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区大相
帝城云物逢冬仲,玉署含毫对此辰。恩重岁时多笔札,地偏清切少风尘。
向人梅柳迎阳发,近苑楼台过雪新。吹律定应回黍谷,负暄终拟献枫宸。
平胡曲 其二
汉将乘秋西击胡,阴风万里扫穹庐。海涛怒作三军气,沙雁排成八阵图。
浔阳曲 其三
昨日经樊邓,今朝过夏口。彷佛浔阳城,已映武昌柳。
送即墨赵丞
即墨遗封渤海头,齐城七十照高秋。更须龚遂收耕犊,不用田单教火牛。
赠四兄 其一
桓山有四鸟,栖息同一枝。飞鸣自相同,饮啄亦相随。
伯也忽先殂,仲氏念将离。羽翼各自远,声影一何悲。
揽衣三叹息,觞至不能挥。愿逐南云翔,送子返故栖。
四月六日与客游高梁桥
燕郊四月如春月,景物暄妍宿雨晴。仙苑名花裁罥蝶,御堤芳树始流莺。
平林翠幕褰风飏,落日红妆照水明。自幸太平多乐事,共将弦管寄欢情。
送程生入蜀
行役梁山外,离歌易水前。猿声下绿涧,鸟路上青天。
暂对巴歈舞,休耽蜀国弦。凭将百钱卜,更问子云玄。
庭梅二月半后放花
春还忽已半,桃李方参差。梅蕊何迟方,开花临玉墀。
捲帘蜂乍入,披幌月仍窥。韶节谅难定,素心人讵知。
孤芳幸未晚,及此赠佳期。
南行感怀四十首 其二
人生各有适,岂不常欢然。荣瘁安由命,行藏敢问天。
百年恒道路,万里足风烟。去去复何戚,离心魏阙前。
望七星岩 其一
仙山对城郭,累累七星石。中有太古文,世人了不识。
续刺谗诗 其十一
有鸟在梁,亦曰在原。煌煌哲兄,急难斯存。彼美汪生,汝亦昌言。
谁谓友朋,不如弟昆。
阮溪漫兴 其三
谷口生烟上翠微,孤亭晚坐数鸦飞。隔林樵子遥相问,今日观棋谁后归。
浊潦骤溢水槛遣兴二绝 其二
今朝江水浊,云日汩虚明。我欲澄流滓,中流见太清。
湘中杂咏 其五
纷纷木叶下江潭,远客乡书万里缄。无限征鸿愁不度,断肠秋色在湘南。
送刘比部玄子往江北 其一
严装候晨发,仆御戒修途。我友远行迈,驾言适旧都。
旧都勿久滞,祇役在诞敷。馀封带灊霍,高澨出淮徐。
左顾洪河流,右瞻陵庙纡。旷望极原野,白露殒平芜。
山川邈悠哉,荏苒岁华徂。岂不念离析,王事有驰驱。
登车遵大路,执手城南隅。愧彼双黄鹄,奋翅淩高衢。
誓当复早旋,要盟恐常虚。风霜厉南陆,慎尔千金躯。
端溪杂咏
城头吹玉笛,城下唱渔歌。为问南征客,其如烟艇何。
赠庄得全太史使西越
别离良不易,兹别何煌煌。车徒盛意气,衢路生辉光。
执手一相送,送子玉河阳。玉河清且涟,中有双鸳鸯。
嬉游萍藻间,将举更回翔。将举欲何之,云涉江与湘。
风云开赤社,玉节淩朱方。朝游苍梧侧,暮宿丹水傍。
但言皇泽远,宁恤道里长。弦歌未终宴,仆御已严装。
宵人竞荣宠,君子慎周防。归途倘见忆,为采秋兰芳。
除夕诸客见过守岁
杯酒临除夜,能禁晚暮嗟。愿逢新节序,莫改旧容华。
岁往偏宜守,春来不待赊。年年帝城里,文字老生涯。
初秋夕寄友人
东走与西笑,相隔红尘里。何事日闭关,注易从兹始。
桂花发初月,莲子落秋水。歌钟正高会,默默守玄理。
同林咨伯汪公干黄汝纶秋日僧房对菊 其一
停策僧家茗椀香,西风扫叶满绳床。官閒每有寻幽赏,静对寒丛开竹房。
荒馆种竹率尔成咏聊寄一时之兴得十二绝句 其九
昔住筼筜谷,千竿绿映池。虽无封比渭,窃有咏临淇。
区大相
广东高明人,字用儒,号海目。区益子。善为文,下笔千言立就。万历十七年进士。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居翰院十五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赵等先后当国,大相皆引避不轻谒。后调南太仆寺丞,以疾归,卒。工诗词,皆严于格律,为明代岭南大家。有《太史集》、《图南集》、《濠上集》。► 629篇诗文
再去田园 其一
槐阴清昼和寓直诸公
使至饶州
待月有怀
瀛海长春歌为宪副刘翁作翁家瀛海以元日生时夫妇皆寿八十馀长子礼 ...
慈圣皇太后圣节皇极门朝贺
再去田园 其二
和四家兄新岁梅
舟中同四家兄读七舍弟疏草述怀
答龚秀才岸文 其一
同四兄咏梅寄七弟 其十
襄阳览古
送陆伯生还吴
赠吴孝父归黄山
梅花歌与崔子玉诸公饮花下作
莫愁湖曲 其四
湘中杂咏 其二
送梁武库赴临洮 其一
东征诗 其二
续刺谗诗 其六
和大司成韩公祷雨宿署中之作次韵时读书国学
闻宪府李公增修星岩之胜遥有此寄 其一
赠太医院心泉吴君
舟中杂咏 其二
舟行杂咏 其十九
嵩阳院观汉封三柏
田家吟 其三
古有所思
竹莲双瑞图为陆大夫赋 其一
题虎丘山寺
再入显灵道院有感 其二
送刘比部玄子往江北 其二
咏梅 其七
同四兄咏梅寄七弟 其九
樊城乐 其一
游嵩山四首 其二
赋得五星如连珠
赠谭金吾还朝 其二
登箕山
同黎惟仁访朱氏兄弟山池
饮制府陈公署中
蚤春园桃盛开亲友携酒过赏得春字
昨游姑蔑徐氏园见林开先题壁兹过上饶费氏馆见朱贞吉留题凄然有作
王光禄园林杂咏 其一
再入显灵道院有感 其三
寄侄 其四
月夜花下小酌和友人
春塘曲
题王学士忠铭先生山中四景 其一 文笔晴烟
九望 其八 望崧台
和四家兄元日看梅
将游燕感赋 其三
院鹤吟 其三
樊城乐 其三
新秋沧溪月下泛舟
夏日泛百泉 其一
途中苦热作
登天池山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