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柳枝 其六

柳枝 其六

明代 祝允明

营门只阻羽葆幢,争似连云荫漕艭。护国清风四十里,百年人说老平江。

诗人祝允明的古诗

简杨三

明代 祝允明

不将黄土点心胸,六十年来气似龙。竹坞霜寒青凤峙,芝田春暖白云封。

各看明月同千里,共对梅花又一冬。吴水吴山休负约,酒壶诗卷日相从。

未足句 其一

明代 祝允明

却恨风光同万里,眼看百里不能归。

赠锲生殷邦宁

明代 祝允明

沔阳夫子有佳孙,四载花斋侍艺文。合江亭下别我去,望眼悠悠逐暮云。

闺怀

明代 祝允明

静婉那成宠,娇娆枉自羞。秦娥箫已冷,湘女瑟空留。

噩梦疑云雨,灵期忌女牛。未禁风绰袂,无奈月当楼。

蔽膝强含意,琵琶不识愁。知谁同薄命,心欲为通谋。

述行言情诗 其十四

明代 祝允明

执业禀公训,士节谨干禄。力修贵潜蕴,进达戒征逐。

踰冠闻有司,察业就甄录。校考既充赋,胶序且饩育。

和陶渊明饮酒二十首 其十二

明代 祝允明

吾足如转莲,遇风无停时。遇候迭代序,常与家室辞。

三岁凡五出,别离复在兹。行止岂有津,谁为我稽疑。

不若巢中禽,乃免霜霰欺。天运实为尔,通塞任所之。

柬松江马别驾

明代 祝允明

螭端风采久堂堂,汉室忧民牧守良。淮甸已知烦汲黯,云间今喜得王祥。

霜寒碧落横雕鹗,日丽丹崖舞凤凰。犹记观梅向东阁,缊袍长带岁寒香。

次韵奉和左辖方公紫薇东阁之咏

明代 祝允明

仙楼十二大瀛东,何日移来此地雄。分省势依纶阁重,栽花种与禁闱同。

文书静向高明处,星宿芒寒把握中。知是望京丹悃切,凌烟早晚圣恩浓。

宝应衡君公式授宰番禺在都诸君为燕台春饯之什君至粤出示允明倩为 ...

明代 祝允明

皇都日日敞离筵,夫子分符岭海天。见面谩询为县谱,观诗遥想过溪贤。

陀楼桂雾迷蛮堞,宓室秋涛杂雅弦。我愿君王明万里,岂宜重咏北山篇。

述行言情诗 其十三

明代 祝允明

人理有太合,太合及兹辰。束楚当星户,虹梁就鸟津。

彼其行结悦,予亦御周轮。从云来粲者,卺醴合良人。

永始承遥绪,昌图启后珍。

赠楞伽院老僧

明代 祝允明

庭前柏树手摩挲,世寿宁如僧腊多。
何物与师相伴住,楞伽山色石湖波。

述行言情诗 其十六

明代 祝允明

六极兼弱贫,百罹萃凶孤。素薄综物怀,坐为鄙人图。

仓箱既凉匮,米盐务锱铢。自持椅桐姿,埋沈向泥涂。

赠俞隐居

明代 祝允明

水南雉市万尘趋,水北还容陋巷居。三尺素桐陶靖节,百篇华赋马相如。

心抛世俗争为事,手录时贤未见书。欲继姓名高士传,怕君嫌我近睢盱。

未足句 其二

明代 祝允明

忧国天高惟有梦,思家怀近不能归。

春游虎丘杂题(一首)

明代 祝允明

春光满郊野,吾独爱西丘。
吾水一池定,白云千顷流。
散人歌小海,幼伎拨箜篌。
远著谢公屐,高登王粲楼。
人生一杯酒,又是一年游。
醉扶红袖上飞楼,又是新年第一游。
欲拨诗肠重进酒,误将纤笋触箜篌。

咏新安许氏石潭

明代 祝允明

沈沈山下潭,粲粲潭中石。结宇子亦贤,喜作石潭客。

将同丘生栖,可有奇章癖。兹标本余契,遐咏亦驰适。

广州旅舍有怀提举醝司王廷辅

明代 祝允明

阳羡山中王右军,祓除尘土拥清芬。高情官下澹如水,令气座中和若云。

前辈风流今渐少,平生襟度许平分。一回聚首一欢乐,不向天涯叹离群。

怀施侍御儒遂赠 其一

明代 祝允明

崇堞倚紫冥,丹谯摩空青,城中树稀无鸟声。昨日闻公入朝列,相思一夜肠欲绝。

古人不可见,今人交多面。古人千载只可慕,今人可慕难可遇。

君离越王台,吴王台下来。执手一徘徊,销尽万古胸中埃。

与君交一日,一日一日益。交君未渠央,我长不可极。

番禺留别衡明府公式

明代 祝允明

风尘薄宦来南海,书计衰南走北畿。霄汉自怜知己少,天涯犹觉故人稀。

芳菲桃李祥鸾集,重叠江山旅雁飞。为问微官是何物,相依无久又相违。

娄江舟中述梦续事状

明代 祝允明

相慰华堂下,重逢草野中。涂鸦犹习幼,策马拯涂穷。

恩爱千年定,精诚一刻通。直能呼共老,天壤有移鸿。

祝允明

祝允明

  祝允明(1460—1527)字希哲,号枝山,因右手有六指,自号“枝指生”,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汉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家学渊源,能诗文,工书法,特别是其狂草颇受世人赞誉,流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祝枝山所书写的“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都是传世墨迹的精品。并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齐名,明历称其为“吴中四才子”之一。由于与唐寅遭际与共,情性相投,民间流传着两人的种种趣事。 ► 458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