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 :萨都剌
闭门三月听秋雨,酒醒丹阳客未归。明日新晴练湖去,藕花无数落红衣。
送惟英之淮安
江南木落天欲霜,故人别我之淮乡。野人一月病在床,不能送子河之傍。
殷勤拂子衣上黄,呼子醉酒三百觞。岁寒归计不可忘,吴门白发遥相望。
寄即休翁三首 其二
北窗终日对竹坐,老却参军不入城。秋径山风多落叶,隔林疑是马蹄声。
皂林道中
春溪野鸭肥可射,幽树阴深叫山鹧。远人三月酒船归,柳絮飞时杏花谢。
行行水竹与云林,往往人家或僧舍。小官便欲赋《归来》,何处买山钱可借。
春日镇阳柳溪道院
城外青溪出洞门,道人归去日长曛。柳花满地无人扫,隔水遥看是白云。
忆观驾春蒐
日奏云间紫凤箫,春随天上赭黄袍。仗前虎将千斤斧,架上鹰儿五色绦。
猎士开弓黄犬疾,宫官击鼓紫驼高。侍游亦有中书令,七宝雕盘看绿毛。
次韵休上人见寄
山深树密鸣鸦肥,山人得句多清奇。深沈竹院白日静,焚香自礼天人师。
门前雨过岩花活,凉风萧萧袖衣薄。狂邻卧病在江城,怀抱思君空作恶。
题刘山长雪夜板舆图
板舆行乐处,鹤发尽鬖鬖。人子谁无母,刘家独有男。
诸孙嬉掌上,阿母度溪南。玉宇光连夜,颜酡酒半酣。
赠弹筝者
银甲弹冰五十弦, 海门风急雁行偏。故人情怨知多少, 扬子江头月满船。
送丁太初赴永嘉学正十八韵
国学崇儒代,人材绝妙年。风云千里绝,日月九重天。
翰苑司抡选,中书属次铨。光荣毛义檄,奋发祖生鞭。
学广儒官制,书传子弟员。宦情依冷掾,官舍拥寒毡。
筮仕无踰此,如君更颖然。永嘉今永郡,多艺夙多贤。
咨访兼留意,英髦孰接肩。旧家疑寂寞,遗业想流传。
会看声华盛,应知德业全。高情何特达,朦目共周旋。
春著花间屐,秋乘柳下船。篇章微点染,山水自清妍。
荐豆登霜柚,充厨载海鲜。洞箫吹月下,玉树立风前。
已作鱼龙变,何嫌雨露偏。群公争荐进,拭目著腾骞。
赠歌者号梅芳二首 其一
露骨江南冰雪肌,断肠塞上锦绷儿。春酸一点留无住,却是成阴结子时。
层楼即事
浴罢焚香扫阁眠,过墙新竹翠娟娟。半空云气层楼暗,四月江东欲雨天。
范佥事幽居
邑外桑麻长,山中笋蕨甜。儿孙荐时果,燕雀下晴檐。
芳草生含路,杨花飞过帘。人头似白雪,对客口如钳。
闻秋蛩有感
秋蛩集草树,凄然亦何繁。行子在远道,岂不思故园。
禾稻上邱垄,鸟雀知欣喧。田园可终老,轩冕何足言。
送李恕可随王宗师入京
借得茅山鹤,乘风飞上天。江声近九里,客路已三千。
禁阙红云上,家乡碧海边。待闻金马诏,复见玉堂仙。
常山纪行 其四
石壁飞泉作雨声,野花满路酒初醒。吾侬何事不归去,一带长山马上青。
云中过龙潭紫微观访道士不值
道人已跨龙潭鹤,童子能煎雀舌茶。一夜山中满林雪,客来无处觅梅花。
戏赠王本中柳枝词
日高燕语捲帘迟,独倚东风看柳枝。三月柳花飞欲尽,远人凉露未归时。
到闽二首 其一
朔雪蛮烟总备尝,白头才到荔枝乡。浮云不阻怀贤意,得扫寒芜拜紫阳。
寄即休翁三首 其一
苔老应无屐齿痕,旧游历历眼中存。秋深南国行人少,落叶萧萧满寺门。
白云答
萨都剌
萨都剌(约1272—1355)元代诗人、画家、书法家。字天锡,号直斋。回族(一说蒙古族)。其先世为西域人,出生于雁门(今山西代县),泰定四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擢南台御史,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累迁江南行台侍御史,左迁淮西北道经历,晚年居杭州。萨都剌善绘画,精书法,尤善楷书。有虎卧龙跳之才,人称燕门才子。他的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诗词内容,以游山玩水、归隐赋闲、慕仙礼佛、酬酢应答之类为多,思想价值不高。萨都剌还留有《严陵钓台图》和《梅雀》等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 448篇诗文
寄野堂
为九江方七高赋
宿玄洲精舍芝菌阁别张伯雨二首 其一
城南偶兴二首 其二
游钟山感兴
宿青阳云松台
送欣上人笑隐住龙翔寺
题冶城道士稽秋山卷
寓升龙观时吴宗师持旨先驾至大都度滦川遂次韵赋此以寄并简顺咨先 ...
题鸦浴池
送陈衡之之金陵
赠来复上人四首 其一
游长干寺
春日登北固多景楼录奉即休长老二首 其二
秋日池上
吴僧子庭古木竹
道中漫兴 其一
上京即事 其一
金陵道中遇雨寄功父光国五首 其二
补题淮西送王仲和从事诗卷
寄王御史
雪霁过清溪题道士江野舟南馆 其二
如梦曲哀燕将军 其二
端居书事答翟志道知事见寄韵二首 其一
将至太平驿即兴
赠来复上人四首 其二
吴姬曲
过延平津 其二
走笔赠燕孟
宿化阁渡口阻风 其一
寓台城寄吴宗师
镇江寄王本中台掾
岁云暮矣 其三
章贡道中
送鹤林长老
彭城杂咏
江城玩雪
寄中台照磨子徵
别江州总管真定王克绍
长门秋漏
登姑苏台 其二
钟山遇风雨 其二
送广信司狱
过孙虎臣园
病中杂咏 其四
大同驿
宿长安驿 其一
宿延陵昌国寺书于上人房二首 其二
腊尽过练湖
游梅仙山和唐人韵 其四
飞奴
满江红 金陵怀古
广平马怀素寓居姑苏雨中见过
高邮阻风
题玄妙观玉皇殿
赠莫州同年县尹米思泰
西湖绝句六首 其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