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勉儿一夔北上二首 其一

勉儿一夔北上二首 其一

明代 庞嵩

送尔今出门,挟策游帝京。长途慎初步,屋漏通明庭。

诗人庞嵩的古诗

维舟石鼓访别驾林怀兰丈

明代 庞嵩

一笑浮云世已轻,每从山水寄幽情。山僧何处供茶果,浪报人间得姓名。

别曹峒峰宪副徙官西粤二首 其二

明代 庞嵩

蹑足登崇台,九级凌云巅。天高望踰迥,斗极玑环璇。

肃肃栖乌署,明明柱史篇。行行重远适,宛宛参吾前。

谒韩昌黎祠用韵

明代 庞嵩

泷口泷头路旧通,千年山斗仰高风。衡云已见孤忠动,佛骨难回一疏雄。

国是岩廊颠李相,庙碑潮海有苏公。驱车一过人心在,旅客香烟祀未穷。

卧仙岩

明代 庞嵩

壶中别有天,谷口浑无事。一枕八百秋,风雨轰雷鼻。

答巾石翁赠别

明代 庞嵩

千里游遨得再同,共看新月坐光风。有言话到无言处,归棹嬉游自在中。

玉龙冈诗寄白云次韵

明代 庞嵩

试看阴伏有阳还,来往无端是此关。到得心斋无一事,纵教门市亦清閒。

又赠别霍子勉衷应召补鄞县尹六首 其六

明代 庞嵩

朝阳有奇凤,间世时一鸣。雷在地中复,当秋敛其声。

所以不言信,混混原默成。

高淳民芮首忠得心疾予一言药之而瘳兹来见诗以赠归

明代 庞嵩

羡尔南来路四千,此心原可对青天。翳门关外罗浮月,满照珠江归去船。

龙池寺四首 其三 避暑窟

明代 庞嵩

山中无甲子,地窟疑长秋。夏日人登览,仍添集翠裘。

赠何木山需选南还

明代 庞嵩

一元淑气回磅礴,阳光布暖先旸壑。群材长养年复年,大可栋梁小榱桷。

明王治举开明堂,偏遣求材罗四方。寸长寸短亦兼取,千山万卉无留良。

古来效用均为贵,低昂岂必分洪细。方虔斫削固自天,莫怨工师与匠艺。

君不见孔氏师,乘田委吏何曾卑。又不见赵中令,始从记室匡时政。

君行三载期有为,功成巨室原同归。

署荣阳教谕永昌举人周绍稷连遭二丧归道遇于滇为赋此

明代 庞嵩

驱车出滇左,道旁式齐衰。棘挛眷容墨,黯惨令心哀。

停车急前步,问子从何来。云是永昌产,奔奔蜀中回。

忆昔乃父翁,蹑足青云垓。鸣琴播遗响,振铎群英才。

刑于拟逑德,胆丸亦滋开。闵子绍泮涣,接武鞭驽骀。

春官弃桃李,荣阳藉深培。青毡席亦暖,白发颜双颓。

昊天杳何极,北风吹崔嵬。心折道路长,靡靡行且猜。

披襟诉明府,泪血倾河隈。予闻转酸恻,欲语徒邅回。

为子废蓼莪,且陟阿丘台。

松下观鹤舞

明代 庞嵩

龙光转迟轨,虬影布清阴。凉飔落高树,侧翠分遥岑。

爰言徙幽几,于以开烦襟。九皋有奇羽,几岁伴鸣琴。

开笼悦客到,拍手谐主心。初飞薄穹汉,再戢下疏林。

晴涛乍激发,寂籁何萧森。乐奏云和曲,幡移宝盖临。

振奋霜翎展,蹁跹玉爪侵。丹砂回九转,轮毂匝千寻。

临霞衣拟彩,映日背横金。星转双晴丽,簪垂独啄沉。

八风羞祝态,九舞协韶音。阖辟随伸缩,低昂类纵擒。

云翔原应节,子和识知音。忆昔成胎化,昂藏异众禽。

燕鹰摩太液,凤翼浣清浔。紫盖翱翔旧,青田预养深。

岂羡乘轩贵,还期入帐钦。舒迟方得所,真乐岂能禁。

游上温泉次李白夫韵

明代 庞嵩

温泉移旧地,高赏复同君。野曲乘流渡,空箫隔洞闻。

韶光将到律,暝色欲留云。斗酒欣良夕,何妨更论文。

赠司鹾陈太湖课最北上兼寄乃弟绍虞参军

明代 庞嵩

尊翁翰苑宗文史,令伯虔台肃宪纲。奕世清风原有范,百年交谊未相忘。

书香重拟增华国,鹾政今看颂惠商。翘首绍虞高万丈,太湖千顷共汪洋。

题扇面小景四首 其一

明代 庞嵩

弦月发皎光,空波独澄碧。欲从素心人,共究无言易。

过顺德罗京兆别业

明代 庞嵩

碧水遥分银汉长,夹城连抱水云乡。层崖怪石晴空出,古木苍藤晚吹凉。

京兆宅联丹桂蔼,水仙宫袅紫檀香。凭高欲罄衷肠话,金谷何妨酒百觞。

闻浚城河喜而有述二首 其二

明代 庞嵩

哲王重胥宇,山原慎陟降。远观阴阳慎,俯察泉流漾。

地维缺可补,天工亦人相。吾广称名藩,带海森云障。

世远桑田迁,抚时偶增怆。浚水交城流,回沙亦盘向。

适兹甲子新,人物肇新创。况尔开贤科,继继魁名状。

淑气回海滨,幽谷春融盎。

西梁山玉女祠

明代 庞嵩

广寒宫殿逼清虚,飞跨西梁最上嵎。飞水中分涵石壁,两仪高下亦图书。

湖光早幸饶归范,骥足谁希重展徐。拂拂天风到吟腋,恍疑身度雪霜馀。

表忠卷为宁德李太华死倭难次韵三首 其三

明代 庞嵩

间关原不避艰难,瘴海霜风阵阵寒。壁垒奇才惊忆葛,敌人凶胆怖倾韩。

粮空矢尽犹拳手,缨绝锋横未解冠。千载宁阳遗血食,俎盘蕉荔荐黄丹。

答黄罗浮兄话别

明代 庞嵩

罗浮亘天地,与子聊相违。冥鸿事高举,奚必差池飞。

居诸遄流迈,起卧观时几。适意亦自得,是处真谁非。

首阳与莘墅,千古争巍巍。丘隅鸟所止,民乃同邦畿。

庞嵩

庞嵩

广东南海人,字振卿。嘉靖十三年举人。二十三年官应天通判,进治中,屡摄尹事,治堤筑防,平反冤狱,多有善政。迁南京刑部员外郎,进郎中,又迁曲靖知府,以老罢,年仅五十。早年从学于王守仁,讲学罗浮山,学者称弼唐先生。在官常集诸生相与讲习。后复从湛若水游。有《刑曹志》。► 401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