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西梁山玉女祠

西梁山玉女祠

明代 庞嵩

广寒宫殿逼清虚,飞跨西梁最上嵎。飞水中分涵石壁,两仪高下亦图书。

湖光早幸饶归范,骥足谁希重展徐。拂拂天风到吟腋,恍疑身度雪霜馀。

诗人庞嵩的古诗

送曹峒峰擢广西宪副 其一

明代 庞嵩

皇初世弥远,大朴日已漓。蒙泉到西湖,溢载筝与丝。

挺挺苍玉质,矫矫逵羽仪。愿言绍于迈,揽辔追黄羲。

和何吉阳赠别七首 其四

明代 庞嵩

犹羡郧阳水,源通粤浦沙。成人方浻酌,稚子讵当家。

海若从今识,蹄涔敢自誇。预愁退省日,漂泊竟无涯。

右与杨时哲 其一

明代 庞嵩

政府几年仍陋室,官居今见有高楼。和衷幸借同寅力,亦汝殷勤解董修。

壬申暮春绪山先生管南坪孙蒙泉徐水南郦仲玉饯别于天真用韵

明代 庞嵩

万象森然未朕时,敢云根外别寻枝。敢从动处方徵默,身到恒行始透知。

大小本来天与备,会通应自性生随。功夫体用无差别,细把精微再问师。

过雷家铺巡司

明代 庞嵩

舟达三汊河,雷家铺滩急。一水来茶陵,永新从此入。

左江摩空青,衡岳参前立。衡邑尚几许,计程里三十。

松下观鹤舞

明代 庞嵩

龙光转迟轨,虬影布清阴。凉飔落高树,侧翠分遥岑。

爰言徙幽几,于以开烦襟。九皋有奇羽,几岁伴鸣琴。

开笼悦客到,拍手谐主心。初飞薄穹汉,再戢下疏林。

晴涛乍激发,寂籁何萧森。乐奏云和曲,幡移宝盖临。

振奋霜翎展,蹁跹玉爪侵。丹砂回九转,轮毂匝千寻。

临霞衣拟彩,映日背横金。星转双晴丽,簪垂独啄沉。

八风羞祝态,九舞协韶音。阖辟随伸缩,低昂类纵擒。

云翔原应节,子和识知音。忆昔成胎化,昂藏异众禽。

燕鹰摩太液,凤翼浣清浔。紫盖翱翔旧,青田预养深。

岂羡乘轩贵,还期入帐钦。舒迟方得所,真乐岂能禁。

小金山送别高象峰

明代 庞嵩

天风飞舄妙高台,缥缈天花落酒杯。青琐岂无行客过,紫宸端重使君来。

千秋吾道当空日,万里归程接斗台。不尽江干留别意,几时凭寄岭南梅。

龙潭书院落成和甘泉师韵

明代 庞嵩

长江纵一叶,飒然御天风。凌晨出层城,信宿龙潭东。

崇楼瞻斗岳,匝院长麻蓬。山光四抱合,水势潆回冲。

迩吞凤凰台,远瞰天华宫。潭深潜海若,雨化乘丰隆。

气类重孚感,云龙故相从。出门旷于野,入室殊归同。

自然匪人力,大造天为工。前茅既有作,继继当无穷。

见圣楼

明代 庞嵩

人人欲见圣,岂以面目求。由之乃克见,真见惟真修。

和赵瀔阳游罗浮六首 其五 望玉女峰

明代 庞嵩

颇厌英皇宅,偏宜冷翠间。绡烟笼月脸,膏雨洗云鬟。

瘦骨卑春态,真丹驻老颜。瑶池疑有约,翘首玉门关。

予所岩在黄龙洞西己亥长至庞子始辟

明代 庞嵩

高山尔名,龙岩尔姓。尔息尔游,静定动定。

春日饮史通府白江宅次韵奉寿

明代 庞嵩

万里风烟净百蛮,祥光南极开南山。天皇命驾赍筹箓,仙子凌空下佩环。

绣锦衣回明昼里,紫霞杯进映春颜。鼎中铅汞寻常事,不用丹书觅九还。

赠曾元山赐还临川二首

明代 庞嵩

间关世事知何日,一十三年鬓渐霜。祇为东宫留疏草,岂论南海窜炎荒。

投戈已荷完环赐,侧席仍需补衮裳。再拜天关从此别,石门烟树怅苍苍。

端阳后二日

明代 庞嵩

龙斗江中息,渔歌泽上苏。盘堆仍角黍,杯沥带菖蒲。

月向将弦上,风从隔竹呼。池亭欣避暑,谁复吊湘无。

过东林寺有怀洪代巡

明代 庞嵩

觉山廿宿东林寺,共对庚申六月时。共水鳌洲传学谱,天蚕沙贝寄铭碑。

双翻棠棣齐云秀,十载音书托雁迟。今日招提重过棹,好音先折野梅枝。

望岳步湛先师韵 其二

明代 庞嵩

定脚撑天天柱峰,云翻雨覆自孤踪。谁同绝巘跻云顶,共坐空濛紫翠重。

送晏龙山掌教泸溪兼寄振少泉

明代 庞嵩

上高自昔多文献,振铎番山得两贤。振老庭前归一鹤,晏公堂上兆三鳣。

星依鹑野时瞻斗,路入桃溪好扣舷。会识文章通性道,万年洙泗此真传。

飞来寺次觉山韵题壁

明代 庞嵩

月有流光万古传,是明明处亦玄玄。请君试看诸江上,万个圆从一个圆。

属唐秀林董治书院

明代 庞嵩

秀林特高致,伴子衡岳游。穷探绝灵窟,奥旨偕冥搜。

祝融观日出,圆明漱清流。再拜甘泉院,托之重董修。

言穷意未已,心期默相求。

纪别五章

明代 庞嵩

煦煦者和,维时之春。物胥以育,于胥海滨。胥斯海滨,荣斯欣欣。

物斯欣斯,矧伊人斯。

浩浩者流,曰维珠江。萃彼百川,其沛滂滂。可以济桴,可以载航。

无曰德则小,谁哉子量。

丽彼春江,朝阳孔熙。彼山则翠,于江之湄。中有行舟,其鸣咿咿。

维鸥鶒则飞,维鸳鹭则飞。

鸟之扬矣,江之长矣。鸟之悦矣,江之阔矣。壮哉子观,目云豁矣。

莫予物违,形之脱矣。

既载我酒,亦将我殽。酌别春江,其情交交。其情交交,其行逼逼。

水岐路分,维子之适。作此好歌,以慰戚戚。

庞嵩

庞嵩

广东南海人,字振卿。嘉靖十三年举人。二十三年官应天通判,进治中,屡摄尹事,治堤筑防,平反冤狱,多有善政。迁南京刑部员外郎,进郎中,又迁曲靖知府,以老罢,年仅五十。早年从学于王守仁,讲学罗浮山,学者称弼唐先生。在官常集诸生相与讲习。后复从湛若水游。有《刑曹志》。► 401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