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 :萨都剌
岭南春早不见雪,腊月街头听卖花。海国人家除夕近,满城微雨湿山茶。
病中杂咏 其二
为客家千里,思归月满楼。木犀开欲尽,病里过中秋。
西宫春日与吴锦衣赋
九重春色金银阙,冠带将军尽羽林。上苑春莺随柳啭,西宫午漏隔花深。
天开阊阖收金锁,帘卷奎光听玉音。白发儒臣卖词赋,《长门》应费万黄金。
过紫薇庵访冯道士 其三
研珠滴露清,自点太玄经。尽日无人到,小窗兰叶青。
送惟英之淮安
江南木落天欲霜,故人别我之淮乡。野人一月病在床,不能送子河之傍。
殷勤拂子衣上黄,呼子醉酒三百觞。岁寒归计不可忘,吴门白发遥相望。
九日渡淮喜东南顺风 其二
东南风送渡淮船,过雁声寒水接天。落日红霞收未尽,澹云微月出东边。
赠陈众仲
江南少识陈众仲,阙下才名北斗齐。直阁每从花底过,挥毫曾向御前题。
观鱼小海凤新浴,立马上林莺乱啼。今日西湖湖上路,独骑款段踏春泥。
宿乌石驿
云起乌石峰,雨洒紫溪岭。孤馆如山深,愁人觉宵永。
灯花剪复开,风竹乱不整。清晨渡闽关,南斗落衣领。
好写度关诗,点笔题石笋。
江城玩雪
雪正纷纷客倚栏,长江风急吼天关。干重铁瓮成银瓮,一夜金山换玉山。
舟子迷归寒浦外,衲僧疑在白云间。晓来霁日高林照,好景依然悦我颜。
殿试谢恩次韵
御柳青青白玉桥,无端春色暖宫袍。蓬莱云气红楼近,阊阖天风紫殿飘。
士子拜恩文物盛,舍人赞礼旺声高。小臣虽出江湖远,马上听莺梦早朝。
寄即休翁三首 其二
北窗终日对竹坐,老却参军不入城。秋径山风多落叶,隔林疑是马蹄声。
都下同翰林诸公送御史尚游题紫骝马
御史紫骝马,今朝行且嘶。远烟芳草露,细雨落花泥。
蹋月饮淮水,随云过汴堤。遥思乡旆日,晓立听朝鸡。
元子游戏竹木
元君磊落谁与同,秃笔一扫俗子空。萧条瘦竹卧疏雨,槎枒老树悬春风。
野人卧病在京口,见君此画心神融。何人识此岁寒景,为我进入蓬莱宫。
长门秋漏
上壶注水水缕明,中壶激箭移银星。中龙宛转吐余毒,闷杀长门不寝人。
情云心上如火色,泪涛湿透银蟾白。三百六旬尚可支,二十五声消不得。
何人夜扣相如扉,千金买赋成何迟。男儿酒后多情思,此意文君知不知。
寄王伯循诸公 其四
微茫扬子桥,细雨湿秋色。小艇载吴姬,摇摇语相接。
风起布帆高,一往不再得。夜宿广陵城,吹箫怨明月。
西湖绝句六首 其五
待得郎君半醉时,笑将纨扇索题诗。小红帘卷春波绿,度水杨花落砚池。
道中漫兴 其二
绿树莺啼尽,山红映碧萝。一年春事了,四月雨声多。
闽海夏无暑,山田晚种禾。远人千里别,归思欲如何。
酌桂芳庭
桂枝秋露洗银瓶,醉里题诗记答曾。接竹池通丹井水,隔松人诵蕊珠经。
茶香石鼎烧红叶,酒渴冰盘破紫菱。一带钟山青未了,碧窗云气护龙亭。
病中杂咏 其五
风叶高下落,秋砧远近闻。天涯多病客,倚杖看孤云。
游钟山感兴
骢马穿松到上方,南巡辇路碧苔荒。禅僧白首看行殿,山鬼黄昏避御床。
云冷夜无龙在钵,日长时有虎巡廊。小桃十月开如锦,犹带前朝雨露香。
夜过白马湖
春水满湖芦苇青,鲤鱼吹浪水风腥。舟行未见初更月,一点渔灯落远汀。
萨都剌
萨都剌(约1272—1355)元代诗人、画家、书法家。字天锡,号直斋。回族(一说蒙古族)。其先世为西域人,出生于雁门(今山西代县),泰定四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擢南台御史,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累迁江南行台侍御史,左迁淮西北道经历,晚年居杭州。萨都剌善绘画,精书法,尤善楷书。有虎卧龙跳之才,人称燕门才子。他的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诗词内容,以游山玩水、归隐赋闲、慕仙礼佛、酬酢应答之类为多,思想价值不高。萨都剌还留有《严陵钓台图》和《梅雀》等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 448篇诗文
送外舅慎翁之燕京
吴桥县古河堤
次韵送虞伯生
次韵休上人见寄
和吴赞府斋中十咏 其一 焦桐
复题平望驿
病中杂咏 其一
题隐上人房
酹江月 姑苏台怀古
彭城杂咏呈廉公亮佥事 其四
题吕城葛观
灯蛾来 其二
终南进士行和李五峰题马麟画钟馗图
题蜀山驿
题南宫子蜡嘴图
晓上石壁滩
赠歌者号梅芳二首 其一
拥炉夜酌嘲张友寄诗谢
过鲁港驿和贯酸斋题壁
次韵登凌歊台
腊尽过练湖
镇江寄王本中台掾
仆官燕南照磨大名文济王重赐綵二端赋诗以谢
如梦曲哀燕将军 其二
到闽二首 其一
和王本中直台书事 其二
秋江横笛图为维扬苏天爵题
如梦曲哀燕将军 其七
送陈衡之之金陵
忆观驾春蒐
宿丹阳普照院 其一
茅山玄洲精舍有道士号紫轩又号木通生白日坐解遗书其徒许道民者至 ...
入闽过松陵
京城访揭曼硕秘书
过紫薇庵访冯道士 其二
李清庵见过
绣鞋
广平马怀素寓居姑苏雨中见过
和经历杨子承晓发山馆
赠谢舜咨羽士
为姑苏陈子平题山居图黄公望作
梦登高山得诗
上京即事 其五
梳头乐府
将至大横驿舍舟乘舆暮行 其一
和马昂夫登楼有感
游会仙宫
送金德启之句容
九日遇雨
平川幽居 其一
送王伯循御史
石夫人
奎章阁观进皇朝经世大典
高邮至邵伯二首 其一
临丹青阁
题茶阳驿飞亭
送广信司狱
次韵答奎章虞阁老伯生见寄
延陵曲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