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莫止
纷纷世上筝琶耳,古乐亡来孰经理。囊中幸有孤桐枝,絙以朱丝差可喜。
猗兰自足继南薰,何用广陵传法指。有弦吾学陶公无,有心不与钟期死。
小斋柏子时一焚,便若置我山谷里。悠然直作羲皇人,月到窗前一泓水。
寄朱山人
几欲候公湖水濆,不堪弥月黯春云。不头曲米计已漉,篱脚杞丛行可分。
精力底须青竹杖,雅怀多在白鸥群。蒲轮到日从容谢,自有儿郎能致君。
次韵杨长史崇周閒居
庭草青青生暖烟,壁间琴久欠徽弦。笺天旧草三千疏,漫兴新题一百篇。
林鸟巢多知地稳,水花开晚为谁妍。到门溪涨喧渔子,涸鲋胶舟忆去年。
曰驯弟鹡鸰扇头
幽禽相逐上枯荷,原上秋光太半过。对画定因难弃此,白头兄弟巳无多。
北山秋思二首 其二
三日雨不绝,山中天所留。泉声琴筑和,树色碧苍稠。
言话须谁共,简编良我俦。澄然神观寂,无处起穷愁。
晚冬杂兴
老年犹自爱观书,晤语无俦意有馀。鸟雀近人庭日暖,起扶筇竹步徐徐。
宗镐过予因留待雨用韵
竹里清风忽报君,雨将来处共看云。吾亭且为须臾坐,案有坡公志喜文。
和邵宝游竹山诗韵
地主重逢感旧游,廿年真负竹山秋。廿根老耐湖波激,天极东连海气浮。
形胜纵观经几士,帆樯交影落三州。登临却悟追随晚,愿乞奇书挂仗头。
观琼花集
无双亭下淮南浒,天上人间仅此花。九朵攒来呈玉质,两回开处占年华。
荣枯与世如相系,雷雨何时却再芽。一去永遗尘土累,瑶台空锁旧烟霞。
癸亥二月六日五湖舟中酒尽而风雨适至戏呈同行诸友
笑倚空樽谩咏诗,篷窗淅沥雨来时。昏昏暮色中桥畔,犹有青帘在短篱。
歙县许良佐西园其先有南园欧阳公王荆公尝为序记
略彴斜斜度小溪,路从南畔又回西。年时不种閒花草,世德常看旧品题。
葵茁露丛无践马,桑笼树色正鸣鸡。田庐近接浑成趣,一卷豳风一杖藜。
九月十三日水部叔邀观菊座上继崇周长史作用唐人韵
花前九月蜂蝶飞,小春渐近秋意微。金钱合尔篱下贵,白酒待我山中归。
宾当为主莫辞醉,月未到夕先迎晖。竹西崇冈更堪陟,不负两屐黏苔衣。
仲冬之月独行小圃视败菊本咸有生意仍得晚花一朵把玩久之
步屧篱根讶剩金,绝怜孤蹇不胜簪。贞心到死香犹在,细蘖回春意已深。
寥落园池花事毕,交加冰雪岁寒侵。欲餐未忍还惆怅,赖有江梅与嗣音。
无菊叹
去年旱剧今苦霖,佳菊槁烂俱莫禁。佳葹菉莽竞蕃殖,人力弗救天难谌。
维时九日潦未息,出门一望江湖白。悠悠千古徒有怀,坐对空樽日西夕。
追次王友石中舍竹茶炉韵
著眼山中茗具幽,自应题品属名流。身经宿火三千劫,骨透清风一段秋。
锥不入尖抟土密,鬼难施巧织筠稠。若穷衣钵传来处,直自销金象九州。
和邵宝《题泰伯新祠》
老梅村里是谁乡,祠屋新成感意长。宇宙几人能比德,衣冠清旦独焚香。
直将揖让追尧舜,不谓兴亡继夏商。万古宣尼旧题在,起瞻云汉丽天章。
次韵水部叔山居杂兴
纤尘不到室如禅,书卷琴张总旧缘。更有月瓢胜水递,小渠分入惠山泉。
暮春追忆泉翁二首 其二
不因春去懒登台,花外小车那复来。只有旧巢双燕子,尚依宾榻故旋回。
次韵立之宿华汝瞻胶山新墅
濠湖幽处水南涯,竹映藤披似浣花。竹主软炊菰米饭,山僧清供乳泉茶。
书毡意煖回春律,铜钵歌长及曙鸦。文会遥怜嗟未与,好风吾亦办轻槎。
次韵吴晋卿游金山
海门蹙处江涛重,金鳌浮出何穹窿。驾天长桥倩谁作,倒影先入楼船中。
天光上下夹明镜,漫托焦山作邻并。半空楼观起玲珑,达士胸襟俨相映。
碣石砥柱远莫参,气势横绝江之南。中泠况复彻肝肺,品味岂数南阳潭。
江风山月世鲜好,不是飞仙不能到。妙高台上一招手,挽却行云回鸟道。
两仪始判浊与清,留此突兀知何情。颓波一障亘万古,娲皇愚公休结盟。
谪仙少陵欠题句,却有坡翁能表著。明将濯足上蓬莱,不许龙宫吐烟雾。
幽居景物二首次西涯翁韵 其一 树色
连林映郭弄晴晖,误道浮岚认却非。误老物华诗点染,房山水墨画稀微。
静兼花影初摇砌,细杂苔痕欲上衣。独倚江南望江北,天空高鸟一时归。
莫止
莫止,字如山,号南沙,无锡人,秀才。有《石巢存稿》,《南沙集》。► 69篇诗文
昔人墓
次观梅韵
春阴即事次二泉韵
暮春追忆泉翁二首 其一
寄龚时亨
大山樵者歌赠固始李远
海天鸣鹤图为张真人作
整拭古琴
夜泊蠡溪口号呈光懋
训泉翁喜晴
鸭城怀古
次韵酬钱信之惠诗
次韵杨仪曹君谦题国贤将石亭
次泉翁二月廿五日听松庵韵
过禅悦庵
庭芜
月下观莲
次韵二泉午坐偶成
次韵蒲文玉代梅索句
次韵匏庵学士题复竹茶炉卷
次韵为钱子山悼亡
渠南一老亭次韵
八月十九日登雨花台
开园
送熊山人
北山秋思二首 其一
幽居景物二首次西涯翁韵 其二 鸟声
次青城翁见寄二首 其一
先庐
张仲正野仙歌用琴川钱工部韵
金山听潮轩次江阴徐若容韵
近午独行溪上
游华藏寺次水部家叔韵
成化乙未仲冬书事
舟中望云海亭时曙色未分且风利不得泊
次韵二泉坐月
送人游武当
次韵寄题俞司谏国昌待曙楼
仁和朱彦明母董氏旌节
王中舍孟端山水
次青城翁见寄二首 其二
海月图为邹永正赋
过渠南一老亭再用长史韵酬絅庵
次韵静观野兴
沈氏园赏菊次韵施克和呈在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