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李前川诞日见召和韵

李前川诞日见召和韵

明代 区越

精木何曾费曝蒸,诗翁仙骨自冰清。诗流自觉闲身乐,老大休嫌白发生。

天宇望高云物尽,渔歌声近海潮平。秋光满眼堪乘兴,并入翁家念九英。

诗人区越的古诗

秋日过钟海月先祠杂兴 其一

明代 区越

原田积潦稻成空,老釜扬尘灶息红。谁与贫人共年谷,层楼独见树高风。

用韵答汤涧松 其二

明代 区越

一种花须百种勤,看花须念养花人。闲门半掩东风面,九老同来正及辰。

季秋寓羊城批验所行坐水亭中偶得黄紫溪书知近卧病少出忽动小轩丛 ...

明代 区越

风雨初晴水满陂,芙蓉散影碎涟漪。芙鳞自怪摇轻扇,好鸟凭谁画软枝。

东郭先生还卧病,小轩丛菊正堪时。前溪几处撩清梦,敢谓吾庐亦在兹。

窗前红茉莉碎剪菊盛开有怀

明代 区越

檐前茉莉望春红,野菊离离傲朔风。老忆故人初较病,诗多情致更新工。

兴来开径期三益,醉后扶吟但一筇。丁卯桥边能荡桨,笔床茶灶肯随公。

通津邀酌次韵 其二

明代 区越

西山何处访夷齐,山远穷林鸟亦栖。诗酒不知行有债,乾坤惟觉事无涯。

倦归白社犹称老,晚得黄花亦放怀。明月半帘人尽醉,回鞭忘却路东西。

和清所李山人

明代 区越

兰蕙霜前不改芳,山人依旧古冠裳。山逢九九亲宾会,行迓三三药草香。

江湖岁晚先忧在,月旦评高水鉴光。老痒年来搔未去,新诗撩我兴偏长。

饮钟海月家次韵

明代 区越

闻道西山笋蕨香,远扶鸠杖过眉长。参烹海路羹尤滑,醉卧南薰夏亦凉。

皓首方知寻四老,黄埃却笑污三梁。从今伏腊真时节,一举何辞累十觞。

和司训许南溟 其一

明代 区越

徙倚屏前几树松,长吟终日对双峰。南溟何处寻双鲤,高浪来帆破万重。

诸老一时仙舫集,君家四面水云封。延缘未觉沧波晚,浩笑还山月满蓬。

和涧松汤外史 其二

明代 区越

行止谁云不可期,到山终恨入山迟。涧边松下长随鹤,橘绿橙黄摘有时。

句里江山多自适,意中人物肯相违。恰来佳气通仙圣,剩有琼浆泛寿卮。

春末梅柳方盛有感

明代 区越

烟雨江梅尚带青,桃花烂漫柳轻盈。桃看百物趋时变,谁谓东风不世情。

青海生全多富老,朝歌荡涤有虞生。溪山何处堪行乐,布谷劳劳且劝耕。

答容逸夫处士

明代 区越

飘萧黄叶满荒郊,蜡屐多年齿尚牢。橘柚满园堪独乐,茱萸随酒更登高。

西湖鹤舞迎挥杖,东海龙吟杂鼓刀。九虎当关忧梦断,故山回想旧英豪。

登高感事

明代 区越

凉风潇飒洒山阳,琴鹤同来意自长。四望高卑还卓绝,一流觞咏出寻常。

风尘远岛嗟生事,兰桂空山感异香。抱病登台总乘兴,不应愁结杜公肠。

贻杭僧清涌

明代 区越

山水苍苍万壑秋,沧江淼淼一归舟。梦回烟月无天日,游遍公卿出帝州。

燕颔虎头知有相,孤云野鹤本同流。山僧长揖苕溪去,他日来寻只水头。

汤外翰社会次韵

明代 区越

方筇八十未扶公,问柳寻花日正中。猿鹤品流应自别,芝兰气味许谁同。

睢阳赋后诗名在,栗里归来酒兴浓。今古再逢真率会,主盟端合谢贤东。

冬至后四日邓太守念斋张大尹井泉寿诞

明代 区越

一阳来复又三晨,二老悬弧叠诞辰。佳气郁葱盈里闬,江门风雨两吟身。

膝前戏舞儿英俊,堂上高歌客缙绅。圣主万年优老寿,青门白社任閒人。

荣寿堂赠陈邦衡茂才

明代 区越

司徒当路满才名,益羡宜家有令声。益念柏舟头到白,每看褒敕泪先零。

舞风莫惜斑斓绉,爱日休教禄养轻。荣寿未涯君不见,母全贞淑子宁馨。

寄洪斋陈同年 其二

明代 区越

纱帽闲眠云水间,薇垣无事可相关。床头仙箓周千遍,鹤顶真丹就九还。

卫武诗情惟取进,伏生经老不知闲。共公酌水吟千岁,何限香风荐蕙兰。

和答曾丈鹤林

明代 区越

此身闲得便成仙,何必菖蒲解引年。冷落春光还默坐,依稀风韵荷新篇。

天恩大赉均黎老,寿域同跻过百年。白鹤山人来未到,野航应怯海涛喧。

赠李经府署县还高凉 其三

明代 区越

芙蓉出水更清鲜,十里香风两岸船。未拟幕宾谁并驾,亦知流辈共推贤。

一方美锦还新制,万斛龙骧备远边。别后霜台需荐剡,鹏抟应候泬寥天。

钟海月相邀和韵

明代 区越

共谁看水过江潭,剩有秋光入雅谈。又放一瓢来水北,得从诸老过溪南。

醉听弄竹风潇飒,坐对归巢鹤两三。不是习池多野兴,山公那得屡停骖。

区越

区越

区越(一四六八—一五五四),字文广,号西屏。新会人。尝从学于白沙陈献章。明孝宗弘治十八年(一五〇五)进士。历官浙江嘉善县令,户部主事、知建宁宁国府、浙江副使、江西左参政。年八十七卒。有《西屏集》行世。明万历《广东通志》卷二四、清乾隆《广州府志》卷三四、清乾隆《新会县志》卷九有传。区越《西屏集》十卷,前五卷为诗,馀者为文。► 321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