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 :萨都剌
阶前萱草花开尽,堂上主人消百忧。门外凉风吹树急,江南五月似凉秋。
游梅仙山和唐人韵 其四
洞天何处是,休日漫寻真。老鹤来迎客,隔松长似人。
茶炉敲火急,丹井汲泉新。风景秋过半,烟霞晚更亲。
哭同年进士李竹操经历 其二
此去成长别,频将雨泪挥。空江片帆远,落日乱鸦飞。
白纸招魂葬,青山有梦归。双亲头似雪,尘暗老莱衣。
就用韵赠铁将军
邺中健儿筋力强,豪气不减关云长。挥戈叱咤阵云黑,酣风白昼吹日黄。
将军威武不可近,铁袍赤面黄须郎。今年收功入将府,乌靴晓踏天街霜。
奉次参政继学王先生海南还桂林道中韵
空山幽响落林柯,蛮犬呶呶吠碧萝。大庾岭头三月尽,郁孤台下几人过。
槟榔雨过鸠鸣急,薜荔云深猿啸多。几度裁诗寄相忆,江南如此奈愁何。
吴真人京馆画壁
砚池花落丹水香,步虚白日声琅琅。江南道士爱潇洒,新粉素壁如秋霜。
王郎酒酣衫袖湿,醉眼朦胧电光急。玄龙云重雨脚斜,白兔秋高月中泣。
倦游借榻日观东,恍忽夜梦三湘中。鹧鸪声断江路远,青林雨暗春濛濛。
次韵郭侍御
江左风流在,长怀晋谢安。传家须教子,畏事即嫌官。
云雾天风险,烟波世路难。雄心端有望,白发漆纱冠。
兴圣寺即事三首 其二
御厨香动晚分羹,七宝玻瓈柈柈承。白面内官呼小字,隔帘传旨赐中丞。
寄王伯循诸公 其三
飘飘鹤林僧,布袜青鞋双。长江飞锡渡,海磬鱼龙撞。
远来作偈别,楚雨鸣秋窗。振锡独归去,天花飞满江。
送人之渐东
道中漫兴 其二
绿树莺啼尽,山红映碧萝。一年春事了,四月雨声多。
闽海夏无暑,山田晚种禾。远人千里别,归思欲如何。
次学士卢疏斋题赠句容唐别驾
疏斋落落谪仙才,句曲名山数往来。日读茶经医酒病,春从邻舍觅花栽。
昔年奏对含鸡舌,今日登临独凤台。赖有閒居唐别驾,寻诗猿鹤莫惊猜。
题李蓟丘画松
平生恨不识遵道,忽见此图如梦间。安得羲之九泉底,枯林风雨似初还。
题茶阳驿飞亭
白云飞出山,怒擘苍峡裂。幽谷湿晴云,绝壁洒飞雪。
万折入沧海,龙宫水晶阙。簸扬弄珠人,冰帘挂寒月。
宿丹阳普照院 其一
闭门三月听秋雨,酒醒丹阳客未归。明日新晴练湖去,藕花无数落红衣。
病中杂咏 其一
十日九风雨,深秋独闭门。积阴须自散,倚杖望朝暾。
威武曲
桓桓燕将军,威武天下一。赤面注丹砂,虬髯如插戟。
当年意气何鹰扬,手扶天子登龙床。五年垂拱如尧汤,白日骑龙升上苍。
桓桓燕将军,威武何可量。熹微日色出东方,早令一出照八方。
毋使三月人皇皇,毋使三月人皇皇。
秋日寓钱塘
小楼一榻钱塘客,况味凄凉序属秋。安得江淹赋予笔,因而书作半生愁。
寄即休翁三首 其二
北窗终日对竹坐,老却参军不入城。秋径山风多落叶,隔林疑是马蹄声。
题焦山方丈
江风入霜林,寒叶下疏雨。萧萧复萧萧,可听不可数。
山僧亦好奇,呼童扫行路。何处觅秋声,肩舆入山去。
虾助诗
层涛濡沬缀虾行,水母含秋孕地灵。海气冻成红玉脆,天风寒结紫云腥。
霞衣褪色脂流滑,琼缕烹香酒力醒。疑是楚江萍实老,误随潮汐落沧溟。
萨都剌
萨都剌(约1272—1355)元代诗人、画家、书法家。字天锡,号直斋。回族(一说蒙古族)。其先世为西域人,出生于雁门(今山西代县),泰定四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擢南台御史,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累迁江南行台侍御史,左迁淮西北道经历,晚年居杭州。萨都剌善绘画,精书法,尤善楷书。有虎卧龙跳之才,人称燕门才子。他的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诗词内容,以游山玩水、归隐赋闲、慕仙礼佛、酬酢应答之类为多,思想价值不高。萨都剌还留有《严陵钓台图》和《梅雀》等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 448篇诗文
望武夷
范佥事幽居
章贡道中
紫溪道中
雪中渡江过山饮旸谷简上人房 其二
新夏曲
寓升龙观时吴宗师持旨先驾至大都度滦川遂次韵赋此以寄并简顺咨先 ...
城南偶兴二首 其一
奎章阁感兴 其二
次韵登凌歊台
中秋前二夜步至吴江垂虹桥盥漱湖渚而归倚篷望月清兴翛然因成数语
金陵道中遇雨寄功父光国五首 其五
题冶城道士稽秋山卷
高邮至邵伯二首 其二
钓台夜兴
江浦夜泊
梳头乐府
芙蓉曲
复题平望驿
过高邮射阳湖
贺阴君锡封赠
游梅仙山和唐人韵 其三
早发钓台
燕京作
宿曲阳仙馆
陪张御史游钟山
酹江月 任御史有约不至
逢托克托景颜
题二宫人琴壶图
过姑熟怀陈行之教授
仆官燕南照磨大名文济王重赐綵二端赋诗以谢
赠弹筝者
次王叔能侍御史
送张都事南台
同朱舜咨王伯循登金山妙高台
题茅山梅石道士卷
病中夜坐
过紫薇庵访冯道士 其二
石夫人
谢人惠木犀
题郭元二公画壁
赠歌者号梅芳二首 其二
游梅仙山和唐人韵 其二
寄王伯循诸公 其四
宿延陵昌国寺书于上人房二首 其二
送外舅慎翁之燕京
钟山遇风雨 其二
未归
戏王功甫
留别同年索士岩经历
上京即事 其五
同曹克明清明日登北固山次韵 其一
姑苏台奉别侍御王继学
大同驿
过延平津 其二
病中杂咏 其七
吉安道中
入闽过松陵
题刘山长雪夜板舆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