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送太常博士李九皋养病还金华

送太常博士李九皋养病还金华

明代 湛若水

名玉方在璞,隐隐含辉光。不有卞和子,忽焉终韫藏。

物情有感遇,世岂无明良。胡为抱之泣,徒尔重自伤。

李君温如玉,独负圭璧章。我乃他山石,磨琢以相望。

进思正斋居,君已谢奉常。局促笼中鸟,插翅慕云翔。

金华为益高,浙水为益长。玉尔明德躯,慰我金石肠。

诗人湛若水的古诗

访阳明洞天

明代 湛若水

道经蓬莱馆,溪穷到阳明。下看东南峰,苍苍入青冥。

不诣此真境,焉知匪虚名。踧踖步岩石,山高岂无灵。

子乔不可见,伫立魂屏营。草木若有识,欣欣向予荣。

采之欲谁寄,岁晏难为情。

题湛渎桥

明代 湛若水

何年姓此渎,天设岂无因。五百年来我,题诗过暮津。

脩明诚书院完各以鹅酒花红劳管工仓官唐未海工房潘滔耆老李权张孔 ...

明代 湛若水

凤凰鸣矣明诚开,土木群工翕于来。仓宰工房耆二老,殷勤合得酒鹅回。

仆山驿道中

明代 湛若水

侧径通幽崖,淩风放高躅。下有百尺放,上荫千寻木。

冷泉漱溪毛,回飙动脩竹。超然生奇怀,情结清溪曲。

中有无名禽,于兹媚幽独。

罗浮四诗

明代 湛若水

北风吹宿雾,天宇何寥廓!罗浮众仙人,为我开云幕。

簪笏非素心,泉石有夙约。得所自得生,忘景亦忘乐。

游罗浮怀诸贤与钟叔辉宝潭 其一

明代 湛若水

福山觉山来信稀,鹤园鹤岑血沾衣。宝潭宝潭无愆期,予登飞云从予谁。

赠谢生显归祁门

明代 湛若水

吾闻谢上蔡,克己最精明。自谓知本体,主翁长惺惺。

如何习危阶,未去十年矜。忘助两勿间,天理已自呈。

真机一入手,骄吝何由生。归哉谢氏子,九万慎途程。

题黄中丞公求放心轩

明代 湛若水

崎岖历荆棘,危途度百千。道遇安崖公,爱我求心篇。

问安为安崖,不答心坦然。求心不求心,安安无所先。

君看石头路,险滑不扶颠。

忆旧寄戴亚卿酬麦饭豆粥厚意 其二

明代 湛若水

能忘安道十年情,方刻新题光欲生。二叟生生如见访,水迎山送到增城。

赠表弟陈谏乡还甘泉洞

明代 湛若水

新泉亦甘泉,东海即南海。须识两泉源,方知四海水。

四海尚且同,人心何彼此?临流饯弟归,静学泉水止。

题席光亭

明代 湛若水

吾师一席光,从谁借于是。一声凤凰鸣,五色映天地。

此光师自光,何预他人事。自性得自天,无借亦无匮。

不离一席间,天地万物备。

题风木馀思卷为前工部今刑部主事张君公载父

明代 湛若水

昔为都水使,今为贯城星。问是谁氏子,诗礼闻过庭。

传家一忠孝,孝感有足徵。先君居庐日,供花发于瓶。

无情尚可格,况以通神明。伊人久已逝,乡里有流声。

开卷为再拜,永言风木情。

高氏祖庙诗 其五

明代 湛若水

相尔斋庖,罔匪洁齐。毋二三尔心,尔祖其来。尔登环翠,尔兴尔思。

若乘云车,若前雨旗。

送大司成陈琴溪之南雍

明代 湛若水

忆昔与君尸璧水,东厢南厢只尺耳。东予有行君不疑,德业相成同一致。

琴溪溪上风泠泠,君归予南旋北征。诗歌钟鼓停夜月,观光庭草待君青。

暮于中和桥玄真观访太行钱采之坐话不觉城门已闭回驾宿玄房得会吴 ...

明代 湛若水

阮生泣途穷,不知有回驾。易贵穷则变,变通道乃大。

达处岂无塞,塞处达斯得。达塞一以观,何必妄欣戚。

回飙吹我裳,超然坐玄房。胡为得良友,共此灯烛光。

灯烛同心光,觞酌三相忘。诣道亦如是,何用而不臧。

奉次舆浦王公冬至前二日韵

明代 湛若水

剥馀天亦复,天地讵无心。独观剥复几,千载逢知音。

流行与充塞,浑沦曷升沈?此事无声臭,茫茫何处寻。

九思九歌 其五

明代 湛若水

我所思兮白鹿洞,风吹五老毛发动。书院枕流漱齿清,心性一图王子供。

予将往观亮非远,鞭龙化杖云仍送。

阳峰

明代 湛若水

吾爱阳峰子,因之询阳峰。阳峰何面目,无乃阳峰同。

壁立几万仞,路盘几百重。秀色入天青,峭削金芙蓉。

匪但爱秀色,阳德当正中。中山时出云,沛雨瀰西东。

风云一相遇,变化不可穷。神速在呼吸,调变希神功。

贺盛剑崖明府朝觐回任

明代 湛若水

赤子含哺不自觉,暂离父母始知恩。凤台日照春风面,草木重沾雨露新。

代简答沈艾陵监丞二首 其二

明代 湛若水

罗浮无梦到皇都,纵到皇都梦亦孤。只有一端难忘处,巢由深荷有唐虞。

湛若水

湛若水

(1466—1560)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864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