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赠明卿周君赴衡府伴读

赠明卿周君赴衡府伴读

明代 湛若水

去年遇君淮水北,今日见君江水南。江淮渺渺波浪阔,道路修阻愁人深。

清秋天高一雁征,公子独曳长裾行。会见玉门称乐善,梁园赋雪风泠泠。

诗人湛若水的古诗

高氏祖庙诗 其二

明代 湛若水

于穆大宗,本支太尉。继继其传,迨于尉世。维行营公,扈驾而南。

聿来于温,厥家且蕃。是曰世则,高奥之始。维木载根,维源斯水。

送庄西峰还江浦

明代 湛若水

峨峨定山尊,苍苍出云里。望之不可即,盈盈隔江水。

何以爱此山,爱此山中云。涔涔不成雨,念之徒伤神。

定山不可见,得见西峰子。爱之若定山,聊以慰予意。

之子度江去,渺然一苇杭。登高赋将归,于以写不忘。

九思九歌 其一

明代 湛若水

我所思兮在清溪,潮水山泉天下奇。倏忽雷鸣忽龙蛰,变化大小无常时。

予欲再往观化机,精舍作者谁朝仪。

寄文衡山内翰约同居南岳

明代 湛若水

谁人不说文衡山,闻说衡山开我颜。我有衡山旧精舍,相期月底共追扳。

赠邓君念斋考绩之京长句

明代 湛若水

南曹冬官尚书郎,邓君门汇江门长。江门老师风韵切,先时薰炙趋高明。

闻君斋扁亦曰念,克念作圣恒不忘。直声昔播南台表,一掷泥涂珠复光。

候吏不卑令项强,贰守一道无低昂。诸司考最如一口,报政早晚趋朝堂。

圣皇会须前席问,畴若工垂与殳斨。

三凤吟赠伦白山司成送母太夫人还乡

明代 湛若水

穗城有三凤,五色具文章。上止三珠树,百鸟惊回翔。

仲氏鸣壁水,将母还离方。离方朱鸟地,昼锦同辉光。

何时复来仪?圣人坐明堂。

寄寿程生爵尊府容庵君七十

明代 湛若水

吾闻古有为义者,利人不肯拔一毛。利闻徽今有义者,慷慨视如毡上毫。

一朝挥金四百星,千秋名与天泉高。何以作诗为君寿?贤郎折桂不偷桃。

送冢宰朱玉峰致政还姑苏

明代 湛若水

丈夫负志气,投笔当封侯。奇文抱经纬,星斗罗清秋。

甲科取太魁,仕宦至将相。收身归五湖,鸿飞紫冥上。

严州诗三首 其二 大阳

明代 湛若水

弭棹大阳头,大有藏春坞。深林隔尘寰,苍石辨太古。

岩岫千千重,重重起烟雨。疑有蛟龙居,全身应九五。

云龙吟

明代 湛若水

食哉兵所天,兵乃国司命。兵食既两足,二豪来报政。

二人本同心,其利乃断金。弦琴起瞻斗,送之云龙吟。

代简答葛子东上舍因道及唐内翰同致意二首 其二

明代 湛若水

凭君多谢唐荆川,若泛荆川慎上船。弄月吟风一条路,濂溪伊洛是真传。

九龙颂 其一

明代 湛若水

一龙乘云,九龙在田。一龙全身,九龙潜渊。龙德之潜,其潜正中,吁嗟乎龙。

东溪辞四章 其三

明代 湛若水

濯溪锦兮离离,绿草为裳兮彩花为衣,剪溪毛兮笔荐,登溪兮自颐。

云中人三章 其三

明代 湛若水

云中人兮云为床,抱云眠兮游羲皇。日高三丈兮始转身,展开眉头兮视日光。

睡法莫传兮宵有息,中夜存存兮永不忘。

江东登舟中流阻风易以小艇乃能抵岸

明代 湛若水

晓出江东门,遥望江浦埏。风波咫尺耳,而况万里船。

船大难为用,舴艋吾周旋。尝闻一苇杭,传说济巨川。

留滞荒洲外,嗟哉行路难。

赠吾廷介致仕归开化诗四首 其一

明代 湛若水

我或求珷玞,人或畀璚玖。非不爱璚玖,向人难启口。

启口恐吠声,听听国多狗。

马恒斋都督永奉部檄北上出饯道中口占短歌赠之

明代 湛若水

方武吉甫今马公,方古名将为将雄。方以附众武以戡乱随守攻,翕张呼吸生雷风。

指麾戎马如手足,千人万人心一同。此行可请二长缨,左系天骄右叛戎。

长江杂咏十一首 其八 从石太守熊同府饮大观亭

明代 湛若水

快目明眸坐大观,我观大块目无全。有时化作鸿毛洒,又化鸿蒙未判前。

郁林守邝和仲乃元博宪副之犹子而吾友松溪程学士之徒也谬称予为师 ...

明代 湛若水

金台金陵两都花,曾共松溪玩月华。郁林贤守开诗卷,三世斯文共一家。

丁千兵忍庵七十寿诗

明代 湛若水

淮水出自桐柏山,黄河沧海汇勾连。黄人义士生其间,不然往往多长年,刘安鸡犬皆成仙。

又闻丁家有高士,令威野鹤相后先。只今共爨过五世,宅里已表兴让仁。

今年阳月跻古稀,天高海阔闻华筵,高士高义不谢年。

无疆万寿无穷传,我歌寿歌歌寿筵。

湛若水

湛若水

(1466—1560)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864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