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自龙州至凭祥道中

自龙州至凭祥道中

明代 湛若水

癸酉王正月,望舒忽已圆。登望凭祥陆,暂辞龙州船。

杭苇始断港,前旌出回峦。隐见万山中,初翳疑无门。

转忽或有通,上与青空连。洒落观群山,芙蓉秀晴烟。

烟与山俱淡,心与境相关。倏然若有得,殊土元同天。

诗人湛若水的古诗

感忠楼诗 其三

明代 湛若水

登源之茔,萎木再荣。千春枯槁,谓匪神功。氓曰神哉,曷感而通。

鞠哉冢宰,树此感忠。树此感忠,念祖无忘。

送梁以顺尹如皋

明代 湛若水

澧州吾旧契,于子为姻㜕。况尔朴茂资,古道期跻攀。

兹将牧如皋,令我心惕然。已闻江南北,饿殍盈郊阡。

静坤为屡震,乾玑失常旋。狐死兔且悲,骨肉相啖残。

死者未掩骼,生者留孤孱。古人尚平格,三极谁复论。

调燮自一邑,以为诸牧先。

九思九歌 其三

明代 湛若水

我所思兮在武夷,线天路上行人稀。九曲棹歌声韵微,齐语楚语群咻之。

予将欲往亮非远,九十出门行杖藜。

赠常德车别驾之湖南

明代 湛若水

佩玉身若槁,志在朱陵天。襟怀全楚朱,胸荡洞庭烟。

使君乘别驾,冠盖何翩翩。去问常德俗,令我心飘然。

圣师问得人,澹台部下贤。身心是公事,何烦入室焉。

若访蒋生径,宁无切琢言。

寓楚云台赠汤民悦二首 其一

明代 湛若水

驻马梅村坞,何心问钓船。别来浑梦寐,那更此延缘。

伯氏论知己,孤灯记昔年。白龙秋望里,还约酒杯传。

题守书院道士赵竹坡壁

明代 湛若水

管城食肉巧东坡,去竹存坡奈俗何。师徒藉甚吾书院,遍植琅玕绕院过。

东溪辞四章 其四

明代 湛若水

畴遨游兮月庭,啜桂露兮泠泠,窥玉桂捣药兮冬丁。

采芰荷兮谐嬉,倚芙蓉兮溪风薄之,著浅深兮涟漪。

小若轗轲兮以为安危,乘潮而出兮载月以归,非夫人之济巨川以臭厥载兮,鸱夷之皮。

长江杂咏十一首 其五 无相寺心期亭

明代 湛若水

无相心期期亦无,此心直与天为徒。从前欲问天何似,无相参前即是吾。

寄萧王僚月塘子长句

明代 湛若水

潮阳萧生月塘子,心如明月时时来。云影天光自感应,碧光荡●银河开。

半醺仰空拊髀笑,笑彼杨朱不肯拔一毛何愚哉?

上天生财自有数,千金挥尽还复回。新泉一掷七百星,至今萧子有遗台。

遗台百世长崔嵬,名与此台百世终不摧,月塘心月谁能裁?

过滁州感旧作奉胡时振崔来凤二太仆田叔禾太守兼示二孟生

明代 湛若水

遵涂出滁阳,望望琅琊山。昔日阳明子,相期共跻攀。

寂寞卧山房,共话儒释言。何期廿载下,复此同诸贤。

俯怀丰乐地,壮心与盘桓。冥搜醉翁处,窥潭有龙蟠。

醉翁醉亦得,蟠龙不可干。

陈生公赞归省久不反辞以促之

明代 湛若水

怅空馆兮烟霞,日将晚兮岁华。感慈乌兮返哺,独迟迟兮孰知其故,归来归来兮岁将暮。

二子涉长江二章 其二

明代 湛若水

二子采芙蓉,因得直通理。刊落支蔓烦,于以观太始。

尝闻十丈花,孤光映天地。何以映天地,如船之藕是。

欲窥本来相,来照玉井水。

于礼部后堂同诸公会宴衍圣公得宾字

明代 湛若水

兹会曷为乐,所乐在嘉宾。素王有哲在,蔼蔼温恭人。

南宫荫芳树,宛若杏坛春。斯文本同家,十哲集如云。

共闻宣圣训,气义即同门。我尝见羹墙,况接其贤孙。

圣皇重师道,俎豆临成均。百工骏奔奏,三氏翕然臻。

御宴昭殊锡,初筵亦继陈。幸逢五百会,文物为一新。

题邹山人江湖诗舫因以赠之

明代 湛若水

邹子谈天来,随身带诗舫。何如坐星槎,浩荡银汉广。

吟弄天婴怀,敲推地劳攘。天地我虚舟,阴阳荡双桨。

忘言本无诗,超诣天机上。

送沈宗伯三年考绩之京

明代 湛若水

草树动微旭,江介清风生。都城尽冠盖,出饯春官卿。

际此晴和天,矧伊皇路平。揽辔即长阪,去去觐朝廷。

伯夷典三礼,夙夜惟寅清。会见神人协,几年南教成。

走笔送刑部谢主事少南改官北上

明代 湛若水

手持三尺法,气嘘九天云。岂无造化笔,宇宙能回春。

赴毅斋光禄招游东山翼善寺即席赋此

明代 湛若水

驱车出正阳,逍遥望东山。地灵何必高,葱郁浮其巅。

云是谢安宅,莽为梵林禅。昔时钟鼎地,虚磬空堂悬。

境在豪华尽,时去春自还。六朝多胜流,衣冠芳草间。

复有争墩子,愚哉一何愆。衰荣竟奚论,醉歌光禄筵。

长江杂咏十一首 其十一 彭泽谒靖节先生祠

明代 湛若水

彭泽如何是屈身,折腰不为督邮人。区区刘宋皆邮吏,松雪茆庐恨未论。

东溪辞四章 其三

明代 湛若水

濯溪锦兮离离,绿草为裳兮彩花为衣,剪溪毛兮笔荐,登溪兮自颐。

漱石二首 其一

明代 湛若水

涧水何泠泠,涧石何磷磷。漱之欲奚为,石苔自无尘。

安得石上泉,漱我耳中喧。

湛若水

湛若水

(1466—1560)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864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