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刘辰翁
冬景 地炉煨榾柮
片地为炉古,长镵斫雪来。蒲团容膝坐,榾柮向人煨。
凿破昆山璞,方如煖阁开。一根深雨露,四壁涨烟煤。
光怪浮螭吻,云星拨芋魁。朱门香兽拥,何意早成灰。
永遇乐·璧月初晴
余自乙亥上元,诵李易安《永遇乐》,为之涕下。今三年矣。每闻此词,辄不自堪,遂依其声,又托之易安自喻。虽辞情不及,而悲苦过之。
璧月初晴,黛云远淡,春事谁主。禁苑娇寒,湖堤倦暖,前度遽如许。香尘暗陌,华灯明昼,长是懒携手去。谁知道,断烟禁夜,满城似愁风雨。宣和旧日,临安南渡,芳景犹自如故。缃帙流离,风鬓三五,能赋词最苦。江南无路,鄜州今夜,此苦又谁知否。空相对,残红无寐,满村社鼓。
夏景 涉江采芙蓉
梦破芙蓉雨,蛾眉琐绿窗。悠悠思远道,采采涉长江。
北渚浮湘水,西兴渡越邦。波穿红锦乱,影转画桡双。
花路迷相问,菱歌远失腔。扣舷惊水鸟,晼晚笑吴憃。
鹧鸪天(赠妓)
冬景 绣纹添弱线
自取天章绣,深宫漏不闻。弱添今日线,閒认旧时纹。
明丽千枝锦,蒙茸五色云。忽惊花样少,不为女工勤。
缕结期千载,晴悭暖一分。隔窗谁似醉,睡冷篆炉薰。
夏景 清风松下来
狭世清风少,清风不受催。惟应松下有,肯向坐间来。
襟袖元如水,山林自少埃。遂惊弘景宅,不是楚王台。
柳巷无人扫,柴门尽日开。是谁前喝道,空遣鹤飞回。
秋景 牛女年年渡
牛女是谁传,灵桥不待船。昔年曾此渡,每渡似初年。
此夕须停织,何人更服牵。星期无了日,河水尚依然。
岁晚长疏隔,人间早弃捐。瑶池人独处,搔首待君还。
秋景 其二 月色醉远客
远客坐长夜,缠绵月色留。明知不是醉,为尔更无愁。
玉雪三千界,金波十二楼。谪仙迷采石,小杜在扬州。
雁背如流水,蛾眉也白头。一声长啸起,满眼故山秋。
摘红英(赋花朝月晴)
秋景 雁南归
天阔雁何之,沈云字字稀。明知从北至,又说是南归。
兵气侵行急,河声背影微。江湖霜信远,城郭主人非。
不惜惊弦得,惟忧系帛遗。河梁人惜别,似尔不能飞。
夏景 雨过苔花润
雨过残春远,晴天半入梅。草根馀落照,花润只深苔。
山共朱帘捲,庭无蜡屐来。翠钱流地满,珠靥照人开。
寂寂承残霤,青青绕废台。唾茸宫壁在,残月照馀哀。
春景 空院落花深
绿沈空院雨,依约旧谁家。已废惟芳草,尤深是落花。
阴阴迷燕垒,籍籍失蜂衙。数点埋香玉,千枝委雪沙。
楼残金谷障,路合玉钩斜。唤醒弓弯舞,天风即海涯。
金缕曲/贺新郎
满江红(海棠下歌后村调共和)
春景 春燕巢林
燕子故依人,重来迹已陈。主楼空舞地,林木自巢春。
无复郊迎乙,惟应语诉辛。乾坤一枝土,风雨画梁身。
荒草歌尘远,颓松社屋新。寻常空巷里,忆着旧家贫。
祝英台(水后)
春景 衣冠拜紫宸
万古衣冠旧,三朝历数新。青皇来远道,紫袖拜严宸。
花日明簪冕,槐云舞佩绅。昭容当槛晓,宰相贺班春。
索令分同列,传呼掖老臣。汉仪当日事,江汉四朝人。
水龙吟·看人削树成槎
法驾导引(寿城山,用寿胡潭东韵)
春景 棋声花院闭
棋声何处起,满院寂无哗。门闭鸡鸣午,庭空蝶绕花。
静中时落子,高处欲惊鸦。枸杞篱根吠,棠梨屋角斜。
客迷柯下路,人在橘中家。此乐商山似,休争着数差。
刘辰翁
刘辰翁(1233.2.4—1297.2.12),字会孟,别号须溪。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人。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 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 ► 491篇诗文
法驾导引(寿吴蒙庵)
琐窗寒(和巽吾闻莺)
送李鹤田入浙赵春谷招
临江仙(坐悟)
点绛唇(寄情)
水调歌头·不成三五夜
夏景 其二 松凉夏健人
鹧鸪天 其六 立春后即事
望江南(元宵)
谢客起早自嘲
夏景 高风动秋声
冬景 舟雪洒寒灯
夏景 其一 夏雨生众绿
朝中措 劝酒
春景 去帆春色随
夏景 讼风伯
秋景 秋风白云飞
行香子(探梅)
齐天乐(端午和韵)
鹧鸪天(立春后即事)
一酒梅(和人催雪)
秋景 蛩响乱秋阴
春晴 其一
谒金门(和巽吾重赋海棠)
临江仙(晓晴)
浣溪沙(三月三日)
夏景 树湿风凉进
水调歌头·我有此客否
减字木兰花(庚辰送春)
沁园春(和刘仲简九日韵)
寿王按察
摸鱼儿(今岁海棠迟开半月,然一夕如雪,无饮余者,赋此寄恨。)
木兰花慢·午桥清夜饮
寿王太守 其五
点绛唇(和邓中甫晚春)
春景 寒尽怕春销
减字木兰花(腊望初晴,月佳甚,有上元花柳意,不能忘情)
夏景 行云递崇高
临江仙(有感)
水调歌头(腊月二十一日可远堂索赋)
虞美人(大红桃花)
水调歌头·鹤会正阳後
江城子(和默轩初度韵)
乌夜啼(中秋)
夏景 露顶洒松风
水龙吟 其七 和中甫九日
满江红(寿某翁)
夏景 莲房坠粉红
秋景 夕阳如有意
霜天晓角(寿陈敬之)
春景 春色在邻家
浪淘沙(秋夜感怀)
梅花引(寿槐城)
卜算子(元宵)
霜天晓角(和中斋九日)
恋绣衾(或送肉色牡丹同赋)
千秋岁(和尚学林寿筵节席)
清平乐·君词为寿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