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罗浮山下人家 其五

罗浮山下人家 其五

清代 丘逢甲

种菜何人此闭门,万山高处有山村。东风乾尽酥醪菜,叶叶元丘旧酒痕。

诗人丘逢甲的古诗

己亥除夕

清代 丘逢甲

君国无穷感,乾坤此夕心。纷纭新旧事,慷慨短长吟。

家宴喧儿女,门符阅古今。围炉閒守岁,莫负酒杯深!

林氅云郎中 其七

清代 丘逢甲

尊酒东山拜大忠,浩歌人尚气如虹。残篇重检王炎午,来祭庐陵信国公。

题之海画扇

清代 丘逢甲

南飞乌鹊苦无枝,极目沧波绕梦思。横槊赋诗豪气在,可堪重对月明时。

寄马介堂高州 其四

清代 丘逢甲

金城秋柳碧毵毵,久罢军中扪虱谈。何日伏波酬大志,更携铜柱表交南。

纪黄五娘事 其一

清代 丘逢甲

夺取鱼轩射雉场,此身仍属旧檀郎。美人甘为多情死,不肯昌华事汉皇。

澳门杂诗 其七

清代 丘逢甲

天主堂高十字支,筑从新教未行时。嵌空万石玲珑甚,独少流传景教碑。

离台诗六首 其四

清代 丘逢甲

从此中原恐陆沈,东周积弱又于今。入山冷眼观时局,荆棘铜驼感慨深。

酒楼题句

清代 丘逢甲

红云四照酒光浓,开宴蓬莱顶上峰。手拨劫尘看世界,茫茫人海战群龙。

长句赠许仙屏中丞并乞书心太平草庐额,时将归潮州

清代 丘逢甲

江波不作河安流,春风岭海建节楼。筹边赖有重臣在,朝廷南顾今无忧。

自从互市启海禁,一衣带水连五洲。驱雷策电驭水火,碎裂大地分全球。

恃其吊诡肆要挟,但有盘敦无共球。纵横捭阖等战国,势将迫我为宗周。

况乃东粤本始衅,门庭伏寇森戈矛。迩来飙车欲西动,更虞瞰我从上游。

威之不畏德不感,中枢术已穷怀柔。海南万里得安堵,所恃元老能壮猷。

方今议者利变法,我法不用宁非羞?况有治人无治法,若为国计宜人求。

惟公抗古独持论,会当入告宣嘉谋。有客哀歌动天地,蹈海不死生犹偷。

南来谒公辱庭见,五羊城郭方清秋。天涯沦落苦无著,荷公还我东扬州。

卖文傥得买山价,草庐拟筑山之幽。前身太华老道士,黄庭一卷供清修。

以心太平署庐榜,乞公大笔千秋留。闻公课吏言所志,补义取我琼山丘。

治平要自儒者事,岂在西法趋从欧。太平无事傥有日,定许閒暇娱清游。

此事难期此心在,乾坤浩荡消边愁。吁嗟乎!丈夫生当为八督州、取万户侯;

不然,儒冠世方厌,径须学道寻罗浮。乞公之书为公讴,狂奴之态公勿笑,江湖此去行扁舟。

公致太平傥我见,且看东南剑气凌斗牛。

忆上杭旧游 其二

清代 丘逢甲

江随山势百千盘,江上春云酿暮寒。满径山桃红簌簌,斜阳呼渡大姑滩。

说潮五古十七首 其十

清代 丘逢甲

东祠气清肃,中乃祠三忠。我怀文文祠,夙昔梦寐通。

携我烟霄间,俯瞰青濛濛。乾坤正倾侧,玉简宁为功。

梦觉谨志之,浩然思无穷。思公艰危日,九死来岭东。

哀歌沁园春,古木残阳红。悲哉五坡岭,报国志未终。

岭梅最高品,著花冰雪中。安知有南枝,向暖私春风。

题絜斋丈鸳湖舟隐图十首 其七

清代 丘逢甲

欲回天地入孤舟,家住由拳古越州。为语君王正尝胆,未容少伯五湖游。

答叶季允 其二

清代 丘逢甲

万里飞腾志未乖,海山苍莽遣吟怀。他年岛国传流寓,诗屋人寻豆腐街。

王晓沧将之官闽中赋别 其五

清代 丘逢甲

鼓山东望龙渡处,海雨曾飘开国旗。从古英雄论成败,不堪重话共和时。

题絜斋丈鸳湖舟隐图十首 其二

清代 丘逢甲

唱彻陂塘买未能,乡心閒写大吴绫。秋来烟雨楼头梦,饱啖蒪鲈羡季鹰。

送刘铭伯之美洲 其四

清代 丘逢甲

九万征程走使车,一言九鼎信非虚。不须十部贤从事,齐拜刘公一纸书。

题东坡三洲岩题名石刻

清代 丘逢甲

东坡渡海归,游此玉乳岩。曾题数行字,鬼神护镌镵。

古人弃我去,留我题名处。何时我来,亦刻数行字。

玉乳千年温,洞天散花雨。

南还抵汕头埠,闻琰儿、球儿殇耗,哀感书此 其三

清代 丘逢甲

望尔成人竟不成,中年哀感倍伤神。青山何处埋儿骨,黯黯愁云隔凤城。

即席赠邓恭叔孝廉

清代 丘逢甲

同醉朱明洞外天,尊前锦瑟感华年。出门满地风波恶,未许公卿荐邓先。

东山感秋词

清代 丘逢甲

万树秋声撼睡童,读书情趣逊欧公。挑灯自写纫兰句,一卷离骚当国风。

丘逢甲

丘逢甲

  丘逢甲(1864年~1912年)近代诗人。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 ► 658篇诗文

清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