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宛在亭怀王中丞 其二

宛在亭怀王中丞 其二

明代 戚继光

莫唱骊歌傍碧浔,肴言何处忆知音?那能载去颠毛否,莫古湖光识苦心。

诗人戚继光的古诗

宛在亭怀王中丞 其一

明代 戚继光

云护千峰起,烟消百顷开。夫容映秋水,不减美人才。

塞外观音岩

明代 戚继光

朔庭喜见战尘收,石洞思从大士游。
不道受降唐节度,何如奉使汉通侯。
天垂台观三千里,雪染颠毛四十秋。
短剑萧森心尚赤,班超独倚玉门愁。

宛在亭怀王中丞 其三

明代 戚继光

倚棹凭危堞,开亭出远山。乐从鱼鸟后,愁忆鼓鼙闲。

地泽偏东辅,天朝重北关。别来蒲柳质,不敢俯潺湲。

登塞上台,和幼海周山人韵

明代 戚继光

曾嗟雁唳越王台,何处分飞又北来!游子几时归故里,年年秋影落空杯。

巾帻山

明代 戚继光

春城东去海氛稀,城畔人烟绕翠微。山麓高楼开重镇,辕门晓角起晴晖。

九天云气三台近,百里江声一鸟飞。极目苍茫忆明主,吴钩高接斗牛辉。

送张中丞开府辽阳

明代 戚继光

海祲初消柳色斑,春随使节度榆关。櫜鞬日暖辽阳近,笳鼓风生锦水闲。

三辅经纶留宦辙,一时勋业动人寰。徘徊重惜临滦意,丹陛方虚司马班。

挽大司马中丞吴郡王公二十二韵

明代 戚继光

何意中兴日,天摧柱石臣。精灵悬海岳,部曲哭荆榛。

才大逢时屈,功高获谤频。那堪玄兔塞,忽度白鸡辰。

战伐谁能计,艰危独致身。冰霜劳节制,南北识经纶。

疏草神应护,词华众所珍。汉庭期听履,周道忆埋轮。

宠辱孤忠在,威棱百代伸。雷霆余往岁,雨露转成春。

力挟圣图远,名依帝泽新。紫泥多慰藉,黄壤讵沉沦。

堕泪随编简,衔恩起缙绅。伊周思继躅,方召愿为邻。

旧事纷凄怆,浮生极苦辛。承家还鸑鷟,开阁且麒麟。

孝理封章上,仪刑率土滨。予惭五兵后,幸窃一廛亲。

井邑看犹颂,韬钤信绝伦。是非今已定,社稷恨堪陈。

客下苏台鹤,歌传蒿里人。佳城不可即,愁思附青蘋。

送刘太守赴武定

明代 戚继光

几年烽火照江门,樽俎相看意气存。天上论功分五马,滇南问俗过双幡。

秋高铜柱蛮云净,月度金沙旅雁繁。圣代共推刘宠政,好从斗极望中原。

度梅岭 其三

明代 戚继光

仰看夹壁起层云,一线青天五岭分。共讶皇恩遍海峤,岭头十月气氤氲。

壬申除夕偶成

明代 戚继光

绝塞无烽紫气浮,一时轩盖愧同游。一星天地看仍聚,子夜招寻醉未休。

腊尽忽惊双鬓改,北来已是六年留。丹心不假残杯力,醉倚空庭拂剑缑。

端阳奉邀藩臬诸司观龙舟有作

明代 戚继光

参差飞鹢集中流,振地欢声竞楚舟。宪纪高悬明法象,海氛常净见吁筹。

江潭独抱孤臣节,身世何须渔父谋。一片丹心风浪里,心怀击楫敢忘忧!

申太夫人八秩

明代 戚继光

一阳回泌泽,云物卜先春。圣善钟中阃,贤才启后人。

授经逾五桂,列彩重三辰。养至金章贵,恩逢石茆新。

家声振冰雪,世德著丝纶。但识旗常显,还看机杼陈。

河源分浩荡,岳色起嶙峋。彤管称尧舜,瑶枢映楚秦。

轻轺陟屺日,寸草倚闾身。忠孝谁能擅,千秋独颂申。

赴粤途中述 其二

明代 戚继光

再渡长江旅梦牵,歌声子夜逐秋舷。人间苦海波犹沸,天上春风祗自偏。

宛在亭怀王中丞 其二

明代 戚继光

莫唱骊歌傍碧浔,肴言何处忆知音?那能载去颠毛否,莫古湖光识苦心。

行边述

明代 戚继光

花事蹉跎候雁催,江南三月送春回。蓟门桃李应何限,岁岁不知春去来!

金岭驿

明代 戚继光

楚雀声中感慨深,邮亭午梦苦相侵。院幽昼永无人到,啼罢槐阴过柳阴。

宿阿育王寺

明代 戚继光

十里青青竹作围,连天山色欲西飞。不因国愤冲双鬓,便与支公老翠微。

送欧廷评仑山迁南工部 其三

明代 戚继光

家传六一有遗风,昭代为郎意独雄。候雁北来新调好,文星南度大江空。

在告暂憩小金山 其二

明代 戚继光

诸公尽是济世才,吾卧蓬莱亦快哉!闻说伏杉生百粤,常看飞栋斫三台。

报君未老驱赢骨,听笛先闻吹落梅。但愿五云扶日月,相逢到处好衔杯。

元宵王万户席上

明代 戚继光

暮霭初收火树悬,银河万丈遥相连。繁星丽千门,明月当华筵。

高堂簇绮罗,宝炬开金莲。鳌山掩映城不夜,昆仑顶上人如仙。

忽忆穷谷之元元,不知今夕何为然?愿得君恩如灯月,一时照耀来九天。

关塞无尘烽火息,太平有象凤毛骞。且与将军拌一醉,高歌潦倒春风前。

戚继光

戚继光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即嘉靖七年闰十月初一-万历十五年十二月初八),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山东登州人,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军事家。官至左都督、太子太保加少保。 ► 149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