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赠李经府署县还高凉 其三

赠李经府署县还高凉 其三

明代 区越

芙蓉出水更清鲜,十里香风两岸船。未拟幕宾谁并驾,亦知流辈共推贤。

一方美锦还新制,万斛龙骧备远边。别后霜台需荐剡,鹏抟应候泬寥天。

诗人区越的古诗

邑侯陈后斋膺奖 其二

明代 区越

茅檐桑柘覆新青,何限薰风入户庭。百里炉锤荷真宰,几年憔悴乐更生。

戴星治亦弹琴治,冰鉴明于宝鉴明。三叹贤侯并豸史,茂劳旌奖浃舆情。

秋日过钟抱素宅 其一

明代 区越

稍就檐阴避午阳,蕙兰中暑亦姜黄。香风坐挹醒还醉,楚客归来闲似忙。

重叠晚山天绘画,风流诗社客杯觞。登高正待茱萸老,且采芙蓉为制裳。

同年陈洪斋设立蒸尝诸事嘉其贻谋之善

明代 区越

岩经萦纡屋一区,老年相候几巾车。蕉深北界虞无鹿,潮上江门钓有鱼。

虑远且期孙取则,人贤应念祖成书。故侯老圃多生意,殊恨东来脚迹疏。

送莫三尹应朝 其一

明代 区越

夹溪黄叶下萧骚,上濑船轻易著篙。风起棘林催凤翼,天开云路渐鸿毛。

鹤田

明代 区越

暂处群鸡亦挺然,清声嘹亮彻旻天。信知华表千年鹤,不负东坡二顷田。

丹顶岂须文武火,羽衣元是岛莱仙。一尘不染青田背,笑尔扬州俗士缠。

八月六日饮通津宅次韵

明代 区越

碧落银河近,旁通竹径幽。哲人多喜好,清赏重淹留。

洗耳巢由辈,登仙李郭俦。灵槎如有信,相与论中秋。

偶山卷为九江曾州守题

明代 区越

海上寻名识偶山,森森玉立万山环。九江日出双螺黛,百镬烟分两灶丹。

莲社酒香初入会,隐岩松老正归闲。西州去日多遗爱,莫遣春风又启关。

同年郑凫溪招饮次韵 其二

明代 区越

晓晴载酒游花间,何限风光豁笑颜。春斝淋漓衫袖湿,野芹参错鬓毛班。

风来紫水千重浪,雨后黄云万叠山。天道处分还我辈,等閒车马不须攀。

陈司训迁观城掌教临别投赠

明代 区越

教分象邑已前闻,再总观城道益尊。溟海南游方住楫,岱宗东望又梯云。

欲留春意归墙屏,合养桐材惜寸分。榱桷栋梁皆入用,吴兴千古复谁论。

九月六日赵太守丹山游圭峰分韵得重字

明代 区越

踏上圭峰日正中,小蹊黄叶叠重重。小前未酌重阳酒,松下先吹落帽风。

望望庐山须此老,琅琅郢曲有诸公。丹山老凤西屏鹤,烟淡疏篁月满桐。

藏春亭

明代 区越

韫椟深藏百炼丹,主人醒坐火炉闲。乾坤在处明双眼,风雨凭君度一关。

日暖牙签抽满席,绿阴黄鸟语其间。何人肺腑收全尽,再见先生作半山。

读念斋邓太守归隐嘲诗次其韵 其三

明代 区越

得赋归来意便佳,春风歌酒度秦淮。已输茂叔难寻乐,顾学尧夫易打乖。

一壑自便终老计,五松都共谢官阶。山中白酒应新熟,得放怀时且放怀。

席上答钟海月 其一

明代 区越

共老登台快独先,楚歌声彻泬寥天。望中云物双眸迥,晴后秋花几树妍。

水阔鱼龙迁旧穴,风清韶濩丽新弦。浮杯欲共沧瀛去,斜月娟娟自海边。

师道重光卷赠宪学林先生 其二

明代 区越

沧江一叶老渔师,潦到何人复重斯。宪节独留青眼在,鸥群还顾白头时。

宗师有道光前烈,风教无端觉后知。徙倚西台花下月,为公倾倒十年思。

次钟粤江见寄

明代 区越

暖云开阖也无时,古木相摎尽好枝。触目忽寻诗不见,出门谁报鹤先知。

溪山小影真堪画,贤达当年事可追。东老兴浓宾易醉,听歌犹恐和歌迟。

壬午北上舟至馀杭值五月四日同年周舜中赵从之二宪伯预为节酒召饮 ...

明代 区越

脍鱼脯鹿酒行频,拜领台端意甚真。客子忘归青眼旧,主翁先醉绿衣新。

援琴写别声多怨,击钵题诗句益神。何事流莺还恰恰,不知绨念过殷勤。

新筑和同社诸君子

明代 区越

竹径轩窗豁,松关院落深。小窝风月满,应适暮年心。

和退斋先生顺德较士喜晴

明代 区越

冰壶皎皎湛元精,万类浑浑一镜明。陆氏当年排具眼,昌黎何处表元英。

空濛有日回天意,肤寸无云点太清。久雨忽晴非偶尔,乾坤从此妙施生。

与元升侄之饶庠 其二

明代 区越

好雨乍晴天界阔,青云飞去白云催。风生万籁瑟琴鼓,春满一庭棠棣开。

仗剑剑江须说剑,寻梅梅国莫谈梅。万般心曲输应尽,尽取芝山景致回。

次和玉泉登高韵

明代 区越

五株葱郁淩霜老,万里联翩接汉回。黄菊径边开正好,白衣云外望应来。

更无羽客谈丹灶,犹有残僧扫玉台。何限门前车马客,风光同醉不同杯。

区越

区越

区越(一四六八—一五五四),字文广,号西屏。新会人。尝从学于白沙陈献章。明孝宗弘治十八年(一五〇五)进士。历官浙江嘉善县令,户部主事、知建宁宁国府、浙江副使、江西左参政。年八十七卒。有《西屏集》行世。明万历《广东通志》卷二四、清乾隆《广州府志》卷三四、清乾隆《新会县志》卷九有传。区越《西屏集》十卷,前五卷为诗,馀者为文。► 321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