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与秦幼贞

与秦幼贞

明代 湛若水

吾闻有神马,一日能千里。历块以过都,追风飙忽耳。

秦子千里驹,龙胎忽堕地。简易受道资,无言自超诣。

诸侯不能友,天使不能致。卜筑从云谷,终始以为志。

诗人湛若水的古诗

黄丹道中即事

明代 湛若水

客子念前路,居人慕岁功。舒眸望南荒,林木郁葱葱。

借问此何时,日度玄枵中。落叶靡堕影,来雁无遗踪。

自非朔风发,何以辨玄冬。乃知天地大,因兹穷始终。

题扇寄严介翁阁老

明代 湛若水

把柄入手便生风,一面摇时面面同。感应有如躬握吐,翁今握吐即周公。

谢江右陈医昭送五品妙丹

明代 湛若水

禺山过我坭丸子,分惠医身五品丹。我有医心丹未试,凭君传播到人寰。

九章赠别 其四

明代 湛若水

北风吹湖船,帆挂南岳树。祝融下玉坛,却立问来去。

知君有仙骨,相期事轻举。胡为淩风波,恐为蛟龙取。

君若访五峰,愿留共君住。

漫天

明代 湛若水

漫天雪霏霏,遍地生寒威。一方寒可逃,漫天将安违。

仆夫寒吁天,天若不闻知。天普而无为,羲和愆其期。

三旬竟不返,阳道亦孔微。将匪羲和愆,云雨有常师。

彼哉胡不仁,亦已焉乎而。

德州吟 其二

明代 湛若水

大风起南冥,吹我德州旗。霾云蔽白日,白日无光辉。

阴晴固有定,丰隆亦奚为。

登琴台

明代 湛若水

陟登千仞冈,超然坐琴台。长倚青琅玕,举手望蓬莱。

不见瑶台月,但见青鸟来。弱水几清浅,念之令人哀。

冼贤母行

明代 湛若水

五岭北来遥遥,千山万山相连。东海洪潮浮佛山,端浈之水西汇门。

时有达人奇士轻,秋官冼氏之子生其间。岩姿石骨铁为肝,清诗秀文信手拈,劲节不屈八磨盘,何物女子生宁馨?

有母陈也不世贤,降神天姥金精仙。姆仪闺范足世传,孟母尹母相后先。

禄养之畏人,孰与善养之峻洁而超全?无为辱身以及亲,尝闻善教以三迁。

昔时学校今林峦,习气何如静学便?从师学道如终焉。

掉头挥手谢宗姻,将子直入朱明天。猗哉贤母之懿节,丈夫之所难,神女何必誇金泉,我歌贤母贤无前。

示诸生兼告同志

明代 湛若水

圣人亦人为,诸子早辨志。持此忠信资,何远不可至。

尧舜称大圣,其道孝弟耳。孝弟谁不然,鲜或见天理。

天理天所为,超然绝人伪。夫谁能举之,聪明与睿智。

兹理何由臻,执事自敬始。

新春出游白石试笔四首 其三

明代 湛若水

有一八十翁,臂枯复耳鸣。乘春只独往,山水何泠泠。

走笔答柯双华佥宪

明代 湛若水

双华笔端语,读之乱心绪。何如待高秋,相约祝融去。

送秋官卢君星野之京诗

明代 湛若水

堂堂伊川子,谗无曲乡行。赖有游杨徒,时来问性命。

二少今游杨,相期定中正。一隐鹤园深,一举鹏路永。

崇朝九万程,养翅六月胜。去去淩青霄,行行戒深定。

援琴送飞翰,极目瞻神圣。

走笔寄题守愚高乡宾

明代 湛若水

偶逢守愚翁,因知古愚直。直者天之德,大智藏诸默。

竹松清荫诗

明代 湛若水

尝闻斐君子,外节以中通。虚心应霜雪,夷险无春冬。

又闻髯大人,柔外且刚中。霜雪莫之陵,雨露无全功。

以兹庇本支,不与时芳同。遥遥念先德,毋忝尔芳踪。

若欲问圣学,诣学竹与松。何以学竹松?生理一无穷。

刚通本阳德,去去成群龙。

东溪辞四章

明代 湛若水

怀若人兮溪之东,纷多脩兮服美且荣。纵烟艇兮攀芙蓉,攀芙蓉兮入无穷,来无期兮去无踪。

题扇送平收侄尚恺

明代 湛若水

小阮能随大阮游,收身连理洞藏脩。收翁巨眼同观海,家学湖西第一流。

百尺竿头今进步,新诗题箑记春秋。

高氏祖庙诗 其六

明代 湛若水

延月斯沼,受泉于岩。尔涤尔器,尔洗尔心。爰渡桥矣,爰陟望云。

君子孝思,维孝斯存。

送蒋道林诸君登钓台依石翁师韵二首 其二

明代 湛若水

腊去春来年复年,江春钓石也成穿。急流勇退谁堪麈,似我前身亦姓钱。

新春写怀三首 其三

明代 湛若水

黄鹂出幽谷,款款闻新音。感我伐木篇,长言被弦琴。

小弦意迫切,大弦纡思深。馀韵托南风,翻作龙场吟。

上以期琢玉,下以期断金。

答邕州别驾邓诚之

明代 湛若水

美人昔别藤江湄,藤江山前云满溪。翳门关外春草萋,王孙王孙归不归。

湛若水

湛若水

(1466—1560)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864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