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次韵答晴皋自桂林东下舟泊阳朔见寄 其三

次韵答晴皋自桂林东下舟泊阳朔见寄 其三

清代 丘逢甲

西水今年没渚洲,涨痕重叠水边楼。藏蛟石洞深难伐,穴蚁金堤溃未修。

农舍荒凉场九月,炊烟延眺米千舟。知君东下高吟处,祗有哀鸿与和酬。

诗人丘逢甲的古诗

山村即目

清代 丘逢甲

一角西峰夕照中,断云东岭雨蒙蒙。
林枫欲老柿将熟,秋在万山深处红。

游西樵山六首 其六

清代 丘逢甲

五岭夹江行,西江在其南。江南亦连岭,分派由滇黔。

送江直至海,排空起瑶篸。是为西樵山,海气霏烟岚。

谁掷青莲花,照耀天光蓝。我来写秋心,佳处未遍探。

樵山作山樵,何年留茅庵?

题实甫所藏庐山开先寺宋牧仲施唐人地狱变相图并写经残卷

清代 丘逢甲

金经已不完,泥犁亦残堕。茫茫一片匡庐云,出山遍證人天果。

次卷中自题诗韵,再纪四绝 其一

清代 丘逢甲

九龙遗迹展灯前,老笔纷披水墨鲜。还似江南旧风景,半江斜日钓鱼船。

南还抵汕头埠,闻琰儿、球儿殇耗,哀感书此 其六

清代 丘逢甲

弧矢男儿志四方,河山北望战云黄。可怜竟背爷娘去,不共汪锜作国殇。

叠望月韵答柳汀

清代 丘逢甲

閒愁万种扫难清,漠漠蛮江雨又晴。归国人才辛弃疾,通天心事沈初明。

停云八表思朋好,朗月三生发古情。书罢逍遥鸴鸠笑,剧怜愤世有庄生。

白鹤峰访东坡故居

清代 丘逢甲

噫嚱乎嗟哉!礼部尚书兼端明殿翰林侍读两学士,已降宁远军节度之副使,更令惠州与安置。

两徙合江楼,两迁嘉祐寺。白鹤新居始经始,上梁文已成,凿井事兼纪。

堂名德有邻,邻者岂惟翟夫子?林行婆家酒何旨!

钓鱼有矶瞰江水。斋名思无邪,诗案可勿起。亦有西湖可行乐,堤之桥之尤可喜。

已拟携家老于此,一住四年春睡美,奈何复遣落儋耳!

人言东坡仙果仙,人言东坡死不死。东坡海外竟归矣,只因曾饱惠州饭,白鹤千年震遗址。

峨峨祠宇峰头峙,朝云有旁龛,过子亦从祀。更祀稚川与元亮,先生可谓有邻已。

墨沼朱池尚宛然,我来访古秋城边。文章光燄磨蝎避,耿耿奎宿方行天。

题凌孟徵天空海阔簃诗钞并答所问台湾事三首 其三

清代 丘逢甲

牙旗猎猎卷东风,旧事真成一梦中。自有千秋诗史在,任人成败论英雄。

离台诗六首 其三

清代 丘逢甲

捲土重来未可知,江山亦要伟人持。成名竖子知多少,海上谁来建义旗?

台湾竹枝词 其二十六

清代 丘逢甲

竹边竹接屋边屋,花外花连楼外楼。客燕不来泥滑滑,满城风雨正骑秋。

东山杨子仙宫题壁

清代 丘逢甲

偶然游戏落谭资,著罢壶天小劫棋。乌石冈头挥麈地,仙人去后我来时。

伯惠以其先人禹勤刺史柳阴洗马图索题,为赋四绝 其二

清代 丘逢甲

刷马江洲意气豪,中原战罢脱征袍。柳花黄扑桃花紫,看蹴春流起怒涛。

和晓沧买犊 其四

清代 丘逢甲

平生慕马援,边郡事田牧。此志苦不成,牛后随人逐。

我家东海东,弃置委荒服。田间旧牛宫,群夷酣食宿。

诛求遍鸡豚,何况牛大畜。田家苦此累,不令㹀养犊。

惟昔大牢公,实致维州覆。彼哉伊何人,得毋乃其族!

遗民痛贻祸,恨欲食其肉。至今乱未已,东望为痛哭。

何时得伏波,重使交趾复?我归耕我田,汉书牛背读。

虞笙以题蛱蝶图诗见示,为赋此 其一

清代 丘逢甲

乐府新歌蛱蝶词,后庭玉树怆愁思。六朝金粉飘零尽,正是江南肠断时。

天南第一楼放歌

清代 丘逢甲

亚洲一片云头恶,群花摧折雌风虐。护花幡立海东南,裼裘公子方行乐。

千红万紫开春中,团圆月照何王宫。粗豪莫笑虬髯客,妩媚全胜羊鼻公。

第一楼头人第一,天女散花香满室。中宵醉卧海云红,梦遣黄人捧朝日。

丹灶

清代 丘逢甲

仙令丹成已上仙,山中丹灶尚依然。遗丹夜半出浴日,四百四峰光满天。

戏东兰史

清代 丘逢甲

隔江曾和海山词,一棹今来访范蠡。为向银屏问消息,画中红豆最相思。

冲虚观 其一

清代 丘逢甲

闻道丹砂可驻颜,兵符自解向君前。罗浮半夜梅花月,著到仙书第几篇?

重送王晓沧次前韵 其三

清代 丘逢甲

一官便具奴才性,谁是英雄出此圈。且合看山持手版,钓龙台上啸寒烟。

惠州西湖杂诗 其四

清代 丘逢甲

占断湖波滑笏春,苏堤依样接湖滨。何人为种堤边柳?摇落秋风亦可人。

丘逢甲

丘逢甲

  丘逢甲(1864年~1912年)近代诗人。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 ► 658篇诗文

清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