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刘西台

刘西台

明代 祝允明

何年楮先生,结此太古骨。飞龙蜕胾肉,馀甲裹枸橛。

神根发生理,元气日勃勃。彭城已廿载,此骨长不没。

诗人祝允明的古诗

夙驾迈皇邑 其一

明代 祝允明

夙驾迈皇邑,奏计天子闱。命臣宰吴民,民淳幸成治。

君子闲礼教,细人勤耘耔。潢池徒涉境,亦幸免颠隮。

岁月可少假,当转瘠为肥。臣政报不欺,大君企鉴裁。

怀知诗 其十八 朱孝廉

明代 祝允明

秀矣孝廉,名驹在谷。白玉清冰,碧梧翠竹。少游诸老,孤莺乔木。

予家日见,匪暝维夙。黄庭晋度,朱弦汉曲。群公星落,长庚尔独。

后生更仰,鸡群昂鹄。颓然顺化,行阅沧陆。修年默逝,亦可世哭。

雅绪君断,更莫彼续。来英日富,风流绝目。前修履践,流膏碎馥。

嗟子勤哉,堆箱叠腹。繄我与君,髧皓相逐。今我视众,如君我瞩。

馀霜犹几,三叹不足。

杂题画景三十一首 其十三

明代 祝允明

玄文草罢坐川湄,川与心同清静时。此地可忘新汉事,莫将轻易与人知。

谢吕禹平惠玉鞭粉团花

明代 祝允明

花开根至梢,素朵附香条。流苏叠脂粉,眉钿簇琼瑶。

不逐紫骝马,空依翠鬓翘。予方理花事,先聘汝无骄。

金陵眺古

明代 祝允明

绿谢平芜野烧乾,西风吹雨打长干。盘龙去后金钗饷,擒虎来时玉树残。

结绮阁中香灺歇,景阳楼下水花寒。秦人岂识千年后,终古神州奠石磐。

皓月

明代 祝允明

玉田金界夜如年,大地人间事几千。
万籁萧萧微不辨,露繁霜重月盈天。

与吴大

明代 祝允明

世事浮云几变更,邻居长听鸟嘤嘤。缃编俯仰閒今古,青眼摩挲老弟兄。

树下送阄高啸饮,水边联袂细吟行。胸中三十年来气,终不销沉负友生。

诗 其四

明代 祝允明

物生天地中,万形同一钧。小大各自齐,聚散常相因。

高岸忽为谷,沧海亦飞尘。弱质非金石,谁能独久存。

生世六七十,永者仅百年。相去几何许,等死焉足论。

仙人庄子休,为君颇开陈。

广州戏题

明代 祝允明

生世投閒四十年,瘴江班顶试鸣弦。今朝也是为官日,白日青天闭户眠。

丙子重九戏题

明代 祝允明

行年五十壮游肠,几把他乡作故乡。
万里一身南海畔,客窗独看雨重阳。

闺怀

明代 祝允明

静婉那成宠,娇娆枉自羞。秦娥箫已冷,湘女瑟空留。

噩梦疑云雨,灵期忌女牛。未禁风绰袂,无奈月当楼。

蔽膝强含意,琵琶不识愁。知谁同薄命,心欲为通谋。

拟伤乱

明代 祝允明

楚氛望方恶,鲁战谟未谐。晋籴每多闭,秦饥良可哀。

三精塞祲雾,旸雨更为灾。巴蜀风尘暝,关河士马来。

洪流灭阡陌,沟市盈饥骸。岂无眠戈誓,慷慨击楫才。

夏屋既漂摇,郊垒多崩隤。桢干可相寻,松柏亦已摧。

天王下制诏,仁声九域开。庶几赳赳客,犹上黄金台。

病閒

明代 祝允明

病閒身懒趣偏长,书策纵横掷满床。医业探寻胜士业,闺房清寂似禅房。

青春总误今何及,白昼长閒梦始忙。此境可留终岁月,岂须重觅引年方。

次韵奉和方伯汤公回銮志喜之什

明代 祝允明

五云遥捧翠华归,北极芒寒万象依。关塞岩岩分地险,金汤面面自天围。

圣图六马知能驭,永命三灵未待祈。岭海小臣从国老,中宵魏阙梦魂飞。

卞将军庙

明代 祝允明

瘦马城西步夕曛,祠堂翼翼护英氛。下马入门忙拜礼,行人说是卞将军。

和陶渊明饮酒二十首 其九

明代 祝允明

世事不可极,遇酒意自开。宽然处百年,亦有几好怀。

吾驾无回辕,何适亦何乖。夫子惟天行,微生病栖栖。

孺子濯以清,屈公淈其泥。幸此杯中物,与我多合谐。

醉中态多乱,真抱自不迷。皇唐事悠然,古意暂可回。

春夜怀郑河源

明代 祝允明

传里诗筒两度过,河源君子近如何。甘棠昼永迷青野,芳杜春深覆绿波。

两地颇同多枳棘,九州何处奏弦歌。唯应知己情难舍,早晚疏踪入薜萝。

和王太学见赠 其三

明代 祝允明

草庐藏得卧龙才,许我英雄亦异哉。刚道同心金可断,江南便是海南垓。

次韵表弟蒋煜及门生翁敏见赠喜予归田之作四首 其二

明代 祝允明

荷锄欣种渊明田,坦腹还如懒孝先。登山自蜡平生屐,载酒时过远近船。

焉知鱼鸟升沉性,齐得椿菌小大年。却笑人间心尚在,欲将青史订愚贤。

怀知诗 其六 汤徵君文守

明代 祝允明

舞勺歌诗把袂俦,白头俱换旧乌头。深怜武库空怀宝,却羡名宗独缀旒。

击壤舍君谁作伴,看山无我不成游。酣歌李白襄阳曲,掌上隋珠国已收。

祝允明

祝允明

  祝允明(1460—1527)字希哲,号枝山,因右手有六指,自号“枝指生”,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汉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家学渊源,能诗文,工书法,特别是其狂草颇受世人赞誉,流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祝枝山所书写的“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都是传世墨迹的精品。并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齐名,明历称其为“吴中四才子”之一。由于与唐寅遭际与共,情性相投,民间流传着两人的种种趣事。 ► 458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