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次韵奉和方伯汤公回銮志喜之什

次韵奉和方伯汤公回銮志喜之什

明代 祝允明

五云遥捧翠华归,北极芒寒万象依。关塞岩岩分地险,金汤面面自天围。

圣图六马知能驭,永命三灵未待祈。岭海小臣从国老,中宵魏阙梦魂飞。

诗人祝允明的古诗

九悯九首 其八

明代 祝允明

旧田不粒犹征逋。新田为渊租未除。农来为兵强执殳。

强执殳,绝钱镈。国无农,其何国。

故相延陵文定公孙仁冠弁窃喜为诗亦以遗之

明代 祝允明

四海吴夫子,成人见冢孙。礼应先雀弁,欢满及龙门。

紫鷟非家瑞,芳兰是国根。便看瑚琏就,触目有师存。

儿子续入对大廷感激因赋

明代 祝允明

先公磊落传胪处,老父迂迟失马中。未必远寻鼌董策,青箱犹可献重瞳。

送洽住天王寺李弟请赠

明代 祝允明

权姿妙腊气翩翩,应世机翩自颖然。修习久栖三宝地,主维新属四王天。

高台旷苑宜舒啸,蒲座香床好息禅。我为青莲李居士,挥毫题得壁头篇。

题沈山人藏王舍人竹枝

明代 祝允明

舍人清真同右军,金銮退直谢鸡群。千金不肯卖一叶,今日凤毛留赠君。

述行言情诗 其十六

明代 祝允明

六极兼弱贫,百罹萃凶孤。素薄综物怀,坐为鄙人图。

仓箱既凉匮,米盐务锱铢。自持椅桐姿,埋沈向泥涂。

送谢幼和分教兴化

明代 祝允明

芹宫二十春,经术重同人。月旦先诸谢,风流向八闽。

草塘应入梦,荔子且尝新。最是襟怀古,诸生喜饮醇。

述行言情诗 其四十八

明代 祝允明

至道极心性,域外有真觉。旷生幸闻脩,瞽辩岂喧较。

万变终不缪,吾自了灭乐。

哭周院判

明代 祝允明

雅道凄凉后,何情当此悲。斯人不易产,中寿岂难期。

鵩兆将无验,鸡年竟莫支。心曾周晚末,目不瞑严慈。

地有颜渊代,天无伯道知。负公兹一饯,西望涕洟垂。

自京师南赴岭表仲冬在道中

明代 祝允明

秉策志渥丹,牵丝及班艾。牵宠北阙下,寄命南峤外。

霜履将蹈冰,虚舸循寒濑。越乡惭古节,垂堂慄先戒。

刘公存社稷,雅尚幸终会。一丘沈结膺,三历拟投带。

晚荫答苍灵,赤鉴慎无昩。

诗 其三

明代 祝允明

中谷有道士,颜色常鲜好。被以松柏常,啖以灵药草。

守气存谷神,后天可难老。授我鸿素书,相期青云表。

众人不尽闻,安能不枯槁。神农遗世经,谷食烝民宝。

与胡二游海珠

明代 祝允明

人誇本奇境,我恨近城闉。四面尽江海,一拳藏宝珍。

鱼龙游槛砌,舟楫换比邻。野马不能到,却多车盖尘。

海珠寺送黄提刑

明代 祝允明

风行五峤过三山,又得趋庭未是还。天下望公知已久,朝廷求治亦非艰。

波澄番舶鲸鲵静,笔倚骚坛草木闲。瞻恋清光惟此夕,月华休下海珠湾。

番禺留别衡明府公式

明代 祝允明

风尘薄宦来南海,书计衰南走北畿。霄汉自怜知己少,天涯犹觉故人稀。

芳菲桃李祥鸾集,重叠江山旅雁飞。为问微官是何物,相依无久又相违。

未足句 其一

明代 祝允明

却恨风光同万里,眼看百里不能归。

读河源郑明府公牒有感

明代 祝允明

读罢昌言耳目明,头风虽愈沸归情。海南潦倒江南客,强饭看君作太平。

述行言情诗 其十四

明代 祝允明

执业禀公训,士节谨干禄。力修贵潜蕴,进达戒征逐。

踰冠闻有司,察业就甄录。校考既充赋,胶序且饩育。

短长行

明代 祝允明

昨日之日短,今日之日长。昨日虽短霁而暄,今日虽永阴复凉。

胡不雨雪为岁祥,胡不稍暖开初阳。徒为蔽天氛曀日,黭黮人物惨懔无精光。

物情望有常,造化诚叵量。气候淑美少,君子道难昌。

阴晴长短不可问,古来万事都茫茫。独怜穷海客卧者,魂绕江南烟水航。

八咏 其二 军戎

明代 祝允明

西北羽书急,半夜渡湟水。上将受钺出,壮士把弓起。

天王跪推毂,四海尽雪耻。杀气入匈奴,万里地色紫。

雕戈插犀甲,铁勒封马齿。平生百战身,常拟一日死。

述行言情诗 其十二

明代 祝允明

大忧缠弱衷,意气尽荒漠。向未遨长衢,中路履綦错。

零霰杀翘荣,朱光就凄薄。辰遘萃华滋,运消易零落。

祝允明

祝允明

  祝允明(1460—1527)字希哲,号枝山,因右手有六指,自号“枝指生”,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汉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家学渊源,能诗文,工书法,特别是其狂草颇受世人赞誉,流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祝枝山所书写的“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都是传世墨迹的精品。并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齐名,明历称其为“吴中四才子”之一。由于与唐寅遭际与共,情性相投,民间流传着两人的种种趣事。 ► 458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