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又答请命官阮士侨

又答请命官阮士侨

明代 张以宁

使星南照破曾阴,咫尺天威俨若临。铜柱回看双白鬓,觚棱仰望寸丹心。

我留梦到云霄迥,子去恩沾雨露深。到日钟山烦一问,清溪何日濯烦襟。

诗人张以宁的古诗

过兰溪

明代 张以宁

昔过兰溪上,秋风把酒杯。重来人事异,独立客心哀。

沙合滩声转,帆移塔影来。赤松山色近,伫望意徘徊。

倦绣篇为云中吕遵义作

明代 张以宁

蘼芜叶暗江云暖,翡翠单飞怨春晚。陈女多情玉镜分,陆郎薄倖斑骓远。

宝鸭团炉百和香,锦鸳方褥五文章。阴阴垂柳笼书幌,点点飞花落绣床。

双鸾欲寄金龟倩,燕月吴云不相见。柔肠万转逐回文,乱绪千条萦弱线。

女贞枝上燕双栖,夜合花前思欲迷。停针嘿嘿无人会,但觉春山两叶低。

晓嘶绣勒门前路,夜炙银灯帐中语。指点香茸旧唾痕,见妾朝朝断肠处。

帝舜庙

明代 张以宁

姚江禹穴会稽东,少日登临一梦中。白发南来身万里,欲登韶石和薰风。

又答请命官阮士侨

明代 张以宁

使星南照破曾阴,咫尺天威俨若临。铜柱回看双白鬓,觚棱仰望寸丹心。

我留梦到云霄迥,子去恩沾雨露深。到日钟山烦一问,清溪何日濯烦襟。

蒋仲诚墨牛图 其二

明代 张以宁

溪水无泥新雨馀,日透高树秋扶疏。日儿挈笭箵,独漉水中鱼。

人闲放牛牛自如,一牛长鸣望太虚。一牛顾其日,无乃亦笑渠。

我见㗳然,观物之初。嗟哉蒲山子,区区读何书。

戏作杭州歌 其二

明代 张以宁

西陵渡口潮水平,十十五五发舟行。楼中燕子惯见客,不怕渡头津鼓声。

初度日次人韵

明代 张以宁

垂弧夙志负生朝,滥点鹓行从百僚。风雪十年双鬓短,山川万里一身遥。

君如黄鹄方高举,我匪苍松愧后彫。已矣劬劳嗟莫报,愿持贞白奉清朝。

分题芜城烟雨送吴原晢教谕

明代 张以宁

芜城路,年去年来自烟雨。
冉冉春浓自燕丝,蒙蒙晓暗迷莺树。
鲍昭愁绝未归来,为画当时断肠赋。
登高怅望正思君,帆影微茫又东去。

安南使令上头翰林校书阮法献诗四绝次韵答之 其三

明代 张以宁

骑马成行醉插花,天恩赐宴赏枋华。知君无限倾葵意,长向南边望日车。

赋段节妇

明代 张以宁

莫磨青铜镜,莫理冰丝弦。
黄鹄不重行,女贞难再妍。
嗟嗟未亡人,寂寂长自怜。
百死何足惜,但惜负所天。
嫁时旧巾栉,不忍弃且捐。
所天谅有知,携之见黄泉。

次李左司明举看田朱家垈韵

明代 张以宁

愿丰亭前春事深,清时休日此幽寻。长思相觅饮君酒,亦欲即归投我簪。

三月风光开罨画,百年交好契磁针。明晨拟看功成去,臈蚁开尊满共斟。

泊十八里塘

明代 张以宁

系舟古柳根,一犬吠柴门。
欲记来时夜,问人何处村。

宿南岭书 其二

明代 张以宁

今朝初听乡人语,八载淮南此日回。江东白酒不醉客,为渠欢喜尽残杯。

题唐明府画冯隐士像

明代 张以宁

能诗能画唐明府,置子清泉白石间。秋色半林黄叶老,野心一片白云闲。

王维自爱欹湖道,李渤元居少室山。几处溪山莫归醉,扁舟留在月中还。

题采石娥眉亭

明代 张以宁

姮娥霜鬓未摧颓,李白骑鲸更不回。李代登临悲赋客,百年沦落忆雄才。

淮云白白鸟飞尽,山日苍苍猿啸哀。欲起锦袍吹玉笛,为驱江浪入金杯。

次韵春日见寄

明代 张以宁

金水河边一遇君,眼中天马欲空群。姓名未接心先熟,笑语才浓手遽分。

调古今难和白雪,才高昔有附青云。薰炉茗捥何时共,细与论文到夕曛。

四景山水 其三 秋

明代 张以宁

秋巘白云晚,霜林红树多。野桥山郭外,行子暮来过。

为问小摇落,江南今若何。

代简广西参政刘允中 其一

明代 张以宁

五岭宜人独桂林,梅花雪片一冬深。遥知华省文书暇,饱看奇峰碧玉簪。

题郭诚百百马图

明代 张以宁

唐家羽林初百骑,谁其画百传郭氏。开元天厩四十万,爽气雄姿那得似。

风鬃雾鬣四百蹄,或饮或龁长鸣嘶。或翘或俯或腾跃,意态变化浮云齐。

黄沙云暖地椒湿,什什为曹竞相及。蹂躏秦原狐兔空,荡摇渭水蛟鼍泣。

前年括马输百官,苜蓿开花春风闲。民间一骏岂复有,何如饱在图中看。

郭君才越流辈日,乃策蚁封人不识。骅骝岂少伯乐无,捲还画图三叹息。

题画山水 其一

明代 张以宁

云渺渺,水依依。人家春树暗,僧舍夕阳微。扁舟一叶来何处,定有诗人放鹤归。

张以宁

张以宁

(301—13700元明间福建古田人,字志道,学者称翠屏先生。元泰定中,以《春秋》举进士,由黄岩判官进六合知县,坐事免官,滞留江淮十年。后官至翰林侍读学士。明师克元都,复授侍讲学士。洪武三年出使安南,死于返程途中。有《春王正月考》、《翠屏集》。► 354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