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倪元璐
唤起山阴道上云,清溪可濯拟呼群。临流自作三回想,未必清溪似使君。
寄商等轩冢宰
鲲海蜗庐总莫论,大都容得下琴樽。欲将吏部长名榜,比勘东林离垢园。
李下自无蹊径在,山公原有竹林存。幽居也不宜篱棘,多少禽鱼望引援。
忆母遂病三上疏求归不允却赋十诗 其六
去亦宁无补,未为脱雉樊。席前由再见,闾倚岂私言。
贾傅因之进,王孙所以骞。圣人非不省,只虑荡猕猿。
送陈章侯南还暨阳 其三
玉鞭在手眼迷离,是写芭蕉怪石时。供作丹徒书院谱,世间只有米颠知。
赠蔡江门司理
尽宇若毛鸷,长沙尤未宁。官兼佛救世,帝命尔司刑。
但把光明烛,悉焚罗织经。颖川真宰相,万目注璃瓶。
斥田治宅
娄园袁师德,郑壁鲁新菑。郭巷反颜子,薇山半伯夷。
襟全由肘让,肉尽恐疮疑。饥至方知误,误缘读泌诗。
忆母遂病三上疏求归不允却赋十诗 其二
母曰嗟予季,帝曰吁咈哉。不教歌大隧,惟恐薄兰台。
驹刍絷遐往,狸首射不来。鸣霆兴百蛰,何处着蛩衣。
凭吊
一队湖山十万师,将军无日不衔卮。论文也合孙吴法,讲武偏宜王谢姿。
儒雅味如扬子水,英雄泪尽岳侯祠。凭君欲吊周公瑾,白下丰标赤壁诗。
题画送魏廓园被谪南还
水有浮萍石有苴,风霜一夜剪扶疏。知消几两东山屐,莫便逢人说遂初。
卜居 其一
亦由贪道韵,求与寺钟邻。嗜酒酒泉郡,姓何何国人。
楚云小歇脚,舞取略旋身。幸有池兼竹,此其家不贫。
送文长洲相国放归 其二
帝能夜梦鬼朝歌,其奈公超作雾何。骨鲠鱼头称参政,眼光牛背耐修罗。
终南自放三彭走,京兆岂容五日多。归去支公亭上望,莫将霄鹤羡笼鹅。
题友人文稿
不能一日废操觚,穴口为关
体秋 其三
纷华日以远,战胜乃翻癯。教世以黄老,视春犹妇姑。
凋枯非杀气,陶炼各丹炉。不晓名场客,神形有此无。
题画石为罗萸江前辈
自由体正见嶙峋,端为滔滔现此身。珍重好加炉火炼,世间原有补天人。
题画赠王葱岳中丞 其一
山法雄深水意奇,秋林霜皎月明时。令公多是张防禦,每得江南草木知。
双节篇
鸾悲只不舞,鹣比两为奇。燕子最深阁,怀清相望碑。
孟陶贵毛里,婴杵仗须眉。何似双婺影,桑虫夜祝时。
寿闽泉郑封公
欲奏元灵曲一词,如君的的有仙姿。如逢若士邀为友,梦领沂公下作儿。
旧筑秀才堤被锦,新生书带草成芝。世人但识龙章贵,名在丹台那得知。
戊辰春 其六
自有荆轲客,舞阳非所期。惊人截豸角,难事谋狐皮。
东食岂西宿,伯埙谁仲篪。有怀既独往,将助亦胡为。
诸虫名呼被于人事因据为义者凡八物各赋一章 其三 驽
錣策不能劝,何况鞭影乎。由胸无道路,化世为崎岖。
江上汁诸葛,延英汗令狐。莫将万石粟,笑彼一囊刍。
读徐九一疏草 其一
贾谊承纷乱,韩歆坐不谦。汉如铁必奋,人匪金胡针。
伯玉妻闻赋,丰干僧发谵。自因真好色,移奖及无盐。
吴长组徵诗为杜毅斋开酒禁 其二
盘石山头止酒辞,经年不到杜康祠。于今更走东皋路,为有无功是导师。
倪元璐
倪元璐(1593—1644),字汝玉,一作玉汝,号鸿宝,浙江上虞(今绍兴市上虞区)人,明末官员、书法家。明天启二年(1622)进士,历官至户、礼两部尚书,书、画俱工。倪元璐书法灵秀神妙,行草尤极超逸,最得王右军、颜鲁公和苏东坡三人翰墨之助, 用笔锋棱四露中见苍浑,并时杂有渴笔与浓墨相映成趣,结字奇侧多变,书风奇伟,后人对他有“笔奇、字奇、格奇”之“三奇”,“势足、意足、韵足”之“三足”的称誉。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陷京师,元璐自缢殉节,卒年五十二。弘光时,追赠少保、吏部尚书,谥文正,清廷赐谥文贞。著有《倪文贞集》。► 167篇诗文
丙寅至日
题王觉斯石交图为郭天门吏部
小愈后吴澹人诸君移尊过斋作文字饮 其一
赠祝华封更号东岱 其三
体秋 其六
集吴符远颍山之规亭
题松石为年友留邺二仙 其二
冒雨行乐陵道入其城萧条非昔矣而闻中使者索邮骑大哗感赋
出春明作
送徐水部奉使荆关 其五
其二 其三
四十初度 其四
道经吴桥范质公吏部招饮澜园月上汎舟却赋 其二
奉赠李信卿太公
送文长洲相国放归 其一
戊辰春 其五
忆母遂病三上疏求归不允却赋十诗 其五
再至飞来
戊辰春 其三
请不 其二
题马腾仲大母显贞录
雄州道上望溪流泓然
题画赠王葱岳中丞 其二
送姚孟长前辈赴南中
锡令陈石夫邀饮惠山赋谢
郊游 其一
订石斋至董瑞生馆
叹 其六
叹 其五
送何香山相国放归 其二
其二 其六
赠祝华封更号东岱 其一
九日山行便谒禹庙
登老竹岭
寿金在六缮部母夫人
徐尔从谒选水部
戊辰春 其七
昌化多山奇甚
叹 其四
寿年友海陵令张湛虚 其一
文铁庵奉假归彝陵
诸虫名呼被于人事因据为义者凡八物各赋一章 其二 猾
小愈后吴澹人诸君移尊过斋作文字饮 其二
忆母遂病三上疏求归不允却赋十诗 其七
过滕县时去妖乱六年矣
其二 其四
诸虫名呼被于人事因据为义者凡八物各赋一章 其八 浑沌
忆母遂病三上疏求归不允却赋十诗 其一
其二 其二
忆母遂病三上疏求归不允却赋十诗 其三
醉巫 其二
题画赠王念生使君 其一
涂德公太学以疏救予友石斋廷杖遣戍便道访予山中临别感赋 其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