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答黄石公明府

答黄石公明府

明代 区怀年

十载论交梦亦虚,青云天上动离居。青更单父春风满,舄诣河阳太史书。

永誉几番传鸑鷟,新诗何日寄江鱼。衡门渐老牛衣客,白石歌残思有馀。

诗人区怀年的古诗

昌华废苑行

明代 区怀年

君不见刘家兄弟擅豪雄,穗城佳丽侔雒中。离宫远映三珠树,别馆还依八桂丛。

边衅坐销閒介胄,更辟昌华开苑囿。墨翰全收上国英,衣冠尽挹中原秀。

南面称孤乐事多,椒庭歌舞盛纨罗。就中掇得春如海,楚媛吴娃愁几何。

自谓繁华无与比,江天水戏尤堪侈。龙舟夜月泛晴沙,兰桨春风吹白芷。

千秋疑冢带寒烟,陵树萧条古水边。独有芳菲情不耐,教人空艳素馨田。

从云路村取道入云端 其二

明代 区怀年

迂疏曾寄鹿麋踪,愿拾仙蒲餐紫茸。行尽石苔幽绝处,更携瓶策到中峰。

采菱

明代 区怀年

八月寒塘静不波,暗香微掠妒颦蛾。木兰双桨归何处,霜入蓬根野鹜多。

登宝月台望定山诸胜

明代 区怀年

凌晨遵北郭,曳杖远尘事。崇宇一跻远,悠然成小憩。

平畴澹以旷,流览极无际。丛茜互蔽亏,晴峦婉相媚。

崖壑露奇峭,洞户争瑰异。峨峨引秋旭,杳杳落空翠。

变现发奇赏,清芬抉幽邃。讵直艳游观,已识栖真意。

寄友人白云山居

明代 区怀年

白云山下多瑶草,白云山中开士老。白拓空馀瘗鹤铭,新诗偶寄呼鸾道。

近闻结屋清溪阴,烟莎不剪莓苔深。有时长啸倚岩石,木叶萧萧风满林。

短衣荷篑无人识,日采松花充午食。藜杖归来及晚钟,前峰月照溪烟碧。

花信愁 其三

明代 区怀年

巢松注想匡谷,棹雪空怀剡溪。岁月满腔愁谱,都从烟雨凄迷。

清夜游二首 其二

明代 区怀年

扑面浮香度浅溪,水光花落夜猿啼。行云踪迹知何处,十二峰头月正低。

过水石山房听泉因题于石

明代 区怀年

落日照松关,高僧不在山。瀑潆增活趣,云老挹苍颜。

草石纡回次,轩窗杳霭间。但能捐鄙陋,终日听潺湲。

访李子长墓

明代 区怀年

古木临樗社,高风不可齐。废侗应有托,谐谑岂无稽。

玩世閒胸次,忘机绝品题。缅怀丘垄侧,凝眺碧云偍。

醒后书壁

明代 区怀年

高卧榆枌十亩间,小窗移枕对溪山。莫嫌鸥社閒来往,悟得忘机梦亦閒。

西樵

明代 区怀年

朝望樵山巅,暮止樵山麓。路回苍蔼樵,天外散鸣玉。

谷口绚秋霞,半是经霜簌。坐此清冷中,顾见毛发绿。

峭壁有奇文,目瞑不敢读。此意无人知,藜床了心曲。

柬关蓬石少宰十六韵

明代 区怀年

自顾卑栖色,慵迂匪一端。鸡坛增潦倒,榆社旷盘桓。

顷怵狂氛扰,方忧圣泽阑。受降隓远略,朝汉失雄观。

朔马嘶云劲,霜乌择木难。山公能启事,海客惜投竿。

鼙鼓惊貂珥,烽烟老鹖冠。入林青霭隔,沈玉素书寒。

火德彰星纪,祥辉著井干。天南周警卫,日旰费传餐。

简陋恩初渥,持倾道弗刊。汇徵群品具,疏逖有徒繁。

左广鞯櫜戢,穷东杼轴殚。末流伤漶剌,中谷奏漪兰。

白水徵文叔,苍生忆谢安。为霖须旦暮,翔洽九区看。

清夜游二首 其一

明代 区怀年

烟扉罗幌护钟重,灯火人家远寺钟。何事月明双鸀鳿,海棠花下睡初浓。

羊城八景 其五 蒲涧帘泉

明代 区怀年

入林缨可濯,百尺泻清泠。不用张萝幌,潺湲待客听。

答黄石公明府

明代 区怀年

十载论交梦亦虚,青云天上动离居。青更单父春风满,舄诣河阳太史书。

永誉几番传鸑鷟,新诗何日寄江鱼。衡门渐老牛衣客,白石歌残思有馀。

同诸子纳凉于饮虹涧

明代 区怀年

浅碧照苍颜,幽盟片石间。瀑悬争险落,禽语入秋闲。

古木稠能荫,欹崖叠可攀。晚酣清啸翕,馀响际空山。

阮溪杂咏 其三

明代 区怀年

沧桑回首刹那间,长日能消绮季闲。歌罢紫芝人寂寞,坐娱枰局对空山。

咏荔枝 其一

明代 区怀年

芒种家家听子规,邀欢何处柳塘西。香风十里嘘长夏,万簇红云酿火齐。

溪上望樵山八韵

明代 区怀年

葛洪偕隐意,宗炳卧游心。少室原相卧,匡庐未可寻。

一湾看雪濮,十里见云林。水际峰峦影,天边猿鹤音。

谷香邀短策,岩翠落幽襟。欲踵诛茅事,还虚振壑吟。

石塘阴不展,圭窦日初沈。宜待秋风晚,中阿采郁金。

明代 区怀年

苍鹰不上钓鱼矶,烟圃香生笋蕨肥。海势日涵孤屿出,溪声时答片帆归。

白蘋埭堰过春潦,芳芷汀洲恋夕晖。回首莫淹乡国虑,竹窗谁识故人违。

区怀年

区怀年

区怀年,字叔永。高明人。大相仲子。明熹宗天启元年(一六二一)贡生,任太学考通判。明思宗崇祯九年(一六三六)入都候选,以内艰回籍,后授翰林院孔目。归卧云石,学赤松游,日以赓和撰述为事。著有《玄超堂藏稿》、《击筑吟》诸集。清光绪《高明县志》卷一三有传。► 143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