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已亥杂诗 63

已亥杂诗 63

清代 龚自珍

经有家法夙所重,诗无远诂独不用。
我心即是四始心,泬寥再发姬公梦。

诗人龚自珍的古诗

已亥杂诗 300

清代 龚自珍

房山一角露崚.,十二连桥夜有冰。
渐进城南天五尺,回灯不敢梦觚*。

自春徂秋偶有所触拉杂书之漫不诠次得十五首 其十二

清代 龚自珍

中年何寡欢,心绪不缥缈。人事日龌龊,独笑时颇少。

忽忆姚归安,锡我箴铭早。雅俗同一源,盍向源头讨。

汝自界限之,心光眼光小。万事之波澜,文章天然好。

不见六经语,三代俗语多。孔一以贯之,不一待如何。

实悟实证后,无道亦无魔。

题红蕙花诗册尾 其四

清代 龚自珍

眼前谁是此花身,寂寞猩红万古春。花有家乡侬替管,五湖添个泛舟人。

已亥杂诗 71

清代 龚自珍

剔彼高山大川字,薄我玉箧金扃中。
从此九州不光怪,羽陵夜色春熊熊。

东陵纪役 其三

清代 龚自珍

閤事疏朝请,君恩许看山。日衔宿星去,神拂凤皇还。

望眼将连海,诗声欲过关。云旗风马队,旬日梦魂间。

惜分钗

清代 龚自珍

金铺晓。搴帏早。嫩寒漠漠欺人觉。雾沈香。额微黄。

报道寒梅,也学晨妆。双。双。

明窗掩。重帘软。炉香自炙红丝砚。点银钩。记清愁。

待把琴心,寄与西洲。休。休。

已亥杂诗 305

清代 龚自珍

欲从太史窥春秋,勿向有字句虚求。
抱微言者太史氏,大义显显则予休。

已亥杂诗 232

清代 龚自珍

诗谶吾生信有之,预怜夜雨闭门时。
三更忽轸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

已亥杂诗 45

清代 龚自珍

眼前二万里风雷,飞出胸中不费才。
枉破期门佽飞胆,至今骇道遇仙回。

己亥杂诗 其三○七

清代 龚自珍

从此青山共鹿车,断无只梦堕天涯。黄梅淡冶山矾靓,犹及双清好到家。

金缕曲·癸酉秋出都述怀有赋

清代 龚自珍

我又南行矣!笑今年、鸾飘凤泊,情怀何似?纵使文章惊海内,纸上苍生而已。似春水、干卿何事?暮雨忽来鸿雁杳,莽关山、一派秋声里。催客去,去如水。
华年心绪从头理,也何聊、看潮走马,广陵吴市。愿得黄金三百万,交尽美人名士。更结尽、燕邯侠子。来岁长安春事早,劝杏花、断莫相思死。木叶怨,罢论起。

逆旅题壁,次周伯恬原韵

清代 龚自珍

名场阅历莽无涯,心史纵横自一家。
秋气不惊堂内燕,夕阳还恋路旁鸦。
东邻嫠老难为妾,古木根深不似花。
何日冥鸿踪迹遂,美人经卷葬年华。

呜呜硻硻

清代 龚自珍

黄犊怒求乳,朴诚心无猜。犊也尔何知,既壮恃其孩。

古之子弄父兵者,喋血市上宁非哀。亦有小心人,天命终难夺。

授命何其恭,履霜何其洁。孝子忠臣一传成,千秋君父名先裂。

不然冥冥鸿,无家在中路。恝哉心无瑕,千古孤飞去。

呜呜复呜呜,古人谁智谁当愚。雰复雰,智亦未足重,愚亦未可轻。

鄙夫较量愚智间,何如一意求精诚。仁者不訹愚痴之万死,勇者不贪智慧之一生。

寄言后世艰难子,白日青天奋壁行。

已亥杂诗 65

清代 龚自珍

文侯官冕听高歌,少作精严故不磨。
诗渐凡庸人可想,侧身天地我蹉跎。

已亥杂诗 4

清代 龚自珍

此去东山又北山,镜中强半尚红颜。
白云出处从无例,独往人间竟独还。

已亥杂诗 299

清代 龚自珍

任丘马首有筝琶,偶落吟鞭便驻车。
北望觚稜南望雁,七行狂草达京师。

已亥杂诗 40

清代 龚自珍

北方学者君第一,江左所闻君毕闻。
土厚水深词气重,烦君他日定吾文。

已亥杂诗 187

清代 龚自珍

云英未嫁损华年,心绪曾凭阿母传。
偿得三生幽怨否,许侬亲对玉棺眠。

端正好

清代 龚自珍

数年华闲中黯黯。记不起、谁思谁怨。金炉香袅昼沈沈,并叠作,闲愁片。

月明花满天如愿。也终有、酒阑灯散。不如被冷更香销,独自去,思千遍。

齐天乐

清代 龚自珍

东涂西抹寻常有,精灵可怜如许。兜率天中,修罗海上,各是才人无数。

魂兮记取。那半壁青山,我佣曾住。花月濛濛,魂来魂往定相遇。

多君今世相仿,东南三百载,屈指吟侣。花叶书成,云萍影合,沟水无情流去。

宾朋词赋。好换了青灯,戒钟悲鼓。翻遍华严,忏卿文字苦。

龚自珍

龚自珍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 ► 401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