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祝允明
故国间居四十年,疏慵虽乐怕违天。天应尚念疏慵态,又使閒居瘴海边。
梦游 其二
予行物已隔,极境愈欲至。独有仙巢子,被发跪云内。
栖岩玩颓阳,流谷响清喟。须臾始云觏,伺我九千岁。
海中多真人,徒美遐不值。琅霄有飙轮,中夜以为会。
赠张卿
诸侯严敌忾,天子极酬功。进秩三阶重,提兵九郡雄。
简飞霜气白,剑绣血膏红。还应一匡策,缄在皂囊中。
与胡二游海珠
人誇本奇境,我恨近城闉。四面尽江海,一拳藏宝珍。
鱼龙游槛砌,舟楫换比邻。野马不能到,却多车盖尘。
述行言情诗 其四十三
璇穹积重霄,回运迅不停。曜灵烁神烛,望舒循九行。
三垣列君臣,万纬流物形。河汉夜半转,四时各财成。
灵宪炳乾文,至精存吾徵。
秋宵不能寐
次韵奉和方伯汤公回銮志喜之什
五云遥捧翠华归,北极芒寒万象依。关塞岩岩分地险,金汤面面自天围。
圣图六马知能驭,永命三灵未待祈。岭海小臣从国老,中宵魏阙梦魂飞。
题杭州蒋自容江湖游卷 其三
两人携手五羊城,浙水东西是弟兄。但使有诗仍有酒,不妨长听鹧鸪声。
玉泉咏
滴滴沥沥瑶佩鸣,缥缥缈缈银河清。权公妙句我斟酌,醍醐稍重琉璃轻。
八功德水发源处,分来南部深公许。六指道人隔墙住,床头共听无舌语。
丙子重九戏题
重过元抑
再谒还图笑口开,客襟长恋校书台。每从王郑求新义,试把琼玫共品裁。
直恐星辰惊太史,岂容江海阻雄才。悠悠尘迹期君定,泽国秋高更拟来。
卧病怀勉之二首 其二
东园梅花白雪深,大堤杨柳渐垂金。欲往攀之烟雾阴,美人观道坐空林。
洪厓举觞江妃斟,素女鼓瑟容成吟。我独栖迟卧萝屋,咏君宝篇千万足。
述行言情诗 其九
七世美仁里,八叶通德门。五教植本始,百行郁华文。
仁义日可见,金玉作庸言。鸡鸣绳准出,举足宫徵存。
厚趾靡颠丘,长津从冽原。何为末受者,卑垢辱华先。
次韵得之看梅
江梅不畏寒,时至开如霰。瑰姿静在野,卧病不得见。
国士抱奇宝,端居察时变。杖策出城市,蒿莱满荒甸。
遐寻得幽赏,独对姑射面。化泰草木蕃,时闭贤不见。
无禾比两岁,□□将九县。分圭善会计,弃士如土贱。
俗儒诵腐简,乡子乐耽燕。熹歌唐虞授,复誉汤武战。
子有经世怀,待贾不自献。神威盛龙熊,奇秘卷帐钤。
时节会应求,风虎期非晏。巍然奋载绩,志沛声亦建。
怀知诗 其十一 张秀才天赋
文征屡北道空南,云锦才空织女惭。宗庙岂能瑚琏舍,蛟龙未许土泥弇。
襟期天合胶投漆,光彩神惊玉在函。不见书来诵书序,相望浑欲泪毵毵。
吴文定公挽歌词 其三
吾祖悬车日,知公释褐初。遂深鱼水分,亦有兔萝图。
笑语儿童际,衣冠梦寐馀。凄凉天下德,忍谓及门徒。
柳枝 其三
树犹如此我何堪,长笑殷郎气不男。若见女儿腰十五,一生踪迹只江潭。
杂题画景三十一首 其十三
玄文草罢坐川湄,川与心同清静时。此地可忘新汉事,莫将轻易与人知。
述行言情诗 其一
昔受皇灵命,结此轩奇姿。一从辞铏璞,雅负遂参差。
英光没腾越,皓素变为缁。兹辰起遥想,椎凿倘还施。
但恐时日促,璋琥竟无期。乃知万物贵,治琢当及时。
述行言情诗 其十四
执业禀公训,士节谨干禄。力修贵潜蕴,进达戒征逐。
踰冠闻有司,察业就甄录。校考既充赋,胶序且饩育。
为黄应龙姬人史凤翔题扇上景
祝允明
祝允明(1460—1527)字希哲,号枝山,因右手有六指,自号“枝指生”,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汉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家学渊源,能诗文,工书法,特别是其狂草颇受世人赞誉,流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祝枝山所书写的“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都是传世墨迹的精品。并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齐名,明历称其为“吴中四才子”之一。由于与唐寅遭际与共,情性相投,民间流传着两人的种种趣事。 ► 458篇诗文
又次登台望虎丘诸山
送洽住天王寺李弟请赠
失白鹇
忆神妃
水诗
九悯九首 其六
北郊访友
怀知诗 其十四 韩尚书贯道
和陶渊明饮酒二十首 其二
短长行
松寿 其一
赠邓驾部
述行言情诗 其三十一
怀知诗 其八 表弟蒋烨允晖
杂题画景三十一首 其十四
金陵眺古
遥看隔水倚窗钓鱼
戏题子畏墨竹
俞汉远云山图
九悯九首 其九
次韵郡守胡公太湖二首 其二
八咏 其七 侠少
寄吉安太守徐士元同年
八咏 其五 禅林
八咏 其六 宫观
苦忆
述行言情诗 其七
怀知诗 其十九 朱文学尧民
寿陈叟
读河源郑明府公牒有感
太傅王公款月台
梦故知
怀知诗 其十八 朱孝廉
首夏山中行吟
戏题秉叔燕月之什(二首)
晚上吴山风雨骤至
唐人写蕃马图
杂题画景三十一首 其十九
壬申闰五廿六晓纪怀
金华见山亭
和陶渊明老酒二十首 其十四
挽歌诗
寿王贞斋七十
题衲子诗稿
哭子畏 其二
济阳登太白酒楼却寄施湖州
杂题画景(四首)
和孙二
长安秋
秋晚由震泽松陵入嘉禾道中作 其一
柳枝 其六
送谢幼和分教兴化
春夜怀郑河源
荅郑河源见赠
幽州岁残
赠邢奎
宿摄山栖霞寺三首 其三
沈徵君遇小景 其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