五
家藏刘松年小方
太傅王公款月台
金山图
天马来
钱园桃花源
八咏 其六 宫观
林鸟 其一
题衲子诗稿
怀知诗 其十七 陆冢宰
题黄山人诗卷
故相延陵文定公孙仁冠弁窃喜为诗亦以遗之
答孙山人
怀知诗 其六 汤徵君文守
寓黄轻车宅雨夜禁直归因戏赠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