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送莫三尹应朝 其一

送莫三尹应朝 其一

明代 区越

夹溪黄叶下萧骚,上濑船轻易著篙。风起棘林催凤翼,天开云路渐鸿毛。

诗人区越的古诗

送曾鹤林之新昌 其二

明代 区越

重阳再会菊新斑,清赏无期又出关。江雁阵云归五岭,钓船撑月过横滩。

临行郑重公何意,翻忆平生我厚颜。行止向来经画定,不知猿鹤怨空山。

元日和雩峰何太守 其二

明代 区越

青山何处想音容,两度开缄一月中。妙染几曾窥晋帖,新诗时复见唐风。

闲于丹灶寻真诀,惯入西樵觅酒东。开径徒劳望三益,野屏烟淡鹤归松。

窗前红茉莉碎剪菊盛开有怀

明代 区越

檐前茉莉望春红,野菊离离傲朔风。老忆故人初较病,诗多情致更新工。

兴来开径期三益,醉后扶吟但一筇。丁卯桥边能荡桨,笔床茶灶肯随公。

通津邀酌次韵 其一

明代 区越

野涧潮平度马迟,闲门幽径出疏篱。蜩惊落木翻金奏,歌爱耕声叠竹枝。

老大立言须不朽,寻常挥翰却无羁。龙山果有来朝约,醉插黄花亦不辞。

雪候对菊

明代 区越

雪候争开碎剪黄,未容秋色入冬藏。未根不用呈仙手,索笑时来有古狂。

冷艳故应寒宿露,真心犹自抱严霜。何人更续猗兰操,停待香风翳草堂。

秋日饮钟海月宅

明代 区越

黄冠野服际时昌,千仞争看老凤翔。商岭采芝歌调别,渭川栽竹钓竿长。

山杯数举知公健,海月初生称夜良。为听玄谈归未得,野芳和露荐秋香。

送锦衣莫玉泉还京 其三

明代 区越

南来先垄扫松楸,得伴龙溪几度游。草阁正酣云水梦,锦衣重上帝皇州。

文章有子能华国,老大还家未白头。万里春风同入户,秋高谁赋仲宣楼。

赠江训教乃尊还全州二首 其一

明代 区越

春燕来游秋燕还,乾坤今古几人闲。风花高下过梅岭,云物萧疏忆柳山。

亲爱并输肝膈外,交情重看别离间。探春未倦双行脚,莫指年华且闭关。

送孙千兵赴安南总制

明代 区越

百家将略几编青,孙子之孙复著名。廊庙谋谟多物色,荒陬蛮獠谩纵横。

伏波铜柱千年在,圣主恩威万里行。衔衬军门献图籍,可能参画万全兵。

清远道中

明代 区越

旁落诸山逼眼青,初秋慰我以新晴。宵征候月商船集,早市无鱼峡水清。

星使恰逢笳鼓竞,山人薄致笋蔬登。君门万里行将到,芹曝区区只寸诚。

关子翰郊行诗拟九月四日约诸年少同续登临之约次韵

明代 区越

云物萧条阊阖风,炎凉相代岂相攻。林庐苍莽还如故,岐路东西漫不同。

塞雁声闻寥廓外,游人身落醉醒中。明朝又蜡东山屐,年少能随鹤发翁。

履儿之任四会和答诸亲友 其三

明代 区越

告身何处拜黉宫,万里南还秋正中。市酒出瓶宾共乐,山歌连调雨其濛。

休嗟灵鸟非凡鸟,谁辨真龙与画龙。解得西来三叠意,高卑同是代天工。

正月十七日风雨至二十日始见日色

明代 区越

朔风吹雨来溟溟,岂为元宵须送灯。百草定知寒不茁,三辰愁向暗中行。

梳头暖阁还呼炭,烧叶茶炉尚带冰。今日微阳弄光采,时来曝背近檐楹。

五月六日次陈大云邀饮之作 其一

明代 区越

海鹜分飞落彩霞,青藜略约到君家。一溪野色翠联竹,半榻晴云兴共茶。

紫荔味全堪荐实,碧兰香动正开花。閒人若道都无事,那得新诗领物华。

钟海月约游大云山龙兴寺时八月六日也

明代 区越

大云山下龙兴寺,阊阖风高八月游。阊舄故堪图九老,光华何必待中秋。

未乘白鹤招黄鹤,且拉浮丘觅故丘。莫放清商振林木,出山重恐白云留。

寄洪斋陈同年 其二

明代 区越

纱帽闲眠云水间,薇垣无事可相关。床头仙箓周千遍,鹤顶真丹就九还。

卫武诗情惟取进,伏生经老不知闲。共公酌水吟千岁,何限香风荐蕙兰。

小金山留别 其一

明代 区越

山寺悬登客住船,晚逢佳景亦延缘。潮生远海风行地,云扫长空月满川。

浩笑出门真万里,重期促席是何年。平生亦有忧劳念,总为浮名恐不然。

寿日和林别驾韵

明代 区越

小算梅花不记年,花边长此共开筵。青青竹树吴中景,表表衣冠洛下贤。

谈笑底须誇末俗,遨游真可挟飞仙。山厨岂得愁供馔,圣主新加惠老钱。

李铁谷预约九日游圭峰

明代 区越

九日相邀尚隔旬,芙蓉霜老菊霜新。玉台佛阁堪乘兴,绿护仙屏久待人。

古塔攲依松几树,澄潭瘦影鹤千春。寻诗亦恐无新句,岁岁来游按旧辰。

张明府冬日召饮次韵

明代 区越

大厦三冬可庇寒,老年诗酒正交欢。林庐欲画孤山影,风雪休关五柳门。

区越

区越

区越(一四六八—一五五四),字文广,号西屏。新会人。尝从学于白沙陈献章。明孝宗弘治十八年(一五〇五)进士。历官浙江嘉善县令,户部主事、知建宁宁国府、浙江副使、江西左参政。年八十七卒。有《西屏集》行世。明万历《广东通志》卷二四、清乾隆《广州府志》卷三四、清乾隆《新会县志》卷九有传。区越《西屏集》十卷,前五卷为诗,馀者为文。► 321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