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奉次舆浦王公冬至前二日韵

奉次舆浦王公冬至前二日韵

明代 湛若水

剥馀天亦复,天地讵无心。独观剥复几,千载逢知音。

流行与充塞,浑沦曷升沈?此事无声臭,茫茫何处寻。

诗人湛若水的古诗

虞山歌赠陈元习中丞抚南赣

明代 湛若水

虞山、虞山,乃在洞庭姑熟之间。遥遥东驰到海,截屼峍而嵯峨。

琴川浟浟以渟滀,扶摇清淑之气郁积成衷和,是生魁奇俊特之士何其多。

就中有如二陈者,元方季方宜同科。长公扬历遍天下,身佩明月胸星罗。

白眼向空思吁咈,开口不绝如悬河。又如银汉天上落,昆崙之水千流万折生层波。

庖丁十牛中理解,八面应敌如君何。前年知命始添丁,联翩三凤过徐卿。

始知有子万事足,岂能无官一身轻。迩来光禄席未暖,命抚南赣连漳汀。

自古大才当大用,丈夫四海还经营。区区问我借聋盲,此去可作咨阳明。

四省夹攻有遗策,狡兔三穴失其灵。不然亦有智将术,威风肃肃流先声。

如以口舌代斧钺,胸中百万藏甲兵。弄兵之徒化赤子,归放牛马耕为农。

洗兵于江湖,四省见永清,神武不杀方来庭。

大行人柯子归寿其大人云门先生七十华诞

明代 湛若水

丈人九华秀,曳裾自王门。归来遂云月,壁立华山尊。

有子恭皇命,适逢岳降辰。天寿祝平格,百龄安足论。

赠邓生君恪二首 其一

明代 湛若水

邓生或清者,爱我泉边石。若无愧此泉,许尔坐泉侧。

谒定山先生祠

明代 湛若水

巍巍定山孤,高士不入俗。涔涔定山不,作雨不盈谷。

伊人久不亡,山水留芳躅。我涂出新江,瞻望宛在目。

涉江采蘋芷,陈词奠衷曲。蘋芷亦非馨,惟馨在明德。

雨登茅山上宫遂宿道院二首 其二

明代 湛若水

望山山可怜,到山已忘山。问我到山意,此意亦忘言。

忘言是忘我,安知山为大。山上不属山,空中一鸟过。

与郑伯兴朱守中余子华昌平道中遇风

明代 湛若水

朔风吹广陌,回合野晴微。我马亦已瘏,与君同驱驰。

驱驰竟何适,无事信多岐。道胜境斯惬,情旷途自夷。

况与三益友,同行得所师。共励淩风节,勿使愿相违。

读冬官卢冠岩兴国生祠碑

明代 湛若水

岿然屹立此何为,先有民间口作碑。百世循良谁续传,青天白日照生祠。

丁未元旦居樵立四不出关吟

明代 湛若水

美景与良朋,月白仍风清。出王及游衍,是谓与天行。

寄文衡山内翰约同居南岳

明代 湛若水

谁人不说文衡山,闻说衡山开我颜。我有衡山旧精舍,相期月底共追扳。

用原韵酬姜仁夫兼柬董道卿四首 其一

明代 湛若水

我本增城子,家实在天山。持此观化意,遨游乎人间。

游居以一视,忙处有真閒。土木长兀兀,佩玉自珊珊。

涓流赴大海,星火势必然。寄语远游子,游心夙当还。

续得蒋道林书付鹑野来者颇异之欲条答病未能小诗书扇代启三首 其 ...

明代 湛若水

大圣方人犹不暇,日乾夕惕法天行。老婆老去心能切,口耳劳劳只送迎。

自寿且酬三十子寿觞

明代 湛若水

生年八十一,八十能知非。秋瓜未脱蒂,多年亦奚为。

所幸男子身,聪明无损亏。又幸生中国,四朝全盛时。

收身自卿相,归来学鸱夷。朱明与朱陵,洞天随所之。

挈家入烟霞,永谢世危机。又幸得其门,入室似有期。

自兹超六合,无论到期颐。试与诸贤约,且作廿年规。

贺周崦山中丞擢司寇二首 其一

明代 湛若水

督府行空云一片,东西瞻望爱如云。一朝被召朝天去,雷雨中天天下闻。

阳峰

明代 湛若水

吾爱阳峰子,因之询阳峰。阳峰何面目,无乃阳峰同。

壁立几万仞,路盘几百重。秀色入天青,峭削金芙蓉。

匪但爱秀色,阳德当正中。中山时出云,沛雨瀰西东。

风云一相遇,变化不可穷。神速在呼吸,调变希神功。

题画二首 其二 希夷睡图

明代 湛若水

不醒是梦,醒亦是梦。既同是梦,长年何用。

赠朱生归江阴

明代 湛若水

朱生自负医国术,持以售人人不识。有如旌阳大丹丸,从来相遇非人力。

药囊小试岐黄春,一匕一下回命脉。我有真丹欲传子,得之者寿寿无极。

归来濯足长江流,偃仰晞发阳羡北。阳羡山中茶,扬子江心水。

一化晕血肠,胸次无渣滓。

赠吾廷介致仕归开化诗四首 其二

明代 湛若水

我或抱荆璞,人或誇燕石。非不诬此石,向人难历历。

历历恐伤明,明者当自识。

候官黄孝子兰坡 其二

明代 湛若水

猗乎兰之旎旎,于以采之,九畹之际。匪臭之旎,维德馨不匮。

何其遗之,于昭孝思。

再赠李朝芳还潮阳兼简薛竹居连珠吟 其一

明代 湛若水

主一何如念一中,念中便是适朋从。若言不著丝毫后,天理昭昭只大公。

衡山不远

明代 湛若水

尧舜应不远,羹墙即躬逢。宇宙应不远,万里方寸同。

衡山应不远,见之悠然中。即此不远心,大道立可通。

八极周瞬息,何必骑苍龙。

湛若水

湛若水

(1466—1560)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864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