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有竹诗为张伯起子玄略作

有竹诗为张伯起子玄略作

明代 张以宁

我昔对策大明宫,骑马躞蹀行春风。万花园亭会乡里,曾拜君家有竹翁。

翁时中年我差少,同姓同乡复同调。酥茶清美酪酒浓,倒意倾情共谈笑。

翁住剑津之上游,我家鸣玉溪水头。故山青琅动万个,相约老去营菟裘。

翁向滕州我淮县,四十年间两鸿燕。忧葵空复寸心同,宿草宁期双泪泫。

桄榔叶碧邕江清,见翁令子难为情。卷中恍觌此君面,爽气尚与秋峥嵘。

闽山萧索飞寒怜,乔木故家几欲尽。有竹有竹今何如,伤心久断平安信。

吾乡海上三神山,翁今弭节于其间。令威来归想愁绝,节上冥冥都成斑。

两江信美非吾土,子母少留还竹所。明年倘许乞悬车,共斫长竿钓烟渚。

诗人张以宁的古诗

月子河阻风

明代 张以宁

洱江万里此朝东,入贡舟航四海同。明代百神都受职,为言休作石尤风。

次韵罗复仁编修

明代 张以宁

棹歌声起洱河滨,君着先鞭我后尘。山上安山犹远使,客中送客是愁人。

心随初日葵花转,眼看薰风荔子新。细数归期同把酒,龙江梅信定先春。

和刘公艺暮春有感韵 其二

明代 张以宁

耻向清时泣楚囚,长寻佳句拟扬休。碧云千里隔春信,红雨一帘生晚愁。

袖手独应怜郢斲,知心谁为和商讴。卜邻幸识刘公干,新得诗声满壁流。

和刘公艺暮春有感韵

明代 张以宁

醉梦还家醒未归,起寻坠萼惜流辉。
静闻白蚁如牛斗,闲看青虫化蝶飞。
日转渐长添篆缕,雨来忽冷觅罗衣。
却思翠竹清溪路,曛黑儿童候竹扉。

题临川王与可拂云亭

明代 张以宁

桐冈冈前读书处,虞公为赋拂云诗。凤来明月星河近,龙起曾阴雷雨垂。

终见汗青传琬琰,时闻杂佩和埙篪。南归定作亭中客,苍雪风吹落酒卮。

过大圣港新河口

明代 张以宁

佳气茏葱紫翠间,人家百万绕钟山。新河亦似知形势,流入龙江第一关。

腊月梦还家侍亲

明代 张以宁

喜著莱衣侍越吟,觉来犹未脱朝簪。五更霜月到家梦,十载风尘为客心。

山远秭归啼更苦,海乾精卫恨犹深。几时万斛潺湲泪,尽洒坟前柏树林。

贺李孟豳中丞寿四绝 其一

明代 张以宁

十日书云后,窗中影渐长。好将五色锦,为补舜衣裳。

泊龟山

明代 张以宁

白波滉漾青天垂,我行但觉官船迟。微微树短水尽处,惨惨日薄风来时。

椎牛挂席打盐客,射鸭鸣弓蹈浪儿。漫郎头白不称意,沽酒龟山歌竹枝。

宿南岭书 其一

明代 张以宁

绿竹月明客夜行,青山雨过人春耕。闽中富庶天下少,千里山川东锦城。

宿大桥

明代 张以宁

桥畔人家水半扉,题诗柱半十年归。青松落子风惊帽,紫栋吹花雨满衣。

涧水远随枫树去,陇云多傍笋舆飞。举头仰望长安日,一个啼猿响翠微。

贺李孟豳中丞寿四绝 其二

明代 张以宁

春信到琴边,声成意已传。须裁太古曲,天上和虞弦。

过临江 其二

明代 张以宁

二贤江右起联翩,洙泗支流迥有传。闻说九京英爽在,台章深悔到伊川。

梁山泺

明代 张以宁

风正吴樯去不牵,雪融汶水绿堪怜。菰蒲渺渺官为市,杨柳青青客上船。

舟中望庐山 其一

明代 张以宁

重过庐山三十秋,西风催送上湖舟。若为借得仙人鹤,飞到香炉峰顶头。

沽头

明代 张以宁

日上河堤归兴浓,闸头南望见遥峰。春城草木浮元气,中土园庐尚古风。

桑眼科馀黄蠢蠢,菜苗挑出绿茸茸。平生性癖耽幽静,拟筑团茅淮水东。

送重峰阮子敬南还

明代 张以宁

君家重峰下,我家大溪头。
君家门前水,我家门前流。
我行久别家,思忆故乡水。
何况故乡人,相见六千里。
十年在扬州,五年在京城。
不见故乡人,见君难为情。
见君情尚尔,别君奈何许?
送君遽不堪,忆君良独苦。
君归过溪上,为问水中鱼。
别时鱼尾赤,别后今何如?

次韵廉公亮承旨夏日即事 其二

明代 张以宁

葵花向日献红芳,不见随风柳絮狂。睡起竹窗清似水,胡床独坐午阴凉。

次韵答茅壶山

明代 张以宁

乾坤纳纳知音少,岁月悠悠行路难。岁我南山仍射虎,何人东海与持竿。

风前薜荔秋衣薄,露下芙蓉古剑寒。欲借茅亭无限月,携诗满意为君看。

春厓堂诗

明代 张以宁

上天生万汇,何物能报之?所以古孝能,感兹《蓼莪》诗

况母红芳年,手提黄口儿。
独于霜雪际,回此阳春熙。
昔为断蓬根,今如芳兰枝。
母恩虽莫报,能职当何为。
愿将一寸草,化作倾阳葵。
上以承君宠,下以报母慈。
张以宁

张以宁

(301—13700元明间福建古田人,字志道,学者称翠屏先生。元泰定中,以《春秋》举进士,由黄岩判官进六合知县,坐事免官,滞留江淮十年。后官至翰林侍读学士。明师克元都,复授侍讲学士。洪武三年出使安南,死于返程途中。有《春王正月考》、《翠屏集》。► 354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