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 :萨都剌
三月二日风日暖,千家万家桃李开。少年白日骑马去,满城红雨拂面来。
共君且饮酒一斗,处世不必歌七哀。孙刘事业果何在,百年断石生莓苔。
如梦曲哀燕将军 其一
芙蓉花,为谁好,洞房昨夜将军老。将军老去空铁衣,漆灯照室人不归。
句曲赠清玄道士陈玉泉朝京还山复拜广陵观
清玄道士骑黄鹤,曾向春班趁早朝。香动螭头云气暗,路回龙尾佩声遥。
还山去采泉中玉,洗耳终亡树上瓢。闻说淮南招桂隐,渡江明月听吹箫。
和韵题石城峭壁
离宫长蓬蒿,画栋落花綵。翠华不复游,空馀石城在。
马蹄踏云霞,鸟声隔烟霭。老僧喜客来,山中深似海。
石林即事 其二
蒲扇屏山紫竹床,岭南五月似秋凉。砚池风动云生石,帘外雨兰吹湿香。
道中漫兴 其一
云气千峰暝,溪流水拍桥。竹溪泥滑滑,榕树雨潇潇。
曲栈钩崖角,垂虹挂岭腰。山家酒初熟,或事借椰瓢。
夏仲书景
阶前萱草花开尽,堂上主人消百忧。门外凉风吹树急,江南五月似凉秋。
赠歌者号梅芳二首 其二
玉骨冰清过岁寒,可怜蜂蝶已成团。如何不解相如渴,散尽江南一点酸。
广平马怀素寓居姑苏雨中见过
湖海相逢若弟昆,丈夫志气共谁论。江山如此苦多梦,风雨萧然忽过门。
为客尚嫌吴俗薄,哦诗久别楚音存。明朝北固楼中去,共听江声倒百樽。
章贡道中
多情明月落船傍,万里孤城望帝乡。客里已无金马诏,箧中犹有赐衣香。
岭南地湿家山暮,天上风微殿阁凉。忆得当年曾夜直,玉龙银箭漏声长。
小阑干·去年人在凤凰池
赠陈众仲
江南少识陈众仲,阙下才名北斗齐。直阁每从花底过,挥毫曾向御前题。
观鱼小海凤新浴,立马上林莺乱啼。今日西湖湖上路,独骑款段踏春泥。
忆观驾春蒐
日奏云间紫凤箫,春随天上赭黄袍。仗前虎将千斤斧,架上鹰儿五色绦。
猎士开弓黄犬疾,宫官击鼓紫驼高。侍游亦有中书令,七宝雕盘看绿毛。
赠钦师
随缘驻瓶锡,顶雪已差差。莫道禅非学,心空不废诗。
题冶城道士稽秋山卷
不见冶城稽道士,云深无处访仙踪。夜闻老鹤行枯叶,知在秋山第几重。
云际感兴
昨日登芝峰,兹晨陟云岭。俯视城中居,万瓦落深井。
风露洒洒生秋寒,飞泉落涧声潺湲。笋舆轧轧度修竹,石阑曲曲跻层峦。
层峦绝顶天尺五,我欲排云击天鼓。九关虎豹不须惊,吐胆开心见天语。
天鼓不可击,天门何日开。请君听我《紫芝曲》,手招白云归去来。
送友人进柑入京
绿发参军门不出,黄岩老叟肯相过。九重玉食常年进,千里金柑细马驮。
绿水青山南郡远,毳袍貂帽北风多。同年若问侬消息,为说愁来无奈何。
吴山女道士
不见辽东丁令威,旧游城郭昔人非。镜中春去青鸾老,华表山空白鹤归。
石竹泪乾斑雨在,玉箫声断綵云飞。洞门花落无人扫,独坐苍苔补道衣。
再过界首驿
二月好风吹渡淮,满湖春水绿如苔。满船到岸人多识,楚馆题诗客又来。
近水人家杨柳暗,禁烟时节杏花开。一满迢递三山远,海上星槎几日回。
为九江方七高赋
匡庐山中有佳士,读书结屋青云松。读窗夜影紫翠动,落日照见香炉峰。
窥灯夜壁山鬼过,采兰东径仙人逢。危檐堕雪听风竹,古寺隔岭闻烟钟。
每思幽绝动归兴,岁晚落叶迷行踪。扁舟何日过湖口,分我半壁青芙蓉。
兴圣寺即事三首 其三
二月深宫花似锦,柳丝垂地怯风吹。御阶春水多三尺,丞相游湖太液池。
萨都剌
萨都剌(约1272—1355)元代诗人、画家、书法家。字天锡,号直斋。回族(一说蒙古族)。其先世为西域人,出生于雁门(今山西代县),泰定四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擢南台御史,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累迁江南行台侍御史,左迁淮西北道经历,晚年居杭州。萨都剌善绘画,精书法,尤善楷书。有虎卧龙跳之才,人称燕门才子。他的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诗词内容,以游山玩水、归隐赋闲、慕仙礼佛、酬酢应答之类为多,思想价值不高。萨都剌还留有《严陵钓台图》和《梅雀》等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 448篇诗文
蛾眉云谢照磨李伯贞遗白石
病中杂咏 其一
雪中饮升龙观
寄中曹学士除浙江财赋总管闻至姑苏
清凉亭衰柳
江馆写事
过江东驿次王侍御韵
西楼别寄闽宪诸公
铁塔寺写怀
平川幽居 其二
题隐上人房
寄王伯循诸公 其五
高邮阻风
彭城杂咏呈廉公亮佥事 其四
九日渡淮喜东南顺风 其二
次王本中灯夕观梅
和吴赞府斋中十咏 其五 败裘
如梦曲哀燕将军 其三
延陵曲
春游太真观
次韵送人还茅山
平川幽居 其一
题焦山方丈
过李陵墓
逢托克托景颜
赓眠字韵
和经历杨子承晓发山馆
殿试谢恩次韵
长门秋漏
九日遇雨
春日侍驾游香山
江浦夜泊
鬻女谣
题南宫子蜡嘴图
彭城杂咏 其三
移梅
木兰花慢·彭城怀古
次崔镇壁间韵
吴僧子庭古木竹
病中杂咏 其五
宿玄洲精舍芝菌阁别张伯雨二首 其二
钟山遇风雨 其一
梦登高山得诗
寒食马上
寄中台照磨子徵
再泊钓台次鲜于伯机韵
寄御史王伯循
岁云暮矣 其二
石夫人
钟山遇风雨 其二
西宫即事 其二
金陵道中遇雨寄功父光国
上赵凉国
过高邮射阳湖杂咏 其八
范佥事幽居
寄王伯循诸公 其三
李清庵见过
戏友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